朔州:提升绿水青山“颜值” 做大金山银山“价值”
天高云淡,风清气爽,抬头仰望,是一片明媚纯净的“朔州蓝”……
枝繁叶茂,碧波荡漾,展眼四顾,是满目葱郁怡人的“生态绿”……
时下,走进仲夏的朔州,蓝天、碧水、净土、绿意……谁能说这不是一幅色彩斑斓、诗意浪漫的生态画卷呢?
近年来,朔州市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认真落实市委“123321”工作思路,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以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为动力、以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为重点,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城市,改造传统行业,淘汰落后产能,新能源车、共享单车随处可见,人们将绿色低碳融入生活……全市上下同心、干群同力,以自上而下的制度设计和自下而上的全民行动,汇聚出最强大的“绿色合力”,交出一张满意的生态答卷。
数字,印证着朔州市生态环境治理取得的成果:今年截至6月30日,朔州市区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为4.34,同比下降14.9%,PM10平均浓度87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5.4%,PM2.5平均浓度35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6.7%,SO2平均浓度16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48.4%,二级以上达标天数132天,空气质量综合指数在全省排名第二。 13个国省考断面水质重点考核指标均值全部达到考核目标要求。
这些反映环境治理成效的数字,弥漫在清新空气中,化作蓝天白云,蕴藏在朔州的品质内涵里。
拥抱蓝天——天蓝得令人心动
2021年7月1日,每一位朔州人都收到了一份赏心悦目的建党100周年礼物——“朔州蓝”:阳光明媚,碧空如洗,市区空气质量良。
比这更让人们赏心悦目的还有:2021年7月以来,雨过天清后,朔州多地出现大彩虹。
人们惊喜若狂,争相拍照。一时手机转发霸屏,信息飘荡长空。
谁持彩练当空舞?
那是无数双心有环保、情系环保、致力环保的人们的大手捧出的、辛勤奋斗的双手托举的。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蓝天彩虹是保卫得来的。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然而朔州生态环境保护却走过一些弯路,青山绿水曾经让位于经济发展。朔州是典型的煤、电能源型城市,煤、电在给朔州带来财富的同时,煤粉尘、运煤道路扬尘、星罗棋布的小煤场、煤烟尘、二氧化硫和露天开采区扬尘也对当地脆弱的生态环境造成了相当大的损害。为此,朔州坚定“经济发展让位于生态环境保护,生态环境保护优先于经济发展”的理念,严抓严管污染防治。
我们先来看一下历年来的成绩:
2016年淘汰所有粘土砖瓦窑厂;2017年淘汰市区金沙、大运两座大型供热站;2018年全力推进清洁取暖改造工作,完成改造25877户;2019年投资2.4亿元,在市区城中村推进集中供热改造,增加集中供热面积115万平方米;2020年全面推进突出环境问题“清零”行动,环境空气质量排名超过大同,向全省展现了“朔州蓝”。2015年以来,取缔小型洗煤厂、煤场、粘土砖厂、土石灰窑等“散乱污”企业686家。完成全市10家火电企业、20台燃煤机组超低排放改造。重点工程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净减排量分别下降33.7%和19.6%。
全市上下不驰空想,不骛虚声,一步一个脚印,一年一个台阶。
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早发现、早研究、早行动。
