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农时代-环保FZ网!
当前所在:首页 > 普法宣传

2024年十佳生态环境志愿者 | 乌力吉德力格:植绿五十载 荒沙变绿洲 播种希望的嘎查守绿人

发布时间:2024-08-01 来源: 内蒙古自治区生态环境厅 作者:佚名

  

  内蒙古自治区鄂托克前旗昂素镇巴彦乌素嘎查,地处毛乌素沙地北缘,曾经是黄沙漫卷,如今是满目青翠。这里的每一棵树都在诉说着当地朴实而动人的治沙造林故事,故事的主人公就是乌力吉德力格。

  

  乌力吉德力格是巴彦乌素嘎查的牧民,1977年6月入党,曾经担任嘎查党支部书记4年。从他记事起,父母亲每年春秋两季都要种树,也在他的心里种下了绿色的种子。母亲说:“房前总要种棵树,才像个家的样子。”

  20世纪70年代,乌力吉德力格家有8500亩牧场,其中有近7000亩是漫漫荒沙,能放牧的1500亩也在慢慢退化。面对恶劣的生态环境,乌力吉德力格意识到,牧民要想过上好日子,必须治沙造林,恢复生态环境,否则,增加收入、改善生活都无从谈起。

  1972年,刚刚结婚的乌力吉德力格就带着妻子和父母,开始了治沙造林、建设绿色家园的追梦之旅。漫漫荒沙之中,无法开车,运树苗只能靠牲畜驮或者人工背。没有钱雇人,就和邻居商量着互相帮忙。每次种树,累了就躺在沙梁上歇歇,饿了就啃几口干粮,直到把背来的树苗全部栽完,全家人才会拖着疲惫的脚步回家。可是无数次,肆虐的黄沙把刚种下的树苗掩埋、刮走。一棵棵树苗、一袋袋草籽,还有全家人的汗水,一次次随风而逝。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他在黄沙里种下了沙柳、沙蒿、柠条、杨柴、花棒、柳树、杨树……后来乌力吉德力格的父母干不动了,他就带着儿子接着干。经过多年的坚持,先后投入了100多万元,6500亩牧场终于种上了树和草,曾经的漫漫荒沙变成了青青草原。

  身为中共党员的乌力吉德力格,立志要让嘎查变绿,要为嘎查致富不懈努力。他深刻地认识到,治沙造林是百年大计,是造福子孙后代的大事,但是只靠自己一家人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2004年,政府出台了生态补偿政策,乌力吉德力格立刻有了新想法,那就是借助这项政策,带动更多人加入治沙造林的队伍中。在镇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乌力吉德力格把全嘎查有治沙造林意愿但苦于没有技术支持的农牧民集中在一起,把自己的植绿经验传授给大家,还邀请林业专家专门开展技术培训。在乌力吉德力格的带动下,嘎查展开了轰轰烈烈的植绿大行动。经过不懈努力,巴彦乌素嘎查重现绿水青山,植被覆盖率达到了97%。

  作为一名有着47年党龄的老党员,乌力吉德力格深受党的教育,坚定地认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是家乡发展的引路明灯。如今,嘎查的绿色发展基础已经夯实。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实施,他建议嘎查“两委”抓住机遇,发展壮大集体经济,落实细化惠民政策,带领农牧民走向致富路。

  嘎查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成立后,建立了志愿服务队。乌力吉德力格第一时间加入志愿服务队,积极参与志愿服务活动。当昂素镇提出实施百万亩柠条种植行动时,他积极以志愿者的身份投身其中,为沙漠变绿洲贡献力量。

  巴彦乌素嘎查党支部副书记黄金锁说:“正因为有了乌力吉德力格这样的一批老党员、老前辈一直关心和关注嘎查的发展,为嘎查各项事业建言献策,引路开路,嘎查才会在全民富裕的好时代步入‘快车道’。”

  春回大地,在草场上,乌力吉德力格拿着铁锹,专注地将一株松树苗植入土坑。他动作沉稳有力,每一次培土都非常认真。望着郁郁葱葱的草场,他感慨道:“年龄大了,今年可能是最后一年种树了。种了一辈子的树,对这片土地产生了深深的感情。以后,儿子和孙子接着种吧。”


原文链接:https://sthjt.nmg.gov.cn/zjhb/xcjy_8153/sthjxc/202407/t20240715_2542709.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三农项目简介 本网招聘 本网概况 联系我们 会员服务 网站地图 免责声明 广告服务 投稿服务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中农时代-环保FZ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中农时代农业技术研究院主办 | 政讯通-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联系电话:010-56019387、010-80440269、010-69945235
监督电话:18516948318,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敬胜胡同甲3号东侧;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邮箱: qgsndy@163.com 客服QQ : 2909421493 通联QQ : 213552413
北京中农时代农业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