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环保民声网!
当前所在:首页 > 环保时评

张庆国:八桂大地,梦幻生态 | “大地文心”采风作品

发布时间:2024-06-21 来源: 广西壮族自治区生态环境厅 作者:佚名

  一

  钦州的三娘湾给我极好的印象,这是一片被美丽传说赞美过的开阔海滨,它作为旅游区广为人知,海岸丛林中有一些人类修整的小径,整片海滩却保持着较多自然原貌。土著渔民并未因为旅游开发迁走,他们仍在海岸的原址生存。渔民的村宅小楼离海很近,朴素的建筑样式和装修风格给人亲近的感觉,房前屋后丢着一些随手摆放的生活用具,几步之外的摇曳大树随心所欲地生长,绿叶蓬勃,枯枝垂落,海边平坦的沙子与坑坑洼洼的泥土天然契合,描绘出我最中意的自然面貌。

  我们从北海赶到钦州三娘湾的那天上午天气阴沉,欲雨未雨的感觉,低垂的乌云一团团在天空中抱住,坠向海平面的前方,同样灰色的海水摇晃着鱼鳞片般细碎的密集波浪,向前方和左右两边无限蔓延。海边人影稀少,沙滩空阔,几个滚圆光溜的巨石默默坐在海边,相互依靠,一声不响,像几个在千年思索中凝固的古人。

  汽车把我们带到距这片朴素海滨不远的一幢同样貌不惊人的建筑,那是我们探访的目标,中华白海豚博物馆。这个博物馆是我见过的最简单也内容最实在的博物馆。普通的建筑低矮宁静,馆内没有声光电的花哨腔调,没有空洞的宏大叙事开场白,处处弥漫出学者孤高沉思的气息,从墙上的第一幅图片和第一行介绍文字起,馆中的所有影像作品和文字说明,都坚定而简练地传达出海洋和鱼类的珍贵知识及有关地球生命的重要思考。

  中华白海豚保护专家赵一和他的妻子潘岳接待了我们,赵一的讲述把我的思绪引向室外,我面前浮现三娘湾外涛声不息的宽阔水面,盛名远扬的中华白海豚就生活在那片近海水域中,我获得了一个重要知识,海豚大约是由远古一种与狼类似的陆地动物演化而成,这也为它的高智商和浓厚的情感行为找到了解释。

  

  赵一和潘岳。

  二

  海豚属海洋动物中的鲸豚类,品种很多,最大如虎鲸体长十米,最小的新西兰黑白海豚一米多。中华白海豚是中型海豚,出生时约一米,性成熟时身长两米或三米,体重约二百余公斤,如果不受到伤害,海豚会跟人类保持友好关系,追随人类的渔船或救助溺水的人类。我感到费解的是,海豚怎么知道人类落水会有危险呢?难解的地球生命之谜太多,令人欣慰的是,广西钦州三娘湾的中华白海豚,在人类的保护中数量正在上升。

  众多研究资料表明,白海豚对海洋水质有极高要求,海洋环境品质的好坏,是其生存的前提,它们是近岸海洋生态系统中的标志性物种和活指标,其生存受到水体营养盐和持久性污染物的限制性影响,它们的生存状况与所存在区域的海洋生态系统密切相关。广西钦州的三娘湾片区水域长期生活着活泼漂亮的中华白海豚,其繁殖数量的上升,说明这里的海洋环境得到了很好的保护。

  动物和地球环境的保护,是近半个多世纪中越来越引起人类重视的世界性课题,中国的动物和自然环境保护,尤其是海洋动物和海洋水质的保护,在政府与社会力量的协力推动下,近些年更加受到重视,也日益取得显著成效并产生了重大社会影响。赵一和潘岳是动物保护志愿者,他们在广西钦州三娘湾对中华白海豚的成功保护,是一个重要的环保事迹和具有标志性意义的生态保护成就。

