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农时代-环保FZ网!
当前所在:首页 > 环保资讯

陕西省生态环境厅举办新闻发布会介绍全省核与辐射安全监管工作情况

发布时间:2024-12-19 来源: 陕西省生态环境厅 作者:佚名

  12月16日11时,陕西省生态环境厅举办新闻发布会,邀请省生态环境厅辐射源安全监管处(核安全监管处)处长汪源女士、省核与辐射安全监督站站长郭辉先生、省放射性废物收贮管理中心主任曾志刚先生,介绍全省核与辐射安全监管工作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发布会由宣传教育处处长葛晗梅女士主持。

  

  葛晗梅:

  新闻界的朋友们,大家上午好。欢迎参加省生态环境厅新闻发布会。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守牢美丽中国建设安全底线,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积极有效应对各种风险挑战,切实维护生态安全、核与辐射安全等,保障我们赖以生存发展的自然环境和条件不受威胁和破坏。”这为我们做好核与辐射安全监管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我们认真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中国核安全观,全面落实中省关于核与辐射安全工作的部署安排,持续推进核与辐射安全监管体系和监管能力现代化建设,辐射安全监管的法制化、规范化水平大幅提高,辐射事故应急响应和监测能力不断提升,全省辐射环境质量保持稳定。

  今天,我们邀请到省生态环境厅辐射源安全监管处(核安全监管处)处长汪源女士、省核与辐射安全监督站站长郭辉先生、省放射性废物收贮管理中心主任曾志刚先生,向大家介绍我省核与辐射工作情况,并回答记者朋友们的提问。下面,先请汪源处长作介绍。

  汪 源:

  新闻界的各位朋友,大家好!感谢大家对我省核与辐射安全监管工作的关注和支持。今天新闻发布会的主要内容是介绍我厅核与辐射安全监管工作。

  我省核与辐射安全工作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中省关于核与辐射安全工作的部署安排,以严控风险、确保安全为核心,以法规制度、能力建设为支撑,持续推进核与辐射安全监管体系和监管能力现代化建设,核技术利用单位辐射安全许可证持证率、放射废物(废源)收贮率实现双100%,放射源实现从“摇篮到坟墓”全过程监管,射线装置安全受控,全省未发生较大及以上辐射事故,一般辐射事故发生率保持历史最低水平。全省辐射环境质量总体良好,公众健康和环境安全得到有效保障。

  “十四五”以来,我省核技术利用、电磁辐射设施设备应用发展迅速,截至目前,全省共有核技术利用单位3316家,在用密封放射源3620枚,射线装置8628台,核技术利用单位数量较“十三五”末期增加71%,在用放射源数量增加11%,射线装置数量增加79%。全省现有110千伏及以上变电站907座,线路长度64874千米;广播电台、差转台等电磁辐射设备368台(套),气象和民航雷达24台(套),移动电话基站数超过43.2万个。下面,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做以介绍。

  (一)牢记“国之大者”,认真贯彻落实中省决策部署。确保核与辐射安全,是维护国家安全、保障美丽陕西建设的底线工程,我们认真贯彻落实全国和全省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会议、全国辐射安全监管工作座谈会议精神等,每年印发全省核与辐射安全监管工作要点,把中省关于核与辐射安全工作决策部署落到实处。一是强化机制建设。牵头建立了在省委国安委领导下的省级核安全工作协调机制,完善机制运行方案,发挥机制牵头抓总的作用,推动联防联控、信息互通、齐抓共管的核与辐射安全监管工作新模式。二是强化顶层设计。以落实国家核安全“十四五”规划任务为抓手,编制完成《陕西省“十四五”核与辐射安全暨放射性污染防治规划》,经省政府同意后印发实施,为“十四五”时期全省核与辐射安全监管工作明确了目标和方向。三是强化评估考核。制定规划分工方案,细化重点任务,明确责任分工和完成时效,组织开展规划中期评估,确保规划落地见效。将“提升核与辐射安全风险防控水平”纳入省委、省政府印发实施的《关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若干措施》之中,对全省核与辐射安全监管工作成效进行考核。

  (二)依法监管,进一步健全法规制度体系。修订《陕西省放射性污染防治条例》等地方法规,制订和完善辐射类建设项目行政审批、辐射安全监管和执法、辐射环境监测等制度和规范性文件,逐步实现依法监管全覆盖。紧盯空白和短板,组织开展《工业射线探伤辐射安全和防护技术规范》《钇-90微球临床应用辐射安全与防护标准》等地方标准研究,辐射安全监管法制化、标准化、规范化水平进一步提高。