2021年4月22日,朔州市委书记、市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主任熊燕斌在主持召开的2021年朔州市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上强调,生态环境保护是“国之大者”,要切实扛起政治责任、历史责任、时代责任,处理好局部和全局、当前和长远、保护和发展的关系,算大账、长远账、整体账、综合账,要持续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在改善环境质量上持续发力、久久为功,建设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的美丽朔州。
朔州市长吴秀玲多次在不同场合上强调,在推动高质量发展过程中,通过生态环保引领和倒逼产业转型升级,让发展更高效。
几年来,朔州按照“转型、治企、减煤、控车、降尘”“十字诀”,并以“一张蓝图干到底”的精神,不断深入推进各项大气治污工作落实,推动大气环境持续改善。
“生态是最公平的福利,环境是最基本的民生”,朔州市委、市政府下大气力,聚焦最突出的问题和领域,抓住薄弱环节集中攻坚,打出生态文明建设“组合拳”,通过强化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环境准入负面清单硬约束,优化了产业布局和结构;通过大力整治区域“散乱污”企业,有效解决“劣币驱逐良币”问题,为守法企业创造了公平竞争环境;通过逐步提高污染物排放标准,促进产业技术升级、绿色发展。加大化解水泥、煤炭等过剩产能和淘汰落后产能工作力度,单位产品主要污染物排放强度、单位GDP能耗不断降低,资源能源效率不断提升。能源消费结构发生积极变化,朔州成为利用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大市。
要打赢蓝天保卫战,除了强化工业污染整治以外,还要多管齐下,以重点区域、重点污染物、重点时段和重点领域为抓手,开展各项工作。
2021年初,全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会议提出以完成约束性指标为首要目标,以大气污染防控为重点,形成“突出减排、狠抓重点、精准降超、应急削峰、市县联动、区域联治、专班指导、探索示范”的32字治气新思路。朔州市生态环境局创新举措,邀请省内外有关科研单位组建大气污染防治“硬任务”攻关攻坚中心,并统筹协调科研单位团队驻点,对口帮扶重点县(市、区)“打赢蓝天保卫战”工作,把论文写在大地,把科研做在治污攻坚第一线。
“科学”和“管理”双闭环工作机制的建立,推动了朔州市蓝天保卫战工作向精细化、纵深化发展。
气象不可控制,减排才是硬道理。为做好臭氧污染防控,2021年初始,全市对VOCs排放的重点监管企业实施销号式综合整治。自5月起,朔州市生态环境局启动挥发性有机污染物治理达标排放“百日服务行动”,分批对全市VOCs销号式综合整治进行全覆盖现场帮扶指导,规范企业排放管理行为。8月又发起保卫蓝天“百日冲刺”行动。
无人机、小微站……市大气环境质量精细化管理平台投入使用,为我市的生态环保执法插上了科技的翅膀。98个子微站撒下污染源防控“天罗地网”,让大气污染违法行为无处遁形。市生态环境综合执法队每天对网格报警点周边排查,“飓风”出击,利剑出鞘,斩断污染源。
抓好“控硫降尘”工作。继续扩大“禁煤区”,充分利用市区周边电厂多、热源充足的优势,以集中供热为主,结合新农村建设和既有房屋改造,加快推进市县建成区及周边重点农村清洁取暖改造工作。在2021年采暖季前,力争完成平原地区清洁取暖全覆盖,农村地区清洁取暖覆盖率达到60%以上,平原地区、川区谷地散煤基本清零。继续推进涉煤企业封闭煤库(煤棚)建设及其他企业原料库(堆)和产品库全封闭设施建设,加强企业运输道路、运输车辆、储运场所扬尘污染治理力度
扎实推进燃煤锅炉、燃气锅炉、生物质锅炉的淘汰和达标改造工作。推进工业炉窑深度改造,重点解决陶瓷企业天然气清洁能源替代工作,无法实施天然气清洁能源替代的企业,要完成酚氰废水、煤焦油、炉后脱硫废水挥发性有机物收集治理,确保达标排放。
蓝天彩虹就是这样日积月累,回报澄清的天空;大自然就是这样天道酬勤,给人们以美好馈赠。
徜徉碧水——水清得让人神怡
漫步在七里河岸边,但见河里水流潺潺、鱼虾戏水,两岸绿树繁花、鸟儿鸣翠、曲径通幽,附近的群众或低吟浅唱,或舞扇打拳,或悠闲踱步,好不自在。“水变清了,景色美了,水里的鱼儿也多起来了。”朔城区胡家窑熊志锋说,过去七里河水体浑浊,杂草丛生,“现在水质一年比一年好,钓鱼的人多,游人也多,沿线景色宜人。”
然而,过去这样的景色对于朔州市民来说却是奢侈的。
谁会想到,在七里河治理前,这片河道还曾因杂草丛生、垃圾遍地、河水黑臭而一直为群众所诟病。翻天覆地的变化,得益于近年来朔州市持续推进的桑干河流域生态环境治理工作。