  我于参观海豚博物馆的次日,专门预约,与赵一和潘岳单独见面,深入采访了一小时,为此知道一颗高尚的灵魂与一群美丽海豚息息相关的生命史。远在赵一和潘岳来到钦州海边之前,潘岳的父亲,北京大学教授潘文石,中国著名的熊猫研究专家,在20世纪90年代初就来到广西,开始对崇左市山中的白头叶猴进行漫长而艰难的保护研究,赢得了业内和社会各界的广泛称赞。

  在潘文石教授的白头叶猴保护与研究工作取得重大成果之后,2004年,广西钦州市欲开发旅游,当时三娘湾近岸已有白海豚的传闻,但无人见识,潘文石教授被请来钦州市参与旅游开发的专家研讨,并进行白海豚资源调查。之后潘文石教授乘船出海,果然发现了白海豚。

  今天的钦州三娘湾海滨能呈现贴近人心的天然本色,正与潘文石教授的那次到达有关, 那次的钦州旅游开发研讨会上,有人不着边际地提议做超越迪拜的旅游建设。潘文石教授反对这种意见。三娘湾是海基平原,十公里范围内的海水只有三四米深,无法承受太多的人类活动,根据这个自然地理特性,潘文石教授提出的另一个保护自然环境的发展建议,被有关部门采纳,三娘湾也就有了二十年后我看到的大自然本来面目的绝妙风景。

  那次潘文石教授出海调查,看见了几只白海豚,还看见一只受伤的小海豚。那只小海豚正流着血,背鳍折断缺失,估计是被轮船螺旋桨打断的。潘教授很心痛,当即决定长期在钦州三娘湾做白海豚保护研究。于是,他在广西崇左市山中白头叶猴的一个保护站之外,又增加了第二个钦州市三娘湾海边的中华白海豚保护站,从此揭开了当地中华白海豚研究与保护工作的序幕。

  

  中华白海豚。赵一摄

  三

  潘文石教授早期的白头叶猴保护与研究工作,曾面临经费严重不足的困境,他把自己获得的12万元资金,全部投入工作站。正是因为经费欠缺,当时在北京开办科技公司的女婿赵一和女儿潘岳,才在多次资助潘文石教授之后,做出重要决定,退出北京的公司,加入潘文石教授的动物保护志愿者队伍。

  赵一清楚地记得一个重要的日子:2011年的2月28日,那天他把退出北京所有公司的手续办完,对妻子潘岳说,咱俩出发吧。于是他们开着车,车上装满了生活和工作用品,义无反顾地从北京驶到了几千公里外的广西。赵一告诉我,此后十余年,他和妻子潘岳只回过北京几次,所有时间都留给了广西。

  野生动物的研究保护工作有几个特点,第一是要进入无人区。珍稀野生动物一定栖息在人迹罕至之地,那都是动物有意避开的人类文明很少侵扰的区域,交通不便,荒凉艰苦,自不待言。第二是人与自然的冲突时常发生。因为贫穷,缺少现代工商业和科技的谋生机会,当地人只能延续古老的办法,粗暴损毁自然,以索取生活物资。保护动物和生态环境的首位工作,是帮助当地人解决生存困难,科学研究之外的社会工作量大大增加。第三是当地人不理解,从繁华大都市来到遥远的荒凉之地,村民会以为是犯了错误,沟通障碍有所加剧。

  诸如此类困难,未能让赵一和潘岳止步,他们来到广西,追随潘文石教授,坚守科学苦旅的理念,一住十余年,成为了新一代的中华白海豚研究专家。他们全年平均隔天出海,观察记录中华白海豚的活动,做GPS定位,量水温,测水质,他们所掌握的大量一手数据,为三娘湾近海水域的保护及中华白海豚研究,提供了清晰丰富的理论支持。

  保护野生动物的目的,是保护地球生命,保护地球生命的前提,是保护自然环境。人类是地球生命的一员,保护了自然环境,就是保护人类的美好家园。生态环境保护前提下的经济进步,具有巨大的可持续发展远景。钦州市相关部门对中华白海豚的研究与保护大力支持,对海水水质有极高要求的标志物种中华白海豚,数量连年增加,从最初潘文石教授调查时只看见的七头,到后来发现的近百头,再到现在掌握的近三百头,充分证明三娘湾近海水域的海水品质,已不断得到大幅度提高。

