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环保民声网!
当前所在:首页 > 媒体视点

还“静”于民!中秋期间福建多部门联合整治噪音污染(新福建)

发布时间:2022-09-17 来源: 福建省生态环境厅 作者:佚名

  

  日前,记者从福建省生态环境厅获悉,中秋假期期间,福建省生态环境厅联合省公安厅、住建厅、交通厅、文旅厅和市场监管局等部门,开展“静夜守护 噪声治理 我们在行动”专项攻坚行动,深化推动纳入省纪委“点题整治”的“静夜守护”专项整治。期间全省共出动7275人次,检查建筑施工噪声污染913家次、社会生活噪声污染2190家次、道路交通噪声污染81家次、工业生产噪声污染296家次,为群众欢度中秋营造宁静祥和的生产生活环境。

  据介绍,福建省生态环境厅成立攻坚领导小组,并派出四个省级督导组赴各地,与各地执法、信访工作人员座谈会商,督促、指导各地攻坚克难,对重点噪声扰民问题办理情况暗访核查。

   中秋假期期间,福建省生态环境厅许碧瑞厅长、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王明炫副厅长带队,对福州市西湖公园、琴亭湖公园生活噪声污染,及六一路滨海快线地铁建筑工地、五一幼儿园在建工地建筑施工噪声开展联合督导检查;省级督导组共抽查复核噪声扰民突出问题13个,包括厦门市莲前街道居家社区照料中心及图书馆、莆田市涵江区大唐湖心印象、莆田市荔城区联发保利禧悦、莆田农商银行总部营业综合楼等项目工地夜间施工噪声扰民问题,厦门心之所响娱乐有限公司、龙文区碧湖城市广场VICTORY CLUB(漳州店)酒吧等娱乐噪声扰民问题,以及漳州市祥鹏钢结构工程有限公司、泉州鲤城福辉汽车配件有限公司等工业企业生产噪声扰民问题。

  同时,福建省各地也同步开展静夜守护专项行动,多部门联合攻坚,还“静”于民——

  福州市生态环境局分别会同公安、城管和园林等部门,对重点投诉件进行现场督导核查;各县(市)区成立部门联合劝导队,强化夜间巡查劝导;对重点问题,部门联合检查、联合通报,对典型案例公开曝光、挂牌督办。假期期间出动1037人次,检查建筑施工79个、社会生活542个、交通噪声8个、工业企业3个。

  

  

  厦门市共出动1591人次,检查建筑施工噪声点位319处、社会生活噪声点位402处、交通噪声点位18处、工业企业噪声点位13处。

  漳州市共出动156人次,共检查建筑施工点位52个、社会生活噪声点位30个、交通噪声点位1个、工业企业点位28个。

  泉州市各级执法力量共出动1107人次,检查建筑施工、社会生活、交通、工业企业等4个行业噪声各192、177、24、153个点位。

  

  

  三明市开展“宁静中秋,三明在行动”联合执法检查,发放“静夜守护”宣传册580册,全市共出动1400多人次,检查建筑施工点位175家次、社会生活点位460家次、交通噪声点位26个、工业企业点位78家次。

  

  

  莆田市全市“静夜守护”出动336人次,检查建筑施工6家次,社会生活娱乐业108家次,还针对露天烧烤、大排档统一劝导检查。

  

  

  南平市全市出动68人次,检查建筑施工19家、社会生活15家、交通噪声2家、工业企业1家。

  龙岩市对近期城区范围内投诉较多的街心广场、德兴津湖熙悦建筑工地等涉噪音扰民区域开展联合检查。

  宁德市共出动147人次,检查建筑施工43家次、社会生活58家次、工业企业1家次。

  平潭综合实验区全区共出动22人次检查噪声污染,区环境执法支队还成立噪声劝导小组,对城区施工工地、KTV噪音行为进行检查、劝导。


原文链接:http://sthjt.fujian.gov.cn/zwgk/hbyw/202209/t20220914_5993168.htm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三农项目简介 本网招聘 本网概况 联系我们 会员服务 网站地图 免责声明 广告服务 投稿服务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环保民声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本网站索取稿酬。
北京中农时代农业技术研究院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环保民声网 hbjd.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019387、010-80440269、010-69945235
监督电话:18516948318,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敬胜胡同甲3号东侧;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邮箱: qgsndy@163.com 客服QQ : 2909421493 通联QQ : 213552413
北京中农时代农业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