朔州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科学决策,把建设“能源绿都、塞上明珠”作为立长远、打基础、惠民生,推动朔州经济社会发展的大事来抓,不断改善人居环境,建设美丽宜居家园,走出了一条生态优美、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绿色发展之路,让“朔州繁星、桑干碧水、塞外净土”成为美丽朔州的生动写照。
民之所望,施政所向。
为打好碧水攻坚战,朔州市坚持全域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健全完善河长制,坚决堵住排污口,消灭污染源,系统推进水污染防治、水生态保护和水资源管理。
桑干河是朔州的母亲河,在朔州境内河长183.2km,河床宽200m,流域面积7690km²。宛如一条长龙蜿蜒在沃野之间。是京津晋冀区域重要水源涵养区、生态屏障和生态廊道。谈起对母亲河的理解,朔州很多人脑海中会浮现出一幅清波荡漾、鱼翔浅底、草绿花香的美丽画卷。
朔州以大兵团作战推进流域整治,用“绣花针”的功夫开展流域精细管控,提高系统治污和精准治污的成效。
朔州按照“以水润城”的理念和“源头治四水,百日大会战,剿除劣Ⅴ类,水质全改善,清水进北京,确保水安全”的总要求,全面推进“四水共治”,累计投入资金30.5亿元,开展322项治理任务,治理河道132.2公里,对全市6条主要河流上下游、干支流、左右岸统筹谋划,通过对排污口逐一排查,组织力量开展夜查、突查,查明情况,找到根源,对症下药,各项监管措施到位,排查入河排污口81个,实施封堵、整改等措施,水环境得到有效改善提升。对沿河排水企业和11座城镇污水处理厂实施整治方案,做到达标排放。积极推进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规范化建设和全面排查、清理饮用水源保护区内违法建筑及排污口工作,并正式实施《朔州市饮用水水源地保护条例》。通过蓄水建筑设置、生态河道整治、生态景观等建设,形成集防洪、景观、生态、环保为一体的水生态系统,呈现“清水绕城满眼绿”的美丽景象。
只治水,不治污,头痛医头,收效甚微。只有用“重典”从源头治污,才能标本兼治。
能不能“清水”,问题在于排放。朔州市生态环境局长卢生权说,要解决污水排放的问题,就是让污水先“进站入厂”,完成处理之后,可将水质提升至入河准,再排入河道。
苦干、实干、精准施策,治水、治产、治城相融。跨过环保危机,整治既是一场生死劫,更是一次脱茧蝶变的新生。
全面排查入河排污口,形成入河排污口台账,加快推进入河排污口整治工作。按照“查、测、溯、治”的工作要求,以城市建成区及重要水体为重点,摸清所有直接、间接排放的各类排污口数量、位置,了解排污口的排放状况,掌握排放的污染物种类及排放量。“查”,全面摸清所有直接、间接排放废污水的各类入河排污口;“测”,根据排查结果,制定入河排污监测计划,对入河排污口的水量、污染物种类、水质情况进行定期监测;“溯”,对排查发现的入河排污口进行溯源,查清污水的来龙去脉,厘清排污责任;“治”,在排查、监测、溯源的基础上,开展排污口、涉水污染源清理整治工作,并实行销号制度。对非法排污口一律予以取缔,保证全市工业污水处理厂和工业企业排污口达标排放。
强化工业水污染防治,加强工业废水监管和工业集聚区水污染治理,有效控制排放水质。巩固提升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成果,对前期已经完成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145个村进行有效监管,确保污水处理设施正常运行;推进畜禽养殖粪污治理提升资源化利用水平;强化农灌退水管理,降低农灌退水污染。实施《朔州市桑干河生态补水暂行管理办法》,通过补充桑干河流域河道生态基流,有效改善了桑干河水系的生态环境。扎实推进流域水生态修复,实施河道和水库“清四乱”专项行动,全面整治乱占、乱采、乱堆、乱建等突出问题,进一步改善河流水质;因地因河施策,加快人工湿地工程建设并确保早日投产运行进一步改善断面水质;推动山阴、应县经济技术开发区完成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建设,出水水质主要污染物达到地表水Ⅴ类排放标准;完善污泥处理处置设施,全市污泥无害化处理处置率达到90%以上。
根据《朔州市“十四五”生态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生态经济发展规划》,朔州突出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三水”统筹,实现“有河有水、有鱼有草、人水和谐”的目标以河湖水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为核心,构建“一带、两河、一库、一泉”的水生态保护格局,掀起朔州新一轮治水大幕。