  (三)多措并举,全力保障经济高质量发展。一是打造合规便捷的审批程序。修订印发《陕西省辐射类建设项目行政许可及服务事项办事指南》,进一步精简资料,优化审批流程,在法定时限内持续压缩审批时间,实现辐射类建设项目行政审批从申报资料、办理流程、审批要求全省“三统一”。二是提供高效务实的服务保障。建立重点项目动态清单,从法规政策、工程选线“三线一单”查询服务、环评文件编制重点等问题入手,提前介入,主动服务,组织开展座谈交流和预评预审,为电网建设及经济民生重大项目提供环评文件从编制到审批全过程服务,受到企业好评。三是组织温暖坦诚的走访座谈。为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提升辐射类建设项目行政许可服务效能,开展营商环境座谈交流和上门走访活动,听取市县生态环境部门及企业的意见建议,解决项目审批、日常监管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四是开展用心用情的便民活动。持续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送考上门”等活动,先后为陕西中医药大学二附院、西安交大一附院、西宇公司等核技术利用单位提供上门专场考核,在为企业减轻负担的同时,提升从业人员的辐射安全管理水平。自2023年以来,共组织辐射安全工作人员上岗证考核241场,考核人数9795名,得到社会和企业的广泛赞誉。

  (四)严控风险,筑牢辐射安全防线。一是扎实开展核与辐射安全隐患排查。为进一步加强对涉源单位的辐射安全监管,组织开展了为期30天的全省放射源安全隐患排查专项行动,实现省内237家涉源单位及来陕作业的28家涉源单位监督检查全覆盖;为进一步压实企业辐射安全主体责任,查找辐射安全风险点和管理薄弱环节,组织开展了全省工业探伤、核仪器仪表使用、伴生放射性矿开发利用以及放射性物品运输等专项监督检查,指导帮扶企业立行立改。二是严肃整治违法违规行为。严肃查处某探伤检测公司非法租借伽马射线移动探伤机,雇佣无资质无上岗证的操作人员,异地违规从事探伤作业的严重违法行为,依法吊销了该企业的辐射安全许可证,坚持严重违法行为“零容忍”。三是认真做好辐射安全应急保障。强化重大活动及节假日期间的应急值班值守,严格落实24小时在岗应急值班制度。高标准完成全运会、中国-中亚峰会等重大活动期间的安全备勤保障工作,得到上级及有关部门的高度肯定和通报表扬。

  (五)固本强基,提升辐射环境监测能力。一是持续加大国控、省控辐射环境监测网络建设,构建全省辐射环境质量监测、重点核设施周围辐射环境监督性监测和核与辐射应急监测“三张网”,逐步实现全省辐射环境自动站点双备份、人工监测点位、监测时段全覆盖。二是不断提升辐射环境监测数据质量。落实辐射环境监测数据质量例行检查和实时核查机制,强化市(区)生态环境部门对省控网辐射环境监测数据的质量审核,做到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处置,监测数据的时效性、准确性和可靠性稳步提升。三是开展省级监测能力提升年活动。水中铅-210等项目参加国家考核,成绩优秀;参加全国辐射监测实验室间放射性测量和辐射类检验检测能力验证,均取得“满意”等级;2023年,我省12座国控辐射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站数据获取率为99.9%,排名全国第三。

  (六)严守底线,提升辐射事故应急响应能力。一是完善辐射事故应急响应体制机制。修订完成《陕西省辐射事故应急预案》,以省政府名义印发。编制《陕西省辐射事故应急管理手册》,辐射事故应急响应成员单位联络沟通机制初步建成。严格落实“属地为主、分级响应”原则,全省十二个市(区)全部完成市级辐射事故应急预案的制修订。省市两级辐射事故应急响应体制机制不断完善。二是强化辐射事故应急响应和监测能力建设。持续开展辐射应急监测工作和能力绩效评估,以评促建,实现了部分地市辐射环境应急监测能力从无到有、个别地市从有到强。连续3年的绩效评估结果显示,西安、榆林、安康三市辐射环境监测能力居于全省前列。三是强化辐射事故应急实战演练。常态化开展省市两级辐射事故应急演练。从2023年开始,我厅连续两年组织开展了无脚本、无预演、无外援的市级辐射事故应急演练“盲演”。2024年西安市利用近5个月的时间,组织开展了区县、开发区全覆盖的辐射事故应急演练“盲演”,以最贴近实战的方式检验了参演市、县两级辐射事故应急响应及实战水平。实战式演练,提高了监管部门对辐射安全重要性的认识,压实了企业辐射安全主体责任,同时锻炼了队伍,提升了能力,检验了水平,成效显著,反响强烈,受到上级领导和有关部门的充分肯定。

