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环保民声网!
当前所在:首页 > 环保时评

通化市辉南县:身边好山水 村屯致富源

发布时间:2021-12-20 来源: 吉林省生态环境厅 作者:佚名

  “冬天坐在黄泥房暖融融的火炕上,红灯笼映衬白雪,原汁原味的东北乡土气息,让我融化在这温暖熟悉的乡情中。” 来自北京的游客李霞被央视《魅力中国城》节目所吸引,来到吉林省通化市辉南县金川镇西夹荒生态旅游度假区,这里清新的山林、晶莹的白雪和完善的配套设施让她流连忘返。

  

 鸟瞰三角龙湾。郑克衡摄

  近年来,辉南县致力于生态建设,不仅打造出幽雅别致的生态度假区,把好生态变成百姓手里的金饭碗,更把辉南的资源整合成独具竞争力的生态经济,打造辉南绿色发展的全新引擎。

  好山好水是发展的底色,穷山村变了样

  让游客魂牵梦绕的辉南县金川镇西夹荒村,原本是一个贫穷的小村屯。这里只有22户村民,地理位置偏僻,破旧的土道、简陋的瓦房,曾经挥之不去的,是穷困和落后。

  “以前雨天出门满脚泥,冬天雪大,经常早上醒来推不开门。而且村子太偏了,进出都不方便,我们秋收完的粮食都卖不上好价钱。”村民孟繁英和村子里的人一直这样生活在小山村里。

  如今,随着生态建设发展起来的生态旅游,让这个偏僻的小山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各级党委、政府的扶持和当地村民的配合下,吉林省熙嘉荒生态旅游有限公司为原住民建设新村进行整屯搬迁,并对小村庄进行开发建设,依托优美的良好生态资源,这里被打造成生态旅游产业项目。

  “从来没想过有一天村里会变得这么美,能吸引游客来旅游,让大家过上好日子。”孟繁英说。“现在我们的土地都流转给度假区,闲下来去度假区打工,我现在一个月能赚四千元,挣得比以前还多。”

  错落有致的黄土屋,干净整洁的柏油路,幽雅别致的西夹荒生态旅游度假区向人们讲述着生态建设为山村带来的变化。

  来到辉南县抚民镇,打“生态牌”、吃“生态饭”的三合屯生态乡村旅游也初具规模。看中生态资源和生态建设带来的优势和商机,榆树岔村成立了村办旅游公司,打造民宿项目,带动全村更多的村民共同致富。

  在三合屯的山河农家院,老板张锡冰正忙着接待一波又一波的游客。在政府的扶持下他又改造了农家院的基础设施,能接待更多游客。

  发展生态经济聚集绿色财富,辉南有好山好水的底气,通过绿化美化、环境治理、建设生态带等生态建设,累计投资3亿元实施了街路改造及基础设施提升工程,让西夹荒和其他村落,都走上了发展生态旅游、乡村旅游的高质量发展道路。

  涵养山林,人参结籽,日子有奔头

  “补药一堆,不如野山参一苗”。辉南位于盛产人参的长白山系龙岗山脉西麓,被誉为“中国的野山参之乡”,已有56年的林下野山参栽培历史。

  林下野山参,源头在林。作为保持水土、遮风避雨、提供丰沃土壤与养分的森林,在人参种植过程中像一个提供营养的“屋子”。森林的保护决定了人参的品质与产量。

  为了保护森林,辉南持续开展“绿盾行动”,强化天然林保护, 推动全社会开展造林绿化、森林病虫害防治,实行林地补偿,逐步使森林生态环境和森林资源得以恢复改善,巩固和增强了森林生态功能和生态屏障作用。

  护林行动开展后,完成封山育林工程两万亩、“三北”防护林造林工程5000亩、中幼林抚育工程1.2万亩、国家重点生态公益林32.5万亩,清收林地17.02万亩,补植5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40%以上,森林的绿色为辉南的人参产业注入一支“生态强心针”。

