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环保民声网!
当前所在:首页 > 环保资讯

5个典型案例聚焦同一问题,释放什么信号?

发布时间:2023-12-24 来源: 山西省生态环境厅 作者:佚名

12月15日,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集中通报5个典型案例。记者梳理发现,与前两轮督察通报典型案例不同,刚通报的这一批5个案例均集中在被督察省份“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行情况”的共性短板上。为什么同一批5个典型案例要集中在同一个问题上,这意味着什么?

5个被督察省份均有共性典型问题
其一,被督察5省均有污水处理的短板。
通报指出,福建省龙岩泉州城区污水处理提质增效推进缓慢、河南洛阳等市水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不力、海南省一些地方生活污水基础设施建设短板突出、甘肃省部分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存在短板、青海省西宁海东两市生活污水收集处理短板明显……不难发现,5个省份的共同“典型”都指向了水环境基础设施建设。
其中,“建设滞后”“建设推进不力”“雨污混流”“污水直排”等共性问题频频出现。
其二,每个被督察省份不只一个市被通报。
案例通报中,5个省份均被指出省内多个市的水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亟须完善。
其中,福建省涉及龙岩市、泉州市两市,河南省涉及洛阳市、濮阳市、信阳市、驻马店市、开封市、焦作市6市,海南省涉及海口市、陵水县、琼海市、儋州市4地,甘肃省涉及兰州市、天水市、定西市3市,青海省则涉及西宁市、海东市两市。
可以看出,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短板已经成了各省甚至是全国均普遍存在的问题,且问题存在已久。
其三,被通报问题主要是污水收集建设不到位、直排问题突出等。
督察发现,福建省龙岩、泉州城市环境基础设施短板问题突出,生活污水收集处理不到位,直排、漏排和溢流现象依然存在,城市内河仍有黑臭。
河南省部分地区水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力度不大,部分城镇污水收集处理设施建设滞后,部分园区污水收集处理设施建设还不到位,污水直排问题依然突出。
海南省城镇生活污水收集处理存在问题,一些地方管网缺失严重,城市建成区普遍存在雨污不分流,大量生活污水直排海湾河道。
甘肃省黄河流域部分城市生活污水收集处理设施建设不到位,部分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运行管理水平低,部分市县城区污水处理能力不足,大量未经处理的雨污混合水直排渭河干、支流。
青海省西宁、海东两市污水处理厂建设及排查污水管网工作推进滞后,雨污混接错接,大量生活污水溢流直排。
为什么同一批案例要通报环境基础设施问题
督察启动时,生态环境部就指出,此次督察重点关注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生态文明建设重大决策部署落实情况;区域重大战略实施中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重大生态破坏、环境污染、生态环境风险及处理情况;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行情况;此前督察发现问题整改情况;人民群众反映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生态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落实情况等。
城市生产生活产生的污水及时妥善处理,与人民群众生活息息相关,是重要的民生问题。而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是改善生态环境质量的基础保障,其建设和运行情况自然成为督察重点。
2023年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会议曾指出,“从工作基础看,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中的基础性、结构性问题依然突出。生态环境治理能力有待提升,生态环境经济政策体系还不健全,生态环境基础设施仍是突出短板”。
在今年7月举行的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曾强调,今后5年是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时期。不久前,国家发改委在《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提升行动(2023—2025年)》(以下简称《行动》)的解读文章中曾表示,虽然近年来,各地区各部门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加快推进污水垃圾等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但距离建设美丽中国目标任务还有不小差距。
差距在哪里?其中就包含部分城区截污纳管不到位、管网老旧破损和混接错接,污泥处置和资源化利用能力仍存在短板。
针对短板问题,《行动》结合行业发展现状和环境治理需求,聚焦污水部署生活污水收集处理及资源化利用设施建设水平提升行动。针对部分城区截污纳管不到位、管网老旧破损和混接错接,污泥处置和资源化利用能力仍存在短板等问题,提出要加快填补污水收集管网空白,提升污水收集效能;因地制宜推进雨污分流改造,加快补齐城市和县城污水能力缺口等。而这些目标将成为未来3年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
正如2023年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会议部署的工作重点一样,扎实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着力推动生态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等重大工程项目实施。
希望各省市以此次督察为契机,重视并推动解决群众身边的环境问题,满足群众提高生活质量的迫切要求,积极推进水环境基础设施建设,落实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责任,提升城市建设水平。

  

  内容来源:中国环境

  


原文链接:http://sthjt.shanxi.gov.cn/xwzx_1/hjyw/202312/t20231219_9448783.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环保民声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本网站索取稿酬。
北京中农时代农业技术研究院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环保民声网 hbjd.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019387、010-80440269、010-69945235
监督电话:18516948318,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敬胜胡同甲3号东侧;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邮箱: qgsndy@163.com 客服QQ : 2909421493 通联QQ : 213552413
北京中农时代农业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