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环保民声网!
当前所在:首页 > 环保资讯

青岛市北区“企业环保码”平台升级

发布时间:2023-11-25 来源: 山东省生态环境厅 作者:佚名

  ◆李倩

  数字赋能“码”上监管、精准帮扶“码”上整改、公众知情“码”上查询……

  近日,山东省青岛市生态环境局市北分局升级推出“企业环保码”平台2.0版本(以下简称“平台”),实时监测企业的各项环境数据。“平台”有绿、黄、红三色,若有问题码就会变色,系统会向企业发送消息,提醒企业及时处理。目前,全区已有150多家企业入驻“企业环保码”监管平台,实现风险预警、问题溯源、分析研判、整改反馈闭环处置。

  “平台”获得国家版权局颁发的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证书,拥有独立知识产权。在日前结束的成都全国计算机用户协会政务信息化会议上,市北分局编写的《青岛市市北区实施“企业环保码”监管新模式》获评“2022年度电子政务典型案例”。

  推送专属体检报告

  及时帮扶消除隐患

  点开监管平台工作图,企业环保绿码星罗棋布般映入眼帘。“‘平台’以企业统一社会信用代码为唯一识别码,为企业建立环境健康电子账户,并根据企业环境管理水平和环境风险状况动态生成‘红黄绿’三色码实行分级管控,能够及时、动态反映企业治污设施运行状况。”市北分局执法人员向记者介绍道。

  “平台”利用大数据分析,全面抓取企业污染源自动监控、工况用电监控、环境应急管理、排污许可证、行政处罚等近20类日常管理平台数据,为企业提供精准全面的诊断报告,有效避免因企业负责人法律意识淡薄而造成无意违法的情况,切实增强企业守法经营意识。

  今年9月,“平台”锁定某废气排口连续4小时烟尘超标,第一时间给企业赋予了黄码,并即时将预警信息推送企业和监管部门。市北分局迅速查实原因、审核材料,完成闭环处置,仅用半天时间便帮助企业恢复了绿码。

  随着监管执法底数的清晰,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工作精细度也随之提高。“平台”通过实时发送预警信息,点对点向企业负责人及生态环境部门推送环保问题清单,实时跟踪企业环境问题整改进度,及时消除环境隐患,解决了企业环保问题久拖成疾而被立案处罚的情况。

  数据集成打破孤岛

  打开“数治”新局面

  “平台”通过数据集成打破信息孤岛,将不同业务范畴独立运行的共计十大类、34子类业务数据、330余万条结构化数据、1000余份非结构化数据,统一整合于“平台”基础数据库,无论是环保风险预警、问题溯源,还是情势研判和污染治理,都使用“一本账”,有效实现了由过去的各自为战监管向集成协同作战转变。

  同时,基于“平台”建设成果,配套建设全时监测雨水管网的“水位计”,对市北区重点河道进行24小时全天候监测,并以“一张图”形式展示监测数据。

  目前,“平台”累计获取20条河道的实时水位信息4万余条,通过采用光学传感器、自动控制、无线通信等网络先进技术,构建在线自动监测体系,实现水位状态实时监测,为精准溯源追查非法排污行为、深入开展雨污分流治理工作提供了有效支撑。

  “平台”在使用过程中通过实时数据、企业赋码的全覆盖展示,实现了“码”面前人人平等,形成了刚性监管体系。“平台”一方面服务风险发现和溯源,使域内环境监管有了全天候的“记录员”,发现的问题即时录入系统,便于企业日常自检和监管部门随时查看,有利于政企联动制定完善的环境风险解决方案;另一方面,向企业提供提醒预警、绩效评判等方法,引导企业即时关注环境污染问题排查,强化环保主体责任,进而形成监管部门、排污单位共同参与的生态环境保护“共舞合唱”的新局面。

  数字赋能效率激增

  政务诉求“一网办”

  “平台”依托数字底座赋能,推动数字化服务从能用向好用转变,成功提升了大数据支撑下的环境监管效率。

  以危废规范化检查为例,使用“平台”后,执法人员可以通过非现场审核的方式同时对多家企业的资料进行查阅,监管方式由原来的“一对一”实地检查变成了“一对多”线上监管,50%以上的线索不需要到现场即可取证。需现场核查的案例线上核对后再现场核查,效率可以提高60%。

  同时,企业的资料全部留存于“平台”,可随时调阅,有利于危废产生量、处置量的年度变化量评估等管理工作。市北分局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道:“市北区生态环境专项检查工作涉及企业800余家,“平台”投入使用后,企业可节约人力支出、交通支出、办公耗材3项成本约22%—29%,监管部门可节约时间成本和交通支出约40%。”

  目前,“平台”软件已接入“爱山东”平台,与各部门数字化平台同入口同渠道,方便群众浏览查阅,打通政务交流渠道。“平台”内设置环境监管、知识普及、自助解疑、诉求管理等环节,让环保信息更加贴近居民生活,让诉求反馈解决更加简单。

  为满足多场景,同时开发的还有“企业环保码”小程序、移动版APP和企业端。针对日常工作开展中文件传递等需求,搭设文件提交入口,以密文传输方式强化信息安全,实现安全快捷的“一网通办”,方便企业提交、政府查验、事后留档,提升政府精细化管理水平,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原文链接:http://sthj.shandong.gov.cn/dtxx/zhbsdxw/202311/t20231120_4482360.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三农项目简介 本网招聘 本网概况 联系我们 会员服务 网站地图 免责声明 广告服务 投稿服务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环保民声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中农时代农业技术研究院主办 | 政讯通-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环保民声网 hbjd.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019387、010-80440269、010-69945235
监督电话:18516948318,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敬胜胡同甲3号东侧;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邮箱: qgsndy@163.com 客服QQ : 2909421493 通联QQ : 213552413
北京中农时代农业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