  (七)共建共享,辐射安全科普宣传成效显著。随着核与辐射事业的飞速发展,公众对核与辐射安全更为关注。我厅从辐射科普宣传、公众参与、信息公开、舆情应对等方面入手,构建了“政府主导、企业作为、公众参与”的公众沟通机制。持续开展辐射科普进企业、进学校、进社区“三进”等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2024年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总体国家安全观、中国核安全观10周年,按照全方位、多角度、出新意的思路,组织开展了4·15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省级主场活动启动仪式,活动期间,全省联动、线上线下相结合,核安全科普讲座、面向公众开放环保设施、核安全知识进学校、核医学知识进社区、高校“核+X”创意大赛等系列活动,社会参与广泛,18家中省媒体对主场活动情况进行了报道。充分利用数字化手段,在我厅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平台设立4·15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专栏,制作原创主题海报6张,发布相关图文信息50余条,阅读量10万+。同时围绕核安全观、核与辐射常识等内容设计制作了短视频,在陕西卫视《美丽三秦》栏目进行播放。相关活动视频、新闻报道浏览量累计突破30万人次。通过宣传,让公众走进核科学、亲近核技术、理解核安全,增强对核与辐射事业健康、绿色、可持续发展的理解和信心。

  下一步,我们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总体国家安全观和核安全观为指引,深入落实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要求,聚焦核与辐射安全重点工作,加强全链条全领域安全监管,为美丽陕西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环境保障。

  一是进一步强化核与辐射安全监管体系建设。持续优化行政审批指南和流程,建设与核事业发展相适宜的法规标准体系。扎实开展“十四五”核与辐射安全规划实施情况评估,谋深谋实“十五五”核与辐射安全。持续深化省级核安全工作协调机制,强化部门联动,发挥统筹作用。

  二是进一步提升精准科学依法监管水平。准确把握核与辐射事业发展的新形势、新变化、新要求,坚持依法治理,夯实科技支撑,加强分级分类监管,抓早抓小,严控风险。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提质增效,做好电网建设等重点项目环评全过程服务保障。

  三是进一步强化核与辐射安全监管队伍建设。持续强化专业人才储备,常态化开展分级分类、全员覆盖的业务培训,注重一线实践锻炼,提高业务实操能力、风险应对能力和依法监管水平,打造专业过硬、能力突出、堪当大任的核与辐射安全监管队伍。

  四是进一步提升辐射事故应急响应能力。强化辐射安全风险评估和隐患排查整治,常态化开展市级辐射事故应急演练“盲演”,以演促训,逐步提升核与辐射应急专业化、实战化水平。严格落实应急值班值守制度,全力做好重大活动、重大节假日期间的辐射应急保障工作。

  五是进一步压实企业辐射安全主体责任。加强核技术利用、伴生放射性矿开发利用和电磁辐射等单位的辐射安全监管,压实企业的辐射安全主体责任,以有效监管促进行业自律自治。深入开展核技术利用单位辐射安全管理标准化建设,多措并举,全力提升全省核技术单位辐射安全管理水平。

  六是进一步提升全民核与辐射安全认知水平。持续推进核安全文化建设,引导从业人员形成良好的安全意识和行为规范。加强核与辐射信息公开、科普宣传和公众参与,做好公众沟通和舆情应对,为核与辐射事业发展营造良好氛围。

  我就介绍这些,谢谢大家!

  葛晗梅:

  感谢汪处长的介绍。下面进入提问环节,请大家围绕今天新闻发布会的主题进行提问,提问前请报一下所在的新闻机构的名称。

  中国网记者:

  开展核与辐射环境监测、动态掌握全省核与辐射环境质量状况,是确保核与辐射环境安全基础性工作,请介绍一下近年来,在辐射环境监测方面,开展了哪些工作,有哪些举措?

