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环保民声网!
当前所在:首页 > 媒体视点

绿“暖”鄂尔多斯——鄂尔多斯市努力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

发布时间:2023-08-14 来源: 内蒙古自治区生态环境厅 作者:佚名

  

  

  

  

  穿沙公路

  

  “蓝色海洋”—库布其沙漠生态太阳能光伏光热治沙发电综合示范项目

  

  正在换电的新能源车

  

  绿色是鄂尔多斯的鲜明底色,生态是鄂尔多斯的隐形财富。近年来,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始终保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把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建设作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内容,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不断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走出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之路,为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奠定了坚实基础。

  沙漠变为绿洲,创建全球典范

  鄂尔多斯地处干旱半干旱、荒漠化半荒漠化草原过渡带,年降雨量不足400mm,在8.7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沙漠沙地和干旱丘陵沟壑各占48%,生态环境脆弱、恶劣。

  鄂尔多斯市副市长吉日木图介绍:“近年来,鄂尔多斯市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全力推进建设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在组织实施退耕还林、退牧还草、京津风沙源治理等生态工程的基础上,重点在库布其沙漠和毛乌素沙地开展了‘三北’防护林、水土保持等项目,形成了国家和地方多轮驱动治理沙区的局面。”目前,毛乌素沙地和库布其沙漠治理率达到70%和25%,沙漠沙地、丘陵沟壑披上了绿装,形成了生产发展、生活改善、生态恢复、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多赢局面。

  几十年前,这里黄沙漫天,大风一年刮到头,连路都没有。极度干旱、土地荒漠化和沙化,造成生态环境恶化、群众贫困、自然灾害频发。

  1978年,我国最大的生态工程——“三北”防护林工程启动,库布其沙漠成为主战场。

  这一年,改革的春风同样吹到了库布其。鄂尔多斯市推行“谁造谁有、合造共有、长期不变、允许继承”的造林新政和“以补代造”“以奖代投”等激励机制,鼓励、引导社会各界参与防沙治沙,从过去的“要我干”转变为“我要干”,库布其沙漠治理初步形成国家、地方政府及企业、个人多元化投资,全社会参与生态建设的新格局。

  1997年—1999年,13万杭锦旗人历经七次大会战,铺就了一条纵贯沙漠南北的杭锦旗穿沙公路。路两侧扎出2000多万公顷沙障,防止风沙把路面掩埋。

  几十年光阴,不毛之地变成了绿洲片片、芳草萋萋。从“沙逼人退”到“人沙和谐”,库布其沙漠治理经历了几代人的艰难摸索。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引下,库布其的沙漠治理步入了快车道,几年的治沙面积,相当于前20年治沙面积的总和。说到今后的发展,杭锦旗副旗长张扣成告诉记者:“‘十四五’期间,杭锦旗将大力发展新能源项目,按照‘自用一批、互济一批、外送一批’的方式,跨越式提升杭锦旗能源系统中可再生能源比重,构筑能源体系新支柱,实现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发展。”

  库布其沙漠是我国第七大沙漠,总面积1.86万平方公里,平均海拔比黄河高100多米,高大流动沙丘主要集中在亿利治理区内。

  在杭锦旗库布其沙漠亿利治沙护河锁边林东沙护河项目区,亿利资源集团党办主任、库布其沙漠公司副总经理贺鹏飞指着沙丘中一片片的绿荫说,这里距黄河仅8公里,西北侧的沙漠与黄河曾经直接接壤,历史上多次导致黄河断流,锁边林工程就像一条拉锁将沙子牢牢锁住,有效保卫了黄河。

  2012年以来,杭锦旗有近3万人口脱贫,农牧民人均年收入不断翻番,2018年7月,一举摘掉贫困县帽子。可以说,库布其沙漠治理很好地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

  “一定要让绿色赶走黄沙”的乌审旗,涌现出宝日勒岱、殷玉珍、谷起祥、十三姐妹、吉日嘎拉等一大批治沙模范,千亩以上造林大户达214户,全旗森林面积达579万亩,森林覆盖率和植被覆盖度分别达到32.92%和80%,一代又一代的鄂尔多斯人坚持不懈地开展以治沙造林为主的生态建设,用非凡的毅力和辛勤的汗水向沙丘要绿色,向荒漠要效益。

