“把脉”水环境 当好“守门人”,辽宁省汛期污染强度分析工作再上新台阶
今年6月份入汛以来,我省共经历19轮降雨过程,总体呈现短时雨强大、多地小时雨量突破历史极值、强降雨落区高度重叠、致灾风险高等特点。为推动我省汛期污染强度分析工作更加科学、精准,辽宁省生态环境监测中心打通数据壁垒、动态加密汛期污染强度分析频次、将总氮指标纳入汛期污染强度分析,组织全省综合分析人员积极开展汛期污染强度溯源分析,充分发挥水环境管理“前哨兵”作用。截止目前,全省国考断面水质总体保持良好,基本平稳度过主汛期。
一、打通数据壁垒,成功将水质监测数据与气象数据相耦合,汛期污染强度分析能力显著提升
为积极贯彻落实生态环境部《关于开展汛期污染强度分析推动解决突出污染环境问题的通知》(环办水体函〔2022〕52号)要求,确保汛期污染强度计算方法能够严格按照《国家地表水汛期污染强度统计技术规定(试行)》执行,今年年初,省中心积极协调、主动作为,首次实现了水质自动站与气象站数据的耦合与关联,能够更加精准的识别出汛期期间污染物浓度的异常变化,为明确行政区域面源污染责任提供了更加有力的技术支撑。
二、加密分析频次,结合全省降水情况动态开展汛期污染强度专题分析
为精准把脉全省汛期水质变化规律与异常情况,今年汛期期间(6-9月),省中心密切关注全省降水分布情况,台风“卡努”(8月11-14日)及每轮大范围降水后均第一时间组织开展专题分析,共计完成汛期污染强度专报7期,累计对12城市46个污染强度较大断面发出汛期强度预警。此外,组织相关分支机构开展重点断面溯源分析,编制形成《2023年汛期污染问题突出断面溯源分析报告》。
三、聚焦总氮超标问题,首次将总氮纳入汛期污染强度分析
近两年来,氮作为全省水库和近岸海域的首要污染物之一,已经成为当前陆海污染协同治理的攻坚重点。为积极推动解决我省总氮浓度居高不下问题,省中心坚持问题导向,把工作的着力点放在解决最突出的矛盾和问题上,首次将总氮纳入汛期污染强度分析,通过扩展分析指标范围,探索识别汛期总氮污染重点河段,引领水环境管理部门积极开展溯源污染排查与整治,及时发现和解决风险隐患问题,严防汛期水质反弹,推动全省水环境持续、稳步改善。
原文链接:https://sthj.ln.gov.cn/sthj/hjgl/hjjc/jcdt/2023102010580691432/index.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 《国家危险废物名录(...[2024-12-25]
- 生态环境部关于印发《...[2024-12-25]
- 河南省生态环境厅办公...[2024-12-25]
- 重庆市生态环境局关于...[2024-12-25]
- 上海市生态环境局关于...[2024-12-25]
- 简明问答:北京市生态...[2024-12-25]
- 关于同意徐大堡核电厂...[2024-12-25]
- 关于印发第二批生态质...[2024-12-25]
- 关于公布第二批通过评...[2024-12-25]
- 《国家危险废物名录(...[2024-12-25]
- 生态环境部关于印发《...[2024-12-25]
- 河南省生态环境厅办公...[2024-12-25]
- 重庆市生态环境局关于...[2024-12-25]
- 上海市生态环境局关于...[2024-12-25]
- 简明问答:北京市生态...[2024-12-25]
- 关于同意徐大堡核电厂...[2024-12-25]
- 关于印发第二批生态质...[2024-12-25]
- 关于公布第二批通过评...[2024-1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