  郭 辉:

  谢谢您的提问,这个问题我来回答。2024年前三季度,全省辐射环境质量总体良好。空气吸收剂量率处于天然本底涨落范围内;环境介质中的天然放射性核素活度浓度处于本底涨落范围内,人工放射性核素活度浓度未见异常;环境电磁辐射与电磁污染源辐射水平低于国家规定的电磁环境控制限值。

  为加强我省辐射环境监测能力建设,完善核与辐射环境质量监测体系,全面掌握全省辐射环境质量状况,我厅在辐射环境监测方面,今年重点做了以下几项工作。

  一是建立健全全省核与辐射环境监测网络。持续健全省和市两级辐射环境监测网络体系,全面提升省、市两级核与辐射监测能力。我省在原有178个辐射环境监测点位的基础上,增设了1个国控电磁污染源研究性监测点位、312个省控辐射环境监测点位及10个省级辐射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站,现已投入运行。全面实现了全省各市(区)空气、水体、土壤辐射环境监测点位100%覆盖。辐射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站达到国控、省控双备份,实现了辐射环境全覆盖全天候监控。

  二是多措并举严把数据质量关。我们把监测数据质量作为开展辐射环境质量监测工作的生命线,根据国家要求优化全省辐射监测方案及质量保证方案,强化监测质量管理工作,组织省市县三级辐射环境监测专业技术人员开展省级“大比武”选拔赛及参加生态环境部等国家六部委组织的全国“大比武”活动等举措,不断提升全省生态环境辐射环境监测能力,有效保证陕西省辐射环境监测数据“真、准、全、快、新”,更加客观反映全省辐射环境质量状况。

  三是以练筑防打造数智化应急体系。为检验全省辐射事故应急预案有效性,提升应急演习实战化水平,由我厅主办,公安、卫健、应急、消防等相关部门共同参与的“秦盾·2024陕西省辐射事故综合应急演习”于10月18日在杨凌示范区成功举行。演习探索应对复合型辐射应急场景的创新方向和模式,坚持“科技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通过多维度的创新实践,精心设计并模拟了多种风险因素交织的复杂情景,将演习作为推进应急体系数智化、标准化、无人化的关键举措。通过演习,增强了省市(区)协同、部门联动作战能力,锻炼了全省核与辐射应急队伍,为保障我省核与辐射环境安全奠定了坚实基础。

  葛晗梅:

  请继续提问。

  环境保护杂志社记者:

  近年来核技术利用事业快速发展,放射源和非密封放射性物质的使用日渐频繁,请问省厅在加强放射性废物(源)安全管理和收贮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曾志刚:

  谢谢您的提问,这个问题我来回答。我厅始终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和“理性、协调、并进”的中国核安全观,以确保我省核与辐射环境安全为目标,扎实推进城市放射性废物库标准化建设与规范化管理。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在废物库安全管理方面。目前,我省城市放射性废物库贮存的废旧放射源约占全省放射源总数的三分之一,随着核技术利用事业的快速发展,安全管理压力日益增加。一是强化安防建设。建设包含报警信息、巡更信息、收贮信息、库内剂量实时监测等功能一体的信息化平台,开展放射源整备、库区坑道升级改造等工作,实现放射性废物(源)收贮及入库全方位的监督监控与全过程的记录留痕。优化废物库空间利用率,减少坑道内安全管理隐患,切实提升库区安防系数。同时增加专业保安值班值守,补充手脚表面沾污监测仪器等专业仪器设备,有效提高人员监测能力,在确保库区安全的同时,极大减少工作人员受照剂量。二是强化人才培养。近年来,我们狠抓人才队伍建设,不断加大培养力度,通过定期组织内部培训、积极开展行业交流等方式,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和业务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三是强化多方协作。加强与驻地公安部门的联防联动机制,多次与驻地公安部门联合开展了反恐及消防、防汛等安全培训与隐患排查,有效推进核与辐射安全与反恐维稳有机结合,切实提高库区安全防控能力,确保公众健康和环境安全。

  在放射性废物(源)安全收贮方面。一是严格执行国家免费收贮放射性废物(源)的政策,自2017年4月起至今,我厅对合法合规的送贮申请,皆应收尽收、随报随收,不收取任何费用,今年已安全收贮百余枚废旧放射源,切实保障了我省核与辐射环境安全。二是积极向企业发放并收集《企业收贮服务满意度调查表》,立足送贮企业实际需求,持续优化服务质量,加强与省内相关涉源企业的沟通联系,及时对接、积极解决企业放射性废物(源)处置难的问题,主动上门指导企业开展废物整备、处理工作,实现废物的最小化,把“让人民满意”真正落到实处。三是始终坚持以安全为目标,在收贮工作中严格执行标准化收贮流程,期间做好系统备案和台账管理,确保收贮台账准确清晰,使放射性废物(源)信息具备高度的可追溯性,为后期日常管理和应急响应工作提供有效支撑。

  陕西省城市放射性废物库自运行以来已保持了十三年“零事故”,下一步,我们将持续提升废物库安防能力信息化、现代化水平,不断优化放射性废物(源)收贮服务质效,提高辐射事故应急响应与现场处置能力,守牢核与辐射安全底线,继续保持“零事故”“零伤害”“零污染”。

  葛晗梅:

  最后一个问题。

  陕西日报社记者:

  近年来,我省在辐射事故应急能力建设上取得了积极成效,尤其是市级的辐射事故应急响应和实战水平稳步提升,请介绍一下这方面主要开展了哪些工作?

