诏安出招,让河湖“靓”起来
整治后的诏安西溪 陈思宇 摄
大美村庙前池塘重焕生机。李妙珠 摄
近日,诏安县各流域水质传来好消息:4个国省控断面水质均值达到地表水Ⅲ类标准;6个小流域省考断面Ⅰ~Ⅲ类水质达标率83.3%,同比提升33.3个百分点;小流域入海溪流断面连续两年实现水质消劣目标。10月份全县17个乡镇交接断面水质总体提升,较年初Ⅰ~Ⅲ类优质水断面增加6个,实现全面消除水质劣Ⅴ类。
水质提升的背后,离不开诏安对优化水环境的不懈追求。近年来,诏安不断提升水环境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结合数字技术,推出“诏安县水系污染源一张图平台”,坚持“一河一策”系统治水和生态治水,形成问题整改、销号、监督、“回头看”的闭环治理机制,让全县水生态环境越来越“靓”。
“一张图”提升监管力度
11月25日上午,诏安县河长制办公室水质监测组组长沈元打开“诏安县水系污染源一张图”小程序,从县城出发,行驶30分钟左右,直接来到位于建设乡江亩坑村郊外的一处污染源检查。问题整治到位后,沈元便前往下一个检查点。
“水环境污染源一般地处偏僻,有了‘一张图’精准定位后,我们就可以直接找到污染源。”沈元说。
污染源排查整治是治水的第一步。这些年,诏安围绕畜禽牛蛙违规养殖污染、入河排口、小散乱污企业、河道等4个方面,梳理猪、鹅、牛蛙、水产养殖及农业面源、农村生活污水、工业污水、小散乱污、河道乱堆等14个小项目,全面摸排各流域水质污染源,形成问题清单,一一整改落实。截至目前,全县溯源整改问题总数1687个,已整改1636个,基本实现河道周边各类污染源全覆盖。
溯源整治取得初步成效,如何巩固成果?开展“回头看”是不错的手段。但是各乡镇或单位上报的污染源信息只体现在表格中,存在位置不清、类型不清和责任不清等问题。“污染点位多,找不到位置,我们还是得找基层工作人员帮忙带路,很多情况下根本无法进行暗访,难以及时发现反弹复养现象。”沈元说。
今年9月,诏安县水利局创新推出“诏安县水系污染源一张图平台”,将污染源的“两单一表”与河流水系图精准结合,利用第三方导航功能直达点位,解决了流域治理督查和回访难问题。
打开“诏安县水系污染源一张图平台”,记者看到,诏安县域地图上标注着不同的污染源点位,点开任一污染源,均显示具体问题、污染源类型、责任人和整改照片、整改时限等信息。“该平台还具有信息上报功能,一发现问题或者发现新的污染源,就可直接拍照上传相关信息,形成新的点位。我们再将问题流转给属地乡镇或相关职能部门,限时整改到位。”沈元说。
为确保污染源彻底整治到位,诏安水利局还实行限时整改和问题销号工作机制,并与生态、农业、海洋和纪委等部门紧密联动,形成问题整改、销号、监督、“回头看”的水环境污染源闭环治理机制。
“我们计划将全县的国省控断面、小流域断面、乡镇交接断面的水质信息纳入‘一张图’,并探索运用先进技术,智能监测水质变化,应用好数据,为污染物分析提供科学帮助。”诏安县河长制办公室主任、水利局局长沈来龙说。
“一河一策”精准治污
走进诏安西溪岸屿段,放眼望去,河道、水面平坦宽阔,河岸无杂草,干净整洁,挖掘机正在紧张有序地进行清淤作业。“经过治理,西溪终于告别水质劣Ⅴ类了,也恢复了美丽颜值。”深桥镇政法委员钟毓川深有感触地说。
诏安西溪干流全长17.4公里,流经深桥镇、桥东镇和诏安县工业园区,流域面积83.6平方公里,是诏安七大水系之一。
这些年,大量农村和城区生活污水、生活垃圾、散养畜禽粪便等排入河道,导致西溪河道淤积严重,水质恶化,今年年初被县里列为水质劣Ⅴ类。
根据西溪流域现状,诏安全面统筹推进水体治理。
“问题表象在水里,根源在岸上,控源截污是流域治理的重中之重。”钟毓川介绍,经排查整治养殖污染等问题150个;以考湖村、大美村、溪园村等沿岸村落的黑臭水体治理为重点,配套建设主管、支管网9655米和接户管网7968米,纳户1250户,解决生活污水直排问题。
与此同时,诏安全力推进西溪流域水质提升工程(一期)。项目计划投资898万元,涉及内源污染治理工程、生态清障、河道缓冲带建设、人工湿地建设、入河排污口生态化改造和生态沟渠建设工程等多个子项目。截至目前,已完成清淤2.1公里,整体工程完成60%,预计明年1月全面竣工。
