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环保民声网!
当前所在:首页 > 法制动态

“你是什么垃圾?”——来自大海的灵魂拷问

发布时间:2020-07-28 来源: 福建省生态环境厅 作者:佚名

  近来,“垃圾分类”成为一个热点关键词,各种相关的段子、文章、小游戏接踵而来,每一个人都不得不面对“你是什么垃圾?”这句直击灵魂的拷问。

  

  海中垃圾知多少

  根据UNEP(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定义,海洋垃圾指的是海洋和海岸环境中具持久性的、人造的或经加工的固体废弃物,通常涵盖石油及其产品、生活垃圾、重金属物质和放射性核素等,累积之后会对海上交通及海洋动物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

  在一众海洋垃圾中,塑料类垃圾占比重最大。根据巴西南美侨报网于今年发布的报道,在巴西海域环境中,塑料类和香烟类废弃物分别占垃圾总量的52.4%、40.4%。若扩大范围至除巴西以外所有国家和地区的海域,则塑料垃圾占比45.5%,香烟头和香烟过滤嘴占比约为28%。可见,塑料始终是海洋垃圾中需给予重点关照的对象。

  塑料是从20世纪40年代开始被大量生产的,随后逐步充斥于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在被过度使用或处理不当后,塑料附带而来的危害逐渐为人们所发觉。在海洋范围内,每年被吸纳的塑料多达480-1270万吨,它们通常会在紫外线的照射下,分裂成细小的颗粒。

  之后,这些颗粒有些被冲入岸上沙中,难以清除,有些妨碍了海洋动物的运动、摄食与消化,有些吸附了海中有毒的化学物质。一旦这些颗粒被处于食物链底层的动物们吞入肚中,会影响它们的生理功能,还可能毒害到高阶捕食动物甚至人类,如此循环往复,后果难以设想。

  

  在船舶上在海岸边

  在了解令人忧思的海洋垃圾现状后,一个疑惑不禁油然而生:截至目前,人们已经提出了哪些规定以应对海洋垃圾危机?

  浩瀚无垠的大海给予人类以丰富的景观和资源,人们不舍探索,就难免会产生大量船舶生活垃圾和货物残余。

  在船舶上,根据国际海事组织海上环境保护委员会(MEPC)决议通过的《国际防止船舶造成污染公约》附则V2016年修正案,船舶垃圾被划分为塑料、食用油、操作废弃物、动物尸体等11个类别。船舶上应配备红绿蓝黑四色标识的垃圾桶,红色对应塑料垃圾,绿色对应食品废弃物,蓝色对应生活垃圾,黑色则对应操业废弃物。收集之后,送岸处置、入焚烧炉、粉碎排放等后续处理也都规定了对象、标准与步骤。可以说,船上的垃圾分类与处理已是较为规范化的状态了。

  在岸边,相关规定因地域不同却有所差异。在海洋生态环境整体形势严峻的大背景下,2017年,我国海洋局公布了一省四市(浙江省、秦皇岛市、青岛市、连云港市、海口市)作为“湾长制”试点工作施行地。“湾长制”是国内正在推进建设的海岸带保护措施,它的推行使得针对海岸垃圾的问责、督办与制度化成为可能。

  在泰国,自然资源与环境部特别就海滩垃圾发布通告,表示绝不容忍丢弃烟头、塑料垃圾等任何可能破坏海岸生态环境的行为。游客若不遵循规定,将被判处1年监禁或10万泰铢(约2万人民币)罚款,且有二者并罚的可能性。

  此外,为防止塑料制品污染海洋,欧洲已于今年3月28日通过了一项法案,法案明文禁止使用10项抛弃式的塑料制品。在此期间,一位欧洲议会议员表示,如果再对海洋塑料垃圾问题视而不见,预计到2050年,海洋中塑料的数量将超过鱼类。

  

  以何应对 如何应对

  2019年6月22-23日,第一份海洋垃圾治理协议在东盟国家之间达成。一纸《曼谷宣言》团结了东盟国家,使它们就海洋垃圾的法律法规、教育科研等达成共识。这仿佛一个先声,又像是一个回响,提醒我们海洋垃圾虽已是老生常谈,但人们的关注、认识与海洋垃圾带来的危害尚不足够匹配。

  在未来,首先,我们应当给予(海洋)垃圾分类与处理更多的关注。就近来看,包括海洋垃圾在内的垃圾分类势必会耗费大家的一些时间与精力,所得到的回报立时也不能看见。但是从长远来看,这也将给予社会一个难得的机会,以重新审视那些曾被“发展”掩盖了的问题。

  例如,环保措施的不同步推进是否加深了地区不平等?在市场经济调度下、全民环保行动中,应当如何妥善处理个体权利与义务之间的关系?其次,我们还要有打“海洋垃圾持久战”的心理准备。之前海洋垃圾带来的伤害已经铸成,再加上以后的宣传普及、方案制定与行动,势必都将耗费极大的人力物力与财力,切不要因只争朝夕而使得前功尽弃。最后,我们应在参与中强调更多思考与沟通。及时反馈、交换有益的思考与信息,将对海洋垃圾分类与处理的标准化、制度化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总的来说,在垃圾环保处理势在必行的当下,不论是对于日常生活垃圾还是海洋垃圾而言,人们都将面临一个适应期,度过之后才能够更加从容地融入到环保进程当中。在这个特殊时期,让我们携手并肩,共担责任,向着更清洁美好的明天进发!

  

  摘至:中国网海洋频道


原文链接:http://sthjt.fujian.gov.cn/zwgk/ywxx/hyhjgl/202002/t20200206_5190466.htm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环保民声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本网站索取稿酬。
北京中农时代农业技术研究院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环保民声网 hbjd.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019387、010-80440269、010-69945235
监督电话:18516948318,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敬胜胡同甲3号东侧;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邮箱: qgsndy@163.com 客服QQ : 2909421493 通联QQ : 213552413
北京中农时代农业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