  以更实举措推进水土流失治理

  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是鄂尔多斯市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手段和必然路径,也是鄂尔多斯市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在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的工作中,自然生态空间、林草覆盖率、水环境质量等多项指标涉及“十大孔兑”(孔兑,蒙古语是山洪沟的意思)治理,“十大孔兑”指的是鄂尔多斯市从南向北直接入黄的十条并行支流,流经库布其沙漠,通过冲积平原,汇入黄河,流域总面积10767平方公里。

  为协调好水沙关系,守护黄河生态底线,鄂尔多斯市开展了“十大孔兑”全流域综合治理。编制了《黄河内蒙古段“十大孔兑”综合治理规划》,对“十大孔兑”一条一条“把脉问诊”“开方治病”,在集思广益的基础上,形成了“十大孔兑”一河一策和近中期治理方略。

  2022年,鄂尔多斯市印发《“十大孔兑”综合治理2022年度实施方案》,启动开展流域治理和泥沙减量、“四水四定”和节水推进、国土绿化和荒漠化防治、污染防治和环境整治、生态修复和惠民、科技创新和监管能力提升六大行动。

  2023年,重点推进西柳沟综合治理,聚焦上游丘陵区、中游风沙区,划分9个小流域片区,打造两个生态清洁小流域示范工程和1处沿黄生态廊道,实施小流域综合治理49.5万亩。采取自然恢复+人工治理、工程措施+生物措施、治理保护+开发利用相结合的模式,高强度土壤侵蚀转变为以轻度侵蚀为主,实现水土流失面积和强度双下降。“十大孔兑”流域综合治理成为全国水土流失治理的标杆,水土流失面积由1995年的71159平方公里降至2021年的33818平方公里,减少了52.5%。

  从小生长在西柳沟二狗湾村的村民杨建峰说:“以前河两岸有风就起沙,环境特别恶劣,现在经过治理,有草了,树多了,环境好了,节假日来旅游的游客也多了,好多村民都开了农家乐,我们的日子越过越好了。”

  2022年下半年,经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审定,鄂尔多斯市水土保持目标责任考核结果位列自治区首位。

  达拉特旗委常委、副旗长尚振飞介绍:“根据‘十大孔兑’综合治理规划,我们的近期目标是到2025年完成水土保持治理措施面积2300平方公里;‘十大孔兑’水土流失治理度达到55%以上,水土保持率达到60%以上;农民经济收入在2020年基础上增长50%,人年均收入达到2.2万元。”

  强化污染防治,保护生态本色

  躺在黄河“几”字形臂弯里的鄂尔多斯市,蕴藏着全国1/6的优质煤、1/3的天然气……

  上世纪90年代,随着资源开发热潮,煤炭成为鄂尔多斯市经济和生活的主角,以煤炭资源开发为主,依靠简单开采和转化的一大批“粗、散、小”型企业蜂拥而至,经济得到快速发展。

  一时间,“浓烟滚滚、遮天蔽日”,环境污染严重。“谁不摘掉污染帽,就摘谁的乌纱帽”,鄂尔多斯市委、市政府决心如铁,走资源型工业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特色之路,守住鄂尔多斯市的生态底色。

  他们摈弃以牺牲资源环境换取经济高速增长的老路,坚持科学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经济结构调整,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着强劲“生态动力”。

  鄂尔多斯市生态环境局局长苏雅拉图说:“近年来,鄂尔多斯市全面深入推进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推动区域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在大气污染防治方面,从传统污染高、能耗高、资源消耗高的产业入手,淘汰了境内所有不符合产业政策的高耗能企业,全面推行粉状物料堆场全封闭和电厂、煤化工企业超低排放改造,促进了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层次的提升,换来了蓝天白云。在水污染防治方面,目前,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率达98.2%,工业污水实现全收集、全处理,城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 100%。同时,探索煤化工行业生产废水高盐水深度处理综合利用途径,率先在全国煤化工领域实现了高盐水‘零排放’,从而实现了工业企业、化工园区工业废水、生活污水‘零排放’目标。在土壤污染防治方面,完成全市土壤环境质量类别划分工作,鄂尔多斯市 620 万亩耕地均为优先保护类,污染地块和受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均为 100%。加强天然气开采过程的污染治理,在全国率先推行‘泥浆不落地’的环保要求和处理工艺,有效解决了天然气钻井的环境污染问题,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成效显著。”

  2022年,鄂尔多斯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325天,剔除沙尘天气后优良率达到93.4%,黄河干支流21个国控断面达标率100%,水质优良率85.7%, 城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100%,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100%,全年实施污染防治攻坚任务1176项。

