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环保民声网!
当前所在:首页 > 环保资讯

蝲蛄河的蝲蛄回来了 吉林省通化县一体化推进流域治理 让母亲河重现生机

发布时间:2023-11-09 来源: 吉林省生态环境厅 作者:佚名

  蝲蛄河是吉林省通化市通化县的母亲河,近年来,通化县儿女见证了蝲蛄河由清变浊、由浊变清、由清变美的几多变迁。

  蝲蛄绝迹,蝲蛄河名存实亡

  长白山区里的很多山川或者河流,都是以地形或者物产命名的。蝲蛄河就是因为河里盛产蝲蛄而得名。

  蝲蛄河发源于长白山余脉龙岗山南麓,属浑江一级支流,流域面积787平方公里,河源到河口全长73.8公里,经通化县四棚乡头棚甸村的小东岔、大掌子沟和窟窿杨树屯,由7个沟岔的涓涓细流汇聚而成。如今,蝲蛄河源头沼泽湿地已成为吉林通化蝲蛄河国家湿地公园,蝲蛄河也成为通化县县城水源地重点保护区。

  蝲蛄,俗称淡水鳌虾,在我国只分布在东北的山溪河流之中。由于它对水质要求较高,稍有污染即无法存活,有“水体污染的哨兵”之称。

  入春芳香四溢,蝶飞蜂舞;秋来枫林吐艳,瓜果飘香。如今的蝲蛄河,是通化人心中最美的“母亲河”。可在上世纪90年代,这一切都还是另一番景象。

  “由于域内的资源过度开发,蝲蛄河的生态环境曾受到了严重的破坏和污染,逐渐成为通化县藏污纳垢之处。”蝲蛄河专职河道巡查员郭金辉说,“严重的时候,个别河段惨不忍睹,蝲蛄也无处可寻,‘蝲蛄河’这三个字名存实亡。”

  一体推进,治水工作实现破冰

  “进入‘十三五’时期,为实现全省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吉林省统筹推进水环境治理、水生态修复、水资源保护,注重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持续推进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恢复水体的自净能力,还河于河,让水生动植物有适宜的栖息环境。”吉林省生态环境厅水生态环境处处长肖尊东说。

  治水是一项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系统工程,只有做好顶层设计,才能确保一张蓝图绘到底。

  为此,通化市政府围绕水环境质量提升目标,出台了《通化市“十四五”重点流域水生态环境保护规划》,严格落实“一河一策”,制定了蝲蛄河综合治理方案。通化县编制完成《通化县蝲蛄河生活饮用水源保护管理办法(试行)》,让管理有法可依;制定《蝲蛄河水源保护和生态恢复目标责任书》《河道专职管理员巡查制度》《乡镇、人社、生态环境联合考核办法》,强化河道专职人员的责任意识;印发《部门联动联合执法的通知》,开展专项治理。

  为了使蝲蛄河重现生机,通化县瞄准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完成绿色有机水稻基地建设2个,共计750亩,推广测土配方施肥面积8300亩,回收处置农药瓶(袋)近100万个,约20吨;锁定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对全流域的养殖户进行登记造册,建档立卡,进行技术指导,强化监督检查;加码修复生活源污染治理,建设防渗卫生厕所114个,逐户设置垃圾箱和污水收集桶,垃圾污水实行日产日清。

  与此同时,通化县还成立了由县委书记、县长担任主任的蝲蛄河生活饮用水水源管理委员会,下设水环境监督管理站。

  “由3名监察人员负责日常巡查、检查和协调管委会成员执法等职能。同时,选调15名专职河道巡查员,划分责任区分段管理,每日做好巡查记录,发现问题及时上报处理。”水环境监督管理站负责同志王志佳说。

  “通过联合执法行动,取缔畜禽养殖场(户)22户,休闲山庄2户,有效有力打击违法捕鱼20余起,河道采砂10余起,在电视台曝光2起,向全社会公开道歉,震慑了环境违法行为。”通化市生态环境局通化县分局局长姜福斌说。

  针对治水短板,通化县制定细化方案,实施特色化、清单化治理,创建涉水生态环境问题专项巡查等机制,治水工作实现深层次“破冰”。

  固本强基,生物多样性全面恢复

  为了推进水生态系统根本改善,蝲蛄河流域退耕还湿3431亩,修建蓄水柳编谷坊16个,栽柳1万株、芦苇20万株、香蒲5万株,栽植护岸林1133亩,坝前压柳4600米,建柳编防护堤7350米,有效保护了水生态安全。

  全面完成蝲蛄河生活饮用水水源地一、二级保护区和备用水源地水面全封闭工程,共建围网8600米;设置水源警示标识11个,埋设界标24个,实现了全域监控全覆盖,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完善。

  通过10余年的不懈努力,蝲蛄河实现全年无断流,流域内一二级保护区栖息了大量的野鸭、苍鹭等野生珍稀动物。英额布水库库区栖息了大量的苍鹭,已经成为景区的一大景观,白鹭也在流域内安家落户。河道内水生植物繁衍迅速,实现河滩全覆盖,蝲蛄河生物多样性得到全面恢复。

  微风吹过,蝲蛄河的水面上泛起涟漪,河中黑泥鳅、草鲢、花鲢畅游嬉戏……尤其是特有的蝲蛄缓缓爬行觅食,十分壮观。

  “蝲蛄回来了。”村民们奔走相告。

  “越来越多的蝲蛄在这里栖息,说明蝲蛄河水质及生态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通化市生态环境局局长徐建胜说,“通化市全面贯彻省委、省政府部署,着力推进市域河流环境整治和生态治理,蝲蛄河水质常年稳定在地表水Ⅲ类水体以上。”

  山脚下的通化县蓝天白云、碧水环绕,宛如诗画之境。伴随平湖工程、大型数控音乐喷泉综合水景等的建设,如今的蝲蛄河已经成为一张美丽的名片。蝲蛄河实现了水环境由“脏”到“净”,再到“清”,并正在向“美”的持续改变。

  蝲蛄河只是吉林省水生态治理工作的一个缩影,像蝲蛄河流域治理这样的例子在吉林省还有很多。

  “下一步,吉林省将结合各地水生态环境质量和水资源禀赋,推动地方打造一批水清景美、生态健康、管护高效、人水和谐,具有吉林特色的美丽河湖,提升人民群众近水亲水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呈现吉林大地‘有鱼有草、人水和谐’的生动画面。”吉林省生态环境厅副厅长张天华说。

  


原文链接:http://sthjt.jl.gov.cn/ywdt/ssdt/stdt/202311/t20231102_2874666.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三农项目简介 本网招聘 本网概况 联系我们 会员服务 网站地图 免责声明 广告服务 投稿服务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环保民声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中农时代农业技术研究院主办 | 政讯通-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环保民声网 hbjd.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019387、010-80440269、010-69945235
监督电话:18516948318,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敬胜胡同甲3号东侧;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邮箱: qgsndy@163.com 客服QQ : 2909421493 通联QQ : 213552413
北京中农时代农业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