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赋能,辽宁探索生态环境监测领域数智化转型
辽宁水生生物监测工作起步于上世纪八十年代,经数代监测技术人员四十余年的技术积累和不懈努力,水生生物监测已在形态学鉴定、AI智能自动鉴定等多领域走在全国前沿。
科研与监测工作齐头并进,成绩卓著。辽宁水生生物监测领域斩获辽宁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凸显其科研探索的深度与广度。在标准制定方面,已发布《辽宁省河流水质评价 底栖大型无脊椎动物 BI 指数法》等2项极具价值的地方标准。深度参与制定生态环境领域首个水生态类国家标准《水生态监测技术指南 河流水生生物监测与评价》,为全国水生态监测规范贡献辽宁经验。
基于多年的监测实践经验,辽宁生态环境监测团队编撰出版了《中国北方摇蚊幼虫》等5部涵盖底栖动物、藻类等多领域的专业检索图鉴专著,为水生生物监测工作业务化提供了宝贵的参考资料。值得一提的是,辽宁专家凭借专业素养首先发现了摇蚊两个新物种,学术界以专家姓名和发现地点命名了俊才齿斑摇蚊及凤城肛齿摇蚊,充分肯定了辽宁在水生生物领域深厚的专业积淀和突出贡献。
辽宁在国家“十一五”和“十二五”水专项研究中积极作为,培育出一支专业精、能力强的水生生物监测技术人才队伍,他们代表辽宁活跃于全国水生态监测舞台。同时,辽宁积极助力长江流域水生态考核工作,提供人力与技术支持,助力国家强化“三水统筹”,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2024年,国家启动水生生物补充调查工作,辽宁以国家东北区域鉴定中心的重要角色,严谨高效地组织东北地区底栖动物鉴定与数据上报工作,为东北地区水生态监测数据的精准性与科学性提供了坚实保障。
展望未来,辽宁精心布局了一系列战略规划。一是着力打造国家东北区域水生生物鉴定中心,为全国水生生物监测工作提供有力支撑。同时,努力成为东三省人才培育的摇篮,为区域水生态监测事业的长远发展奠定人才基石。二是聚焦底栖动物鉴定数智化,针对传统监测对人员经验过度依赖的困境,整合数据构建专属图像库,积极探索基于AI技术的底栖动物自动识别系统,探索开启智能高效的监测新模式,为水生态监测注入科技活力。三是着力构建水生生物标准化监测模式,整合过往经验与大规模调查数据,打造全方位规范的监测体系,为水生态系统保护与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原文链接:https://sthj.ln.gov.cn/sthj/hjgl/hjjc/jcdt/2024121309202570111/index.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 《国家危险废物名录(...[2024-12-25]
- 生态环境部关于印发《...[2024-12-25]
- 河南省生态环境厅办公...[2024-12-25]
- 重庆市生态环境局关于...[2024-12-25]
- 上海市生态环境局关于...[2024-12-25]
- 简明问答:北京市生态...[2024-12-25]
- 关于同意徐大堡核电厂...[2024-12-25]
- 关于印发第二批生态质...[2024-12-25]
- 关于公布第二批通过评...[2024-12-25]
- 《国家危险废物名录(...[2024-12-25]
- 生态环境部关于印发《...[2024-12-25]
- 河南省生态环境厅办公...[2024-12-25]
- 重庆市生态环境局关于...[2024-12-25]
- 上海市生态环境局关于...[2024-12-25]
- 简明问答:北京市生态...[2024-12-25]
- 关于同意徐大堡核电厂...[2024-12-25]
- 关于印发第二批生态质...[2024-12-25]
- 关于公布第二批通过评...[2024-1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