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环保民声网!
当前所在:首页 > 环保资讯

无废城市巡礼 | 创新任务三箭齐发 宿迁打造“无废城市”建设特色样板

发布时间:2024-08-30 来源: 江苏省生态环境厅 作者:佚名

  我省开展全域“无废城市”建设以来,各地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为引领,探索建立分工明确、相互衔接、充分协作的联合工作机制,持续推进生活垃圾、建筑垃圾、工业固废、农业废弃物等固体废物源头减量和资源化利用,促进城市绿色发展转型,加快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工业和农业生产方式,全省固体废物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得到明显提升。

  “江苏生态环境”特开设“无废城市”建设巡礼专栏,旨在展示江苏在“无废城市”建设中取得的显著成效和形成的可复制、可推广典型经验模式,进一步引导全社会提升“无废理念”,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时尚生活方式,推动“无废细胞”建设,增强民生福祉。

  “无废城市”建设是宿迁市筑牢生态大公园发展定位,以坚持绿色可持续发展的显著成效,打造“四化”同步发展的亮丽底色的具体任务。近年来,宿迁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挖潜固体废物价值,统筹各类要素,围绕“无废园区”“无废集团”“无废运河”等省级“无废城市”创新任务三箭齐发,齐头并进打造“无废宿迁”地方特色,发挥示范引领作用,聚力绘就城市绿色发展底色。

  打通“无废园区”

  绿色低碳发展路径

  宿迁生态化工科技产业园坚持固体废物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原则,统筹推进固体废物管理与园区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全力推进“无废园区”建设工作。

  为进一步加强“无废园区”建设工作的领导组织,协同部门联动,形成工作合力,宿迁生态化工园成立由园区党工委书记和管委会主任为组长的“无废园区”领导小组,协调解决“无废园区”建设工作中的重大问题,督促政策措施和目标任务落实。

  科学编制“无废园区”建设方案,全面梳理“无废园区”建设目标和重点任务。园区还启动了“无废园区”课题研究工作,在全省范围内率先开展“无废园区”专题研究,通过对园区规模以上重点企业现场调研,详细了解企业生产过程、企业涉及固废工艺流程、固废利用处置情况等信息,刻画出企业及园区整体物质流画像。园区积极对上沟通,结合江苏省固体废物管理信息系统数据回流与智慧平台环保模块升级,完善园区固废智慧化管理系统,实现企业固体废物数字化和非现场监管。

  

  发挥“无废集团”

  先行示范引领作用

  在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工作新要求及新形势下,结合绿色转型和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需求,为探索大型企业固体废物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新路径,宿迁积极推动宿迁联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试点建设“无废集团”,编制完成“无废集团”建设试点实施方案,以集团化企业为整体,优化生产工艺,通过酸水提浓实现零废盐实现废盐源头减量,探索危险废物焚烧炉共享和甲醇“点对点”利用等实施路径,推动工业固体废物在集团内循环及协同利用,探索固体废物治理新模式,建设固体废物环境循环化管理示范基地,以点带面引领行业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

  

  打造“无废运河”

  流域综合治理模式

  宿迁重点从强化流域生态整治、探索清洁航运模式、宣传“无废运河”文化等方面构建“部门协作流域治理”格局,全力打造“无废运河”创新范例。

  宿迁始终把京杭大运河沿线生态环境建设作为重要任务,统筹实施工业企业搬迁、非法码头整治、畜禽养殖污染治理等专项行动,开展大运河沿线涉废企业风险隐患排查,从源头减少污染物排放,守护运河碧水清流。宿迁持续完善港口码头船舶固体废物接收、转运及处置设施建设,全面推广“船E行”APP,将船舶固体废物接收转运处置电子联单纳入闭环管理,加强船舶固体废物联合监管,不断完善“船—港—城”一体化管理模式。

  

  宿迁将大运河作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优势和稀有资源,坚持以水而定、量水而行,因地制宜、分类施策,不断发展旅游等富民产业,丰富“无废运河”内涵,拓展“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换通道。将黄河故道生态富民廊道建设作为“无废示范区”重点工程,把“无废运河”融入高质量推进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中。2023年4月,水韵宿迁·大运河全国首届摄影大赛采风团用独特视角记录“无废运河”建设场景和成果,凝聚了更广泛的建设合力。

  


原文链接:http://sthjt.jiangsu.gov.cn/art/2024/8/28/art_84025_11335770.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环保民声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本网站索取稿酬。
北京中农时代农业技术研究院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环保民声网 hbjd.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019387、010-80440269、010-69945235
监督电话:18516948318,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敬胜胡同甲3号东侧;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邮箱: qgsndy@163.com 客服QQ : 2909421493 通联QQ : 213552413
北京中农时代农业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