  辉南打造绿色无公害野山参生产加工产业带,全县野山参基地全部按照绿色无公害标准组织生产,发展千亩以上的林下野山参栽培基地30多个。占地1200多公顷的爱林野山参基地通过了国家绿色食品基地认证,“福食得”“四方顶”牌野山参被认定为绿色食品。

  现在的辉南,有了茂密山林的庇护,人参产业也日益蓬勃,形成“公司+协会+农户+基地”的产业化生产经营新格局。全县的重点野山参加工企业年加工野山参和野山参茎叶近5000吨,仅8家重点企业就带动了3000户农民发展野山参栽培,基地面积3万多亩。

  “挖参全靠人工,原来起早贪黑挖的参还得愁销路。”在辉南县样子哨镇种参二十多年的参农冯彦曾告诉记者,现在有了公司和家庭牧场,野山参都有公司收购分成,收入也翻了番,2021年他挖出的野山参卖了五万多元。“看着人参结出红红的参籽,我的干劲更加足了,日子也越来越有奔头。”

  保护土地,绿色食品畅销

  如今,辉南县用良好生态哺育绿色产业,绿色食品的“金招牌”越擦越亮,规模也日益壮大。

  洁净土地是绿色产品生产的基础,辉南打响净土持久战,建设高标准农田31.7万亩,2020年新增绿色食品原料基地15万亩,发展绿色、有机、无公害农产品31个,林下、棚模经济等特色产业发展到9.2万亩。

  大榛子、食用菌、绿优米、山核桃等绿色产业,在这片沃土上风生水起。截至目前,辉南食用菌、榛子、山核桃、山野菜等特色种植业面积达到40万亩,年加工农产品79万吨,实现销售收入116亿元。

  金字招牌越来越亮,绿色食品产业越做越强,投身产业的农户腰包也越来越鼓。

  辉南县辉发城镇是榛子种植大镇,镇上成立合作社,实施榛子种植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产业化经营战略,目前全镇榛子栽植面积达到2000亩,年产量约20万斤。

  辉发城镇的农户仲亮看到合作社社员栽植榛子致富了,就积极加入进来。“俺去年才栽植的,去年赚了将近3万元。我们合作社负责人种得早,人家的榛子树都是盛果期,产量高,粗略估算能赚20多万元。”

  带来经济产值的不仅有榛子,还有其他绿色食品。随着土地的保护与生态食品原料基地的建设,食用菌香菇产业逐步成为辉南县大力推广的绿色产业。位于河口村的聚富香菇种植专业合作社,是辉南县香菇种植龙头。

  这个拥有26栋香菇大棚,总产量在50万斤左右的合作社,由于香菇品质好,产品受到上海、宁波乃至国外收购商的青睐,吸纳了3000多人就业,仅劳务费发放近90万元,通过“分红+劳务费”的形式,不仅解决了当地和周边村社部分劳动力的务工问题,而且带动百姓增收。

  聚富香菇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方阳向记者介绍,“附近的居民有三四十人长期在这里打工,平时还有一些零散工,每年年底,我们都会拿出逾14万元给脱贫户分红。”

  特色的香菇产业,引来了不少百姓加入到养菇的行列,现如今区域内共有大棚56栋,包含春菇、冬菇在内年栽棒140余万棒,截至今年8月底,仅香菇产值已达1000多万元。

  在辉南,生态经济日渐发展壮大,人们的生活也越过越美。


原文链接:http://sthjt.jl.gov.cn/zwzx/qshb/202112/t20211216_8324270.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三农项目简介 本网招聘 本网概况 联系我们 会员服务 网站地图 免责声明 广告服务 投稿服务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环保民声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本网站索取稿酬。
北京中农时代农业技术研究院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环保民声网 hbjd.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019387、010-80440269、010-69945235
监督电话:18516948318,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敬胜胡同甲3号东侧;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邮箱: qgsndy@163.com 客服QQ : 2909421493 通联QQ : 213552413
北京中农时代农业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