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环保民声网!
当前所在:首页 > 环保时评

【海报新闻】“十四五”开局之年,看全国生态环境系统如何交出亮丽答卷

发布时间:2022-02-25 来源: 吉林省生态环境厅 作者:佚名

  2021年是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也是“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开局之年。2021年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进展如何?全国生态环境系统如何在“十四五”开局之年交出一份亮丽答卷?

  2月23日上午,生态环境部召开2月例行新闻发布会,生态环境部综合司司长孙守亮在回答海报新闻记者提问时表示,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确定的生态环境领域8项约束性指标都已顺利完成。在提到重点工作推进情况时,他还用了五个关键词来概括。

  顺利完成生态环境领域8项约束性指标

  从目标指标具体完成情况来看,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去年达到87.5%,同比上升了0.5个百分点;细颗粒物(PM2.5)浓度去年达到30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了9.1%;臭氧浓度为137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0.7%。也就是说,连续两年实现了PM2.5和臭氧浓度双下降。

  全国地表水Ⅰ—Ⅲ类水质断面比例,去年达到84.9%,同比上升了1.5个百分点。

  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降低指标,预计达到“十四五”序时进度要求。

  氮氧化物、挥发性有机物、化学需氧量、氨氮等4项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指标,预计均完成年度目标。

  五个关键词了解生态环境重点工作推进情况

  谈到重点工作推进情况时,孙守亮用了五个关键词来概括:

  第一个是“构建”:“十四五”顶层设计系统构建。对此,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会议作了精心梳理,已经形成了“11699”的顶层设计框架,即:一个意见,推动出台关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这是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总纲;一部规划,“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这是路线图、施工图;还包括6个重要改革文件、9个专项规划、9个攻坚战专项行动方案,这些是任务书、工作台账。从总纲到路线图到任务书,一贯到底、一体安排,整个设计十分清晰、明确,便于落实落地。

  第二个是“攻坚”,也就是:污染防治攻坚战扎实有力推进。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都有新进展、新成效。他以“碧水”为例介绍,突出黄河、长江综合治理,着力推动建立健全长江流域水生态考核指标体系,长江入河排污口监测工作基本完成;加快了黄河流域环境治理步伐,完成黄河干流上游和中游部分河段7827公里岸线排污口排查,登记入河排污口4434个;经过接续努力,累计划定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达到19132个,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成效也得以巩固、提升;同时,海水养殖生态环境监管工作、海洋垃圾污染防治工作都扎实推进。

  第三个是“绿色”,孙守亮表示,这也是很显著的一个特点,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取得新成效。加强“两高”项目生态环境源头防控。落实能源保供部署,全国碳市场第一个履约周期顺利结束。推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六次缔约方大会取得积极成果。

  第四个是“强化”,尤其生态保护监管持续强化。成功举办《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OP15)第一阶段会议,通过并发布《昆明宣言》。制定生态保护红线监督办法。开展“绿盾2021”自然保护地强化监督。

  第五个是“提升”,生态环境治理效能不断提升。巩固排污许可全覆盖成果,累计将300多万个固定源纳入排污管理。印发实施《关于深化生态环境领域依法行政持续强化依法治污的指导意见》。联合开展打击危险废物和自动监测数据弄虚作假违法犯罪专项行动。全年共调度处置各类突发事件147起,同比下降8.1%。

  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仍面临压力和挑战

  “当然,我们也要保持清醒,生态文明建设处于压力叠加、负重前行的阶段,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仍面临诸多压力和挑战。”孙守亮坦言,目前生态环境保护结构性压力仍然较大,产业结构调整和能源转型发展面临的任务还比较重。其次,生态环境改善基础还不稳固。重点区域、行业污染问题仍然突出,生态环境质量从量变到质变的拐点还没有到来。并且,生态环境治理能力和水平有待提高。尤其环境基础设施存在突出短板,基层治理和执法监管能力有待加强,一些地方和企业依法治污的自觉性需要着力提高。

  他表示,对这些问题,生态环境部高度重视,将采取切实措施予以解决。


原文链接:http://sthjt.jl.gov.cn/zwzx/qghb/202202/t20220224_8400262.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三农项目简介 本网招聘 本网概况 联系我们 会员服务 网站地图 免责声明 广告服务 投稿服务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环保民声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本网站索取稿酬。
北京中农时代农业技术研究院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环保民声网 hbjd.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019387、010-80440269、010-69945235
监督电话:18516948318,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敬胜胡同甲3号东侧;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邮箱: qgsndy@163.com 客服QQ : 2909421493 通联QQ : 213552413
北京中农时代农业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