一带:即桑干河生态功能带,涉及朔城区、山阴县、应县、怀仁市,以引黄水为生态命脉,保障桑干河生态流量,重点实施河道综合整治、农业节水、册田水质保障等措施,修复流域脆弱生态。
两河:即桑干河、苍头河,是贯穿城区的两条“生态经济廊道”,涉及全市6区县,建设城市河段滨水景观,构造城市山水格局,为沿河居民提供亲近生态的休闲娱乐,郊野段恢复天然河道景观,建设生态农业体系,绿化、美化沿河城镇和乡村,打造美丽河湖,实现人水和谐。
一库:即东榆林水库。东榆林水库在桑干河,涉及朔城区,主要水生态环境保护定位是保障下游生态水量和工农业用水,总体思路是作为北京永定河水系上游生态流量保障关键节点,完成生态水量调度任务,落实水质安全责任。
一泉:神头泉。神头泉在朔城区源子河上。神头泉是山西省较大的岩溶泉群之一,泉域总面积4756.5km²。自八十年代以来,由于泉域内地下水开采强度的不断扩大,泉流量不断衰减。神头泉主要水生态环境保护定位是保障源子河入桑干河河流水质稳定良好、保障朔州市工业、农业用水,建设神头泉区域水质水量保护工程,保障泉水生态基流稳定、水质稳定。
新生在碧水中绽放。全市国考断面水质在2021年上半年全部消除劣V类,实现攻坚目标;杀虎口断面达到Ⅱ类,实现“三级跳”。
背水而战,碧水长流。塞外水乡,朔州水更清。
一条条清澈见底的河流环绕着朔州,滋润人们的心灵;一处处饮用水源地安然无患,润泽百姓的心田;一条条清水潺潺的水渠通向地头,浇灌希望的田野……
绿满青山—— 山绿得使人心醉
绿色,是朔州最靓的底色,最强的优势,最硬的品牌,最大的潜力。
森林资源是国家最宝贵的资源,现如今工业发展迅速,温室效应、雾霾天气以及土地荒漠化日趋严重,大规模开展植树造林显得更加重要。
朔州市地处山西省北部,居内外长城之间,毛乌素沙漠前沿,历史上十年九旱,靠天吃饭,自然环境恶劣。建国初,全市森林覆盖率不足0.3%,是典型的生态脆弱区。
朔州是全国三北防护林建设和京津风沙源治理区,是山西省晋西北防风固沙生态林建设区。从2000年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启动实施以来,全市坚持每年新造林30万亩以上(含部分改造林)。目前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24.72%,林木绿化率25.4%,预计到2025年实现全域绿化。被评为全国双拥模范城、国家园林城市。右玉县更是先后获得“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联合国最佳宜居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等荣誉称号,特别是又荣获第十届中华环境优秀奖,为山西省唯一。
“在生态环境保护上一定要算大账、算长远账、算整体账、算综合账。”精明的朔州人在治污攻坚中算起了经济账,真切感受到了环境治理带来现实的生态“红利”。
为了真正打通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的价值转换通道,实现“既种树、又种富”,“既要林子、又要银子”,使绿水青山产生巨大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朔州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打造山水田湖草沙生命共同体,深化生态改革创新,着力提升人民的幸福指数。一是生态林经济林同步发展。在一个战场打赢生态治理和脱贫攻坚两场战役,种植经济林42.26万亩、中药材4.4万亩。二是坚持林草牧统筹发展。种植牧草85万亩,右玉羊肉成为山西省唯一获得国家地理标志认证的畜产品,怀仁市被农业部列为全国18个“一县一业”发展典型,右玉名列商务部电商考核全省第一。三是运用良好生态环境形成的小气候扩大种植品种,提高单产。小杂粮种植面积155万亩,加工销售收入13亿元;朔州市、怀仁市、平鲁区分别被中粮协会命名为中国“杂粮强市”“绿豆之乡”“红山荞麦之乡”;山阴县申报“中国富硒小米之乡”。四是“朔州绿”品牌不断擦亮,右玉精神发扬光大。中宣部等7部委在朔州举办“全国绿水青山主题演讲比赛”,右玉干部学院举办培训班550多期,培训学员3.83万人次。五是探索建立碳排放交易、河流上下游之间的生态补偿机制。永定河流域投资有限公司投资10.7亿元,桑干河与永定河首次“牵手”协同治理。