在入河排污口生态化改造现场,记者看到,长约400米的河道里,种植着睡莲、菖蒲等植物,堤坝采用生态环保的宾格网,改善河道水质及水生态,全面消除河道黑臭。“现在水质明显好多了,我们可以直接从这里抽水用于养鱼虾。”周边养殖户沈先生高兴地说。
西溪的蜕变,只是诏安流域治理的缩影。近年来,诏安坚持问题导向,实施“一河一策”,以补齐生态环保设施短板和重点流域治理为抓手,谋划实施金溪小流域2024年度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东溪支流赤水溪白洋段安全生态水系、西溪流域水质提升工程、城区污水管网改造提升工程、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等18个流域整治项目,并开展水流域整治百日攻坚,进一步提升流域水质。
生态治水激活自净能力
聚焦治水护水,诏安持续探索生态治河新招。
位于深桥镇大美村庙前的一方池塘里,漂浮着一座座生态浮岛,浮床上种植着灯芯草、葛蒲等水生植物,太阳能曝气装置不停作业,一派生机。
“之前这就是一潭死水,全村的污水都往这里排,散发着阵阵恶臭。”大美村党支部书记沈贵明介绍,去年,村里被列为全县农村黑臭水体治理试点村,经过全面整治,池塘才摘掉“黑臭”帽子。
沈贵明表示,池塘能重新焕发生机活力,除了截污纳管、垃圾清捞、疏浚清淤等常见的治水方法外,最重要的是生态治理。通过水生植物种植和鱼类散养,同时增设太阳能曝气装置,构建池塘可循环自净的生态系统,来净化水质、增加溶解氧、提高水体透明度,让池塘不返臭。
不同于增殖放流、水生有机物种植等举措,在诏安县赤水溪水质提升中,微生物和河蚌则是主角。
赤水溪,地处诏安县东溪入海口,全长20多公里,流经西潭镇、深桥镇、建设乡和白洋乡4个乡镇21个建制村。
赤水溪的末端,建有拦截坝,溪水经抽取流向微动力异位氧化塘生物处理池。历经厌氧、缺氧、好氧、沉淀等9道程序,经过16个小时左右的处理,水质达到Ⅲ类水标准,才排到主干流东溪。
厦门玉凰水生态科技有限公司运营部负责人杨成江介绍,微动力异位氧化塘生物处理池利用培养的高效生物菌,结合增氧富氧技术,形成菌、藻、原生动物等生物膜降解系统,可以吸收水中的有机质和氮、磷等,不断降解有害物质,从而使污水得到净化。
今年,赤水溪还尝试使用“河蚌净水”。河蚌具有非常强大的滤食能力,以水中的有机质和菌类、藻类、原生动物等微生物为食,是“天然的环境卫士”。“一个成年河蚌每天可滤食约100升水,去除水中氮磷等污染因子。目前,氧化塘已投放约100万只河蚌,减少了对河水的药剂干预,让治水更生态,同时河蚌还具有一定的经济价值。”杨成江说。
治水需久久为功。诏安县将持续深化流域水质提升攻坚,加大问题攻坚、项目谋划力度,探索更多生态治水新举措,着力推进各流域生态环境向好向优。(记者 李妙珠 通讯员 沈炜琦)
原文链接:https://sthjt.fujian.gov.cn/zwgk/ywxx/wrfz/202412/t20241213_6591945.htm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 《国家危险废物名录(...[2024-12-25]
- 生态环境部关于印发《...[2024-12-25]
- 河南省生态环境厅办公...[2024-12-25]
- 重庆市生态环境局关于...[2024-12-25]
- 上海市生态环境局关于...[2024-12-25]
- 简明问答:北京市生态...[2024-12-25]
- 关于同意徐大堡核电厂...[2024-12-25]
- 关于印发第二批生态质...[2024-12-25]
- 关于公布第二批通过评...[2024-12-25]
- 《国家危险废物名录(...[2024-12-25]
- 生态环境部关于印发《...[2024-12-25]
- 河南省生态环境厅办公...[2024-12-25]
- 重庆市生态环境局关于...[2024-12-25]
- 上海市生态环境局关于...[2024-12-25]
- 简明问答:北京市生态...[2024-12-25]
- 关于同意徐大堡核电厂...[2024-12-25]
- 关于印发第二批生态质...[2024-12-25]
- 关于公布第二批通过评...[2024-1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