  依托煤炭,但绝不依赖煤炭

  面对“一煤独大”的产业格局,鄂尔多斯市委、市政府明确提出“结构转型,创新强市”的思路,积极推动资源经济向资源清洁化和深度开发转变、向非资源型产业转变。

  以能源转型带动产业转型,整体推进、综合施策、标本兼治,大力发展“风光氢储车”新能源全产业链,引进和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打造新能源重卡、绿氢、精细化工等18条新兴产业链,重塑出更高效、更绿色的产业结构。

  有序落实“双碳”目标,坚持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协同推进,鄂尔多斯市在产业转型升级中全面贯彻绿色发展理念。通过发挥区域丰富的可再生能源资源和智能电网系统优势,建设全球首个零碳产业园,推进煤化工产业高端化、多元化、低碳化发展,实现节能降碳与经济增长协同发展的历史性转变。

  “双碳”背景下,清洁的电力和交通运输领域的零排放成为必要条件,而推动动力电池和储能电池的零碳成为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一步。

  远景动力鄂尔多斯零碳智能电池生产基地2022年4月投产以来,一年就生产超过500万颗高品质绿色储能专用电芯,带来了源源不断的“绿色”动力。

  在鄂托克旗的鄂尔多斯零碳无尘智慧物流园区内,一排电动重卡汽车有序停放在院内。不仅充电桩可以及时为电动重卡汽车补充电力,换电站也可随时为电动重卡汽车更换电池,更换时间仅需7—8分钟,实现换完即走。高金山是一名专为电厂运输煤炭和粉煤灰的电动重卡汽车司机,他告诉记者:“传统的燃油重卡声音大,油味重,行驶时容易起尘土,现在更换密封电动重卡后,环保干净了,我们再也不会一身土了。”

  2022年9月,同样位于零碳产业园内的鄂尔多斯隆基绿能光伏全产业链项目首栋单体5万平方米电池车间成功封顶。这个项目整体建设年产46GW硅棒硅片、30GW电池及5GW光伏组件生产线及配套设施,2024年全面投产,将是全球最大的太阳能工厂。项目满产后,年产的光伏组件相当于两个三峡电站装机量,可在其30年的生命周期中转化14万亿千瓦时的绿色电力。

  推进“绿色”动能应用,更要产业升级。在鄂尔多斯零碳产业园,以远景为龙头,华景、万锂泰、镕锂为配套的电池及储能产业链;以隆基为龙头的光伏产业链;以美锦国鸿、协鑫集团为龙头的氢燃料电池及绿氢设备制造产业链;以上汽红岩、捷氢科技为龙头的新能源汽车制造产业链,布局清晰、互为支撑,“风光氢储车”产业矩阵在不断补链延链强链,越来越多鄂尔多斯制造的“零碳”产品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按照规划,到2025年,鄂尔多斯零碳产业园将最终形成包括全绿色电源供给、高比例新型综合储能系统、智能源荷互动微电网、智能物联能碳管理平台、国际零碳产业园标准、“风光氢储车”零碳产业链集群、绿色科技专家培育“硅谷”、零碳产业园全国全球推广样板在内的八大创新示范,助力当地实现约3000亿元绿色新工业产值,实现约1亿吨二氧化碳年减排的目标。

  建设美丽家园,共享生态福祉

  党的二十大对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作出重大战略部署。

  鄂尔多斯市始终以满足人民群众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作为目标,推动生态城市建设,打造高质量的人居环境。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和绿地率分别达到44.55%和41.23%,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37.4平方米/人,达到国家标准的两倍以上。从城市到乡村,鄂尔多斯市正努力促进城乡人民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共治共享,塑造绿色空间,建设美丽乡村,全面提升生态环境质量,让经济更强、动能更足、生态更优、城乡更美、 福祉更高的鄂尔多斯天蓝水清,绿意盎然地矗立在祖国北疆。

  回首望,鄂尔多斯已经实现了“华丽转身”;向前看,鄂尔多斯将坚定不移走好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原文链接:https://sthjt.nmg.gov.cn/zjhb/xwbd/202307/t20230731_2354766.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三农项目简介 本网招聘 本网概况 联系我们 会员服务 网站地图 免责声明 广告服务 投稿服务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环保民声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本网站索取稿酬。
北京中农时代农业技术研究院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环保民声网 hbjd.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019387、010-80440269、010-69945235
监督电话:18516948318,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敬胜胡同甲3号东侧;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邮箱: qgsndy@163.com 客服QQ : 2909421493 通联QQ : 213552413
北京中农时代农业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