  良好的自然环境有效促进了经济发展,现在的钦州海边,有两个物理上相互隔绝,环境保障中又相互支持的生态系统。一个是自然保护生态系统,一个是工业发展生态系统。自然保护维护了环境质量,其调查数据为政府的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钦州的工业成就因此举世瞩目。

  我在参观完中华白海豚博物馆之后,又赶去参观了投资七十多亿元建成的北部湾港钦州码头。登上三层楼的钦州码头控制观察室,隔着干净透明的玻璃窗,我看到楼下空无人影的寂静码头在井然有序地工作。无人驾驶的平板货车在电脑系统的控制中穿梭行驶,把一个个巨大的集装箱送到吊塔下,吊车把集装箱自动吊起,送入传送带,再送往码头的轮船。

  钦州的自动化集装箱码头世界一流,居中国第五位,每天近万只集装箱的装船工作,全部由自动化系统进行无人操作,出神入化,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毫无疑问,无人操作的自动化码头大大减少了人类对海洋的干扰,码头前方宽阔无边的海平面在阳光下安静地舒展,透出波澜不惊的祥和气息,北部湾人民的子孙后代有了可以依靠的安全生存环境,也有了由强大经济支撑的物质生活保障,人与自然协力共生的完美场景,在钦州有了初步的实现。

  在广西几天,我看到太多世界一流的环境保护成功事例,赵一和潘岳的中华白海豚保护事迹之外,南宁市那考河边的优雅花草,也在诉说一个奇迹,那条曾经令人厌烦的城市排污臭水沟,竟然被治理成中国最美丽的河湖之一。世界第一个以广西本土罗汉松为主题的南宁园博园,更书写了把矿坑开采破坏的大地,修复成写意山水园林的世界性传奇神话。生态保护中的北海市旅游开发区,碧海蓝天,一望无尽,苍茫的红树林在洁净海水中旺盛生长,大量幼芽破土而出。退潮后的海边泥滩中,跳跳鱼轻快出没,小巧的招潮蟹默默咀嚼泥中的藻球,一动不动,它们的红色外壳让人感觉是烤熟的食物,但稍一惊动,小蟹就迅速逃离,不见了踪影。世界如此生动,生命奇妙精彩,满怀期待。我想起歌手鲍勃的歌《答案在风中飘》,其中几句歌词我很喜欢,片断选录,重新组合如下:

  一只海燕要飞越多少片海

  才能到达可以休息的海滩

  我的朋友,答案随风飘荡

  答案随风飘荡

  一座山要存在多少年

  才会被海浪冲入海底

  我的朋友,答案随风飘荡

  答案随风飘荡

  一个男人要抬头多少次

  才能看见蓝天

  我的朋友,答案随风飘荡

  答案随风飘荡

  我考察广西的几天里,没能亲眼看到海水中机灵游动的中华白海豚,想象中我的目光延伸到了海平面的远方,也探进了人类历史的深处。人类工业与科学兴起几百年,创造了巨大财富,也造成环境破坏的巨大遗憾。近半个多世纪以来,人类终于警醒,齐力修复和保护环境。人们要花多大的力气,才能填平挖破的大地,重新种出芬芳的花草?答案在风中飘,在风中飘,清风之下,广西海边的美景,灿烂摇晃在我的梦里。

  作者简介

  张庆国,著名作家,云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原《滇池》文学杂志主编,出版长篇小说、中篇小说集、报告文学著作等文学作品40部,获十月文学奖,央视“中国好书”提名奖和徐迟报告文学奖等多种奖励。


原文链接:http://sthjt.gxzf.gov.cn/zwxx/qnyw/t18579679.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三农项目简介 本网招聘 本网概况 联系我们 会员服务 网站地图 免责声明 广告服务 投稿服务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环保民声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本网站索取稿酬。
北京中农时代农业技术研究院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环保民声网 hbjd.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019387、010-80440269、010-69945235
监督电话:18516948318,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敬胜胡同甲3号东侧;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邮箱: qgsndy@163.com 客服QQ : 2909421493 通联QQ : 213552413
北京中农时代农业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