  汪 源:

  谢谢您的提问。近年来,省生态环境厅党组聚焦辐射安全监管工作新形势,抓队伍、提能力,强实训、补短板,重点从以下两个方面持续发力,推动省市两级辐射事故应急响应和处突水平不断提升。

  一是坚持专业制胜,着力提升辐射安全监管队伍专业化水平。针对核与辐射安全监管的特殊性和专业性,我厅从监管队伍专业人才培养入手,在不断引进高素质专业人才的同时,立足现状,依托西安交通大学核科学和技术学院,选优选强师资力量,科学设置培训课程,开展了全省生态环境系统辐射安全监管业务骨干全脱产培训,两年来,累计脱产培训时间达90天,单次培训时长达60天,共培养全省各级辐射安全监管业务骨干70余人。今年的培训班我们还邀请了生态环境部西北核与辐射安全监督站,青海、宁夏、新疆等省(区)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从事核与辐射安全监管、监测、执法工作的业务骨干参加,为西北地区核与辐射安全监管队伍的培养贡献了陕西力量。此外,每年我厅还对各市(区)辐射环境执法、监测人员开展辐射环境监测上岗证培训考核,目前,全省共有108名辐射环境监测、执法人员持证上岗。我们鼓励支持各级辐射安全监管骨干参加国家注册核安全工程师执业资格考试,2024年,全省生态环境系统有4名同志以优异成绩通过考试,为历年来最多。通过近几年的以学促干,以考促建,全省辐射安全监管人员增强了工作信心,提升了工作能力,同时,学业务、专业务,比学赶超的工作氛围日益浓厚,起到了培养一个带动一片的示范效果。

  二是坚持实战实训,着力提升辐射事故应急响应实战水平。辐射事故应急响应和处置能力,是确保辐射环境安全的最后一道防线。为真实检验队伍,提升能力,我们每年都结合辖区内核技术利用特点,有针对性的开展各种形式的辐射事故应急演练。2023年,我厅大胆创新,在宝鸡市组织开展了全国首次市级辐射事故应急演练“盲演”,即采取不预先告知演练具体时间、不预先编排演练脚本、不预先集结演练队伍、不预先进行合成演练、不外借支援人员,采用真实放射源失控的事故情景,进行辐射事故应急演练。“真源”实演,真实地检验了宝鸡市县两级辐射事故应急响应能力和处置水平,这种创新的演练方式,得到生态环境部各级领导的表扬,做法在全国推广。在此基础上,2024年,我们再次突破,举办区域化辐射事故应急演练“盲演”,同时段同步在陕南地区的汉中、安康、商洛3市和关中地区的咸阳、铜川、渭南3市,开展了无脚本、无外援、场景就是实景的辐射事故应急实战演练,有效的检验了我省同时处置两起及以上突发辐射事故的应急响应能力及处突水平。近几年,通过连续开展的辐射事故应急演练和“盲演”,有力的提升了监管部门和核技术单位的辐射安全责任意识,达到了检验预案、磨合机制、锻炼队伍、查缺补漏、提升能力的目的。中国环境报连续两年对此进行了专题报道,生态环境部领导对我省“盲演”工作作出批示。在今年6月召开的全国辐射安全监管工作座谈会上我厅作了典型经验交流。

  

  

  

  


原文链接:http://sthjt.shaanxi.gov.cn/html/hbt/important/1868994318436331521.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三农项目简介 本网招聘 本网概况 联系我们 会员服务 网站地图 免责声明 广告服务 投稿服务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中农时代-环保FZ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中农时代农业技术研究院主办 | 政讯通-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联系电话:010-56019387、010-80440269、010-69945235
监督电话:18516948318,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敬胜胡同甲3号东侧;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邮箱: qgsndy@163.com 客服QQ : 2909421493 通联QQ : 213552413
北京中农时代农业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