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环保民声网!
当前所在:首页 > 环保资讯

以实战熔炉淬炼精兵强将 奋力打造生态环境保护铁军广西队伍

发布时间:2021-11-11 来源: 广西壮族自治区生态环境厅 作者:佚名

  “4分30秒!成功啦!”10月27日,广西2021年生态环境保护执法练兵现场响起一片掌声和欢呼声,南宁市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支队信访投诉科一级科员梁健宁动作娴熟、一气呵成,成为首位操作无人机成功绕桩穿越4个方形障碍框的选手。“为了适应疫情防控和环保事业新发展要求,我们平时用无人机执法,改变了走山访水的传统模式,这次大比武要求高、难度大,好在平时多用多练,关键时刻才没掉链子。”梁健宁说。

限时“找茬”企业自动监控设备、无人机实操、案例讲解互评互学……日前,广西生态环境执法队伍按照通过“练”“评”“讲”“战”实战大比武,促进提升基层执法人员综合素质水平。

  “大比武活动既是总结表彰会,也是新起点,开启了奋力打造生态环境保护铁军广西队伍的新征程。”广西壮族自治区生态环境厅党组书记、厅长陈亮说。

  从无到优 36年深耕成大器

  生态环境执法是生态环境保护的“利器”和“重器”,1985年,广西成立了自治区环境保护监理所,2003年更名为自治区环境监察总队,2020年10月更名为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局,调整为生态环境厅内设机构。

  自治区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局局长樊德明介绍,2019年3月,广西正式启动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改革,整合环境保护和国土、农业、水利、海洋、林业等部门相关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执法职责,组建生态环境保护综合执法队伍。

  改革后,广西基层执法队伍人员编制增幅43.1%,基层执法力量得到显著增强。同时,自治区生态环境厅设立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局,完成乡镇“四所合一”改革,环境执法网络会商系统、无人机、执法记录仪等现代化装备实现自治区、市、县三级执法队伍全覆盖。

  宝剑锋从磨砺出。今年以来,全区先后有3个集体、3人在2020年全国生态环境保护执法大练兵活动中获得生态环境部表彰;2个单位、10人获国家三部门联合表彰为2020年打击危险废物环境违法犯罪行为活动表现突出集体和个人;16人获得生态环境部监督帮扶工作通报表扬;还有10余项执法工作得到生态环境部和自治区表彰表扬。

  科技赋能 智慧执法正芳华

  起步早、稳提升、重实效……广西逐步构建起生态环境执法的“数智网”。

  2013年,广西启动移动执法系统建设,2015年,该系统投入使用,在全国率先完成移动执法系统自治区、市、县三级覆盖。

  “我们的执法系统从实际出发,突出实效。关联纳入了32种常见环境违法行为调查询问笔录及现场检查(勘察)笔录模板,以及38个现场监察记录模板和表单。执法人员通过移动执法系统终端,可规范生成立案审批表、调查询问记录、现场勘查笔录和调查报告等,使案件的内容法律适用准确,程序合法,实现智能化‘傻瓜式’执法。”自治区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局副局长马才勇介绍。

  自治区生态环境厅还开发了固定污染源自动监控平台、视频监控系统、“双随机、一公开”抽查检查模块、行政处罚自由裁量计算器模块、“一证式”扫码监管程序等,实现对全区1464家排污企业的关键生产环节24小时实时监控。

  “今年我们办理的一起‘未验先投’案件,通过用‘神器’算出应罚金额为22.7887万元,有效避免了人为因素干预,我和同事工作起来更有效率和底气了!”来宾市生态环境局莫菲菲说,2021年1月,广西实施《广西壮族自治区行政处罚自由裁量规则》,她使用广西自主开发的自由裁量计算器,执法工作更为高效、便捷、准确和公正。

  说到“一证式”扫码监管程序的好处,自治区生态环境厅环境影响评价与排放管理处处长李亮光说,通过“扫二维码”,环境监管实现了三个“打破”:打破信息藩篱,可查企业固定污染源数据与环境质量监测数据,联通环境监管前后端全流程;打破业务壁垒,使排污单位环评、验收、排污许可证、自动监控、环境信用、行政处罚等环境信息业务协同可查;打破监管隔离,公众可扫码举报环境违法行为,有效弥补基层执法力量薄弱短板,有利于遏制违法排污行为,助力优化营商环境,助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以人民为中心 塑造铁军新形象

  星河斗转不息,日月求索无止。有着35年环保工作经历的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南宁市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支队支队长黄海保感慨地告诉记者:“过去环保工作靠‘爬烟囱、跑烂鞋、磨破嘴、烂笔头’,现在是‘无人机、执法记录仪、红外成像、速测分析、模块计算’,但无论执法手段如何进步,我们始终把提高老百姓的环境获得感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不断提升生态环境执法水平,奋力塑造生态环境保护铁军广西队伍新形象。”

  看似寻常最崎岖,成如容易却艰辛。

  面对新时代更为复杂多变的环境监管形势,陈亮坦言,将研判区域环境风险隐患,制定实施“十四五”生态环境执法队伍建设规划,一方面从加强矩阵管理入手,全力提升执法标准化、规范化水平。既努力处理好与国土、农业、水利、海洋、林业等部门的联系对接,加强与公安、检察院、法院等部门的协调联动,处理好环境执法部门与负责环境监管的业务处室科室的分工协作,横向做好加法。也要出台优化执法方式提高执法效能的制度,通过实施层级管理,实现纵向做乘法。同时,优化执法方式,对恶意逃避监管的环境违法行为,始终保持严厉打击的高压态势,严密监控有环境违法劣迹的企业,及时查处、曝光,形成压实企业治污责任、守法责任和社会责任的鲜明导向;注重理性执法、精准执法、柔性执法,紧密围绕监督执法正面清单,运用无人机巡查、自动监控、视频监控、用能监控、卫星遥感、大数据分析等科技手段开展非现场检查,大幅减少企业迎检负担,依托实施精准执法,实现对守法企业无事不扰、对违法企业利剑高悬;准确把握广西环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规则,推行包容审慎监管,同步开展“送法入企”、普法培训等帮扶活动,营造良好的执法守法环境,筑牢祖国南方重要生态屏障,助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推动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与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共赢,为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壮美广西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原文链接:http://sthjt.gxzf.gov.cn/zwxx/gzdt/t10761198.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三农项目简介 本网招聘 本网概况 联系我们 会员服务 网站地图 免责声明 广告服务 投稿服务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环保民声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中农时代农业技术研究院主办 | 政讯通-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环保民声网 hbjd.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019387、010-80440269、010-69945235
监督电话:18516948318,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敬胜胡同甲3号东侧;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邮箱: qgsndy@163.com 客服QQ : 2909421493 通联QQ : 213552413
北京中农时代农业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