朔州是产煤大市,煤炭年产量占到山西省的1/4,每年大约产生4000多万吨煤矸石,煤炭给朔州带来财富的同时,煤矸石和露天开采区对当地脆弱的生态环境造成的污染问题也非常突出。
朔州把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摆在突出位置,坚持推进生态保护修复,留住绿水青山。
朔州市的平朔露天煤矿,曾经是朔州人的骄傲,是中煤集团旗下的核心特大型煤炭生产企业,多年来这里生产的高质量煤炭给全国经济建设提供了坚强的能源保障。但多年的露天开采也曾让这里承受了巨大的环境压力。
中煤平朔集团提出了开放、创新、绿色、阳光、共享的“五新平朔”发展思路,将生态重建与经济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以建设本质安全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企业为目标,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建设绿色生态矿山,模范履行中央企业社会责任,在矿区生态重建与恢复方面走出了一条“资源开发和生态建设同行、企业发展与区域发展共赢”的矿区生态文明建设新路子。目前,平朔集团复垦区的植被覆盖率已达到90%以上,远高于原地貌不足10%的植被覆盖率。平朔生态示范区内现有各类植物213种,昆虫600余种,野生动物30余种,矿区生物多样性日益凸显,形成了结构合理、功能完善的人工生态系统。在复垦土地上建成了1.6万平方米智能温室、300座日光温室、博物馆、人工湖等设施,集生态恢复、现代农业、生态工业旅游为一体的生态园区已初具规模。
晋能控股煤业集团浙能麻家梁煤业公司每年产生的煤矸石在300万吨左右,为了彻底扭转排放煤矸石对土地及生态环境造成的破坏,该公司建立了填沟造地治理矸石污染、土地复垦综合利用项目,在当地租用了一条长2060米、宽900米和深70米的荒沟作为矸石场地,排放煤矸石,制订和实施了一套科学的矸石填沟造地治污、土地复垦作业流程和管理方案。按照宜农则农、宜林则林的原则进行土地复垦,对项目实施过程中形成的台阶,通过覆土变为林地,建造的台面通过覆土变为耕地,植被覆盖率提高了,能有效遏制本地区及周边环境恶化,起到维护生态系统多样性和稳定性的作用。林地和植被不仅可以起到防风固沙、保持水土的作用,还可以通过净化空气改善周边区域的大气环境质量。
同样是煤矸石,在山西晋坤矿产品股份有限公司,就变成了宝贝。从涂料到医用橡胶帽,从纺织染料到电缆绝缘外皮,甚至是我们日常使用的化妆品,都有煤矸石的身影。该公司通过“黑色煤矸、绿色加工、循环发展”的自主创新研发和产品升级模式,不断研发生产出具有不同性能的功能性新材料,实现了煤矸石“变废为宝”的资源综合利用。产品广泛应用于造纸、涂料、油漆、电线电缆、橡塑、化妆品、电泳漆、混凝土、PVC型材等领域。目前该产品已经被国家级大型石油化工企业看中,所生产的石油催化剂被全部收购。
如今的朔州,正从“一点美”到“全线美”,从“一时美”到“四季美”,从“一处美”到“处处美”,勾勒出一幅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交相辉映、相得益彰历史画卷。
原文链接:http://sthjt.shanxi.gov.cn/sjdt/109793.jhtml
- 云南省生态环境厅召开...[2025-04-25]
- “云南—清华”生态环...[2025-04-25]
- 全省中央生态环境保护...[2025-04-22]
- 山东省生态环境厅党组...[2025-04-22]
- 全省生态环境领域重大...[2025-04-22]
- 2025年全省固体废...[2025-04-21]
- 守护黄河生态绿,济南...[2025-04-21]
- 简明问答:北京市生态...[2024-12-25]
- 关于同意徐大堡核电厂...[2024-12-25]
- 云南省生态环境厅召开...[2025-04-25]
- “云南—清华”生态环...[2025-04-25]
- 全省中央生态环境保护...[2025-04-22]
- 山东省生态环境厅党组...[2025-04-22]
- 全省生态环境领域重大...[2025-04-22]
- 2025年全省固体废...[2025-04-21]
- 守护黄河生态绿,济南...[2025-04-21]
- 简明问答:北京市生态...[2024-12-25]
- 关于同意徐大堡核电厂...[2024-1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