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请关注我们的海洋
世界刚开始的时候是什么样子?可能是一片渺茫的海洋。我们最开始的时候是什么模样?或许是海里一粒微小的尘埃。
“最初没有芦苇,没有树,没有房屋,没有城市,到处都是海洋。”沧海桑田,在漫长的岁月中,海洋渐渐退下,成为星球上古老而又孤独的存在。后来有了生物,有了陆地,有了森林,有了文明,也有了我们。这个目前覆盖了地球表面约70%的海洋,孕育并守护了这个星球最初的生命。为了更好地关注海洋、认识海洋,同时审视全球性污染和鱼类资源过度消耗等问题给海洋环境和海洋生物带来的不利影响,2008年,第63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决定自2009年,每年的6月8日为“世界海洋日”。那么,我们对这片海洋又了解多少呢?不妨先来探索一下它最初亩老的模样。
在地球诞生之初,遍布地球的汪洋大海从何而来,是更有可能来自撞击年轻地球的冰彗星,还是来自火山活动期间从地球内部释放的物质?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类对大自然的了解越来越深刻科学家们对海洋的起源进行了合情合理的假设。大约是在50亿年前,宇宙空间中一些大大小小的星云物质从太阳星云中分离出来,在引力和随机运动的作用下,不同的星体会互相碰撞,或者彼此结合,逐渐成为最原始的地球。在这个过程中,地球的体积不断增大,并因碰撞而自转,形成日升月落,因太阳引力而公转,严生四季交替。刚刚诞生的地球在星云团块的撞击中,不断受到加热而增温,升高的温度使得地球上的铁、镇等元素开始熔解。在重力作用下,有一定重量的部分逐渐向地心集中,形成地核,而较轻的部分则上浮,形成了地士和地慢。
这个时候,地球的温度依旧很高,在高温作用,一部分物质中的水分物质被汽化为水蒸气,和气体一起因地心引力聚集在地球周围,形成了我们现在的大气层区域。位于地表的一层地壳,在冷却凝结过程中,不断受到地球内部剧烈运动的冲击和挤压,因而变得褶皱不平,有时还会被挤破。那时候,天空中电闪雷鸣,烈日烘烤着地球;地面上,地震和火山频繁爆发,不断喷出岩浆和热气,并塑造了各种各样的地形。
大约在45亿年前,地球内部的剧烈运动逐渐稳定下来,度过了漫长的大动荡时期。这个时候的地球,表面遍布皱纹,凹凸不平,天空中水气与大气共存,尘雾迷漫,一片混沌,地面上高山、平原、河床、海盆等各种原始地形应有尽有。随着地壳的逐渐冷却,大气温度渐渐降低,水气附着在尘埃和火山灰上,形成水滴。水滴越积越多,但由于冷却不均匀,空气对流强烈,便出现了狂风暴雨、电闪雷鸣。这场瓢泼大雨越下越大,它不停地冲刷地面,丝毫没有停歇的意思。在漫长的降雨降水的地质历史时期后,地球表面上的滔滔洪水,在地面上肆意奔流,形成千万条河流,并最终汇集为巨大的水域,原始的海洋就此形成。
最初的海洋,海水并不是咸的,而是带酸性且缺氧的。高温让水分不断蒸发到夫空中去,这些水蒸气成云化雨后重回地面循环往复的下雨使得水流溶解了土壤和岩石中的盐分,并不断汇聚在海洋中。就这样,海洋源源不断地获取盐类元素,但在海水的蒸发过程中,所收入的盐类并不会随着水蒸气升空,而是会存留在海洋里。伴随着每一次的下雨循环,大海里各种盐类的成分越来越高,海水中的盐度也在不断增加,如此周而复始,日积月累,便成为了现在我们熟悉的海洋。
但是海水不会永无止境地越变越咸,海洋中的生物会摄取一部分盐类物质,化学吸附和沉淀作用也会将部分海水中的盐类转为沉淀物形态,沉入海洋底部,总体来说,海水的咸度会保持在一个相对平衡的状态。当时的地球,大气中并没有氧气存在,也没有臭氧层,强烈的紫外线可以直接到达地面,任何生命都无法在陆地上存在。但这时的海底已经具备了生命诞生的物质条件和能量条件,并且海水还能够挡住紫外线对原始生命的伤害,于是最简单的细胞在海洋中出现。
之后,在一些平静的浅海,大量叠层石菌落出现,它们可以利用阳光的能量将二氧化碳和水合成糖类,同时释放氧气。氧气逐渐替换当时地球的大气成分,使原始大气中诞生了臭氧层,吸收了太阳光中一部分的紫外线,既保护了地球上的生物免受伤害,同时对大气有增温作用,给生命以温暖。自此,生命得以在海洋表面繁衍生息。
在中期古生代的志留纪,一片荒芜的陆地迎来了第一批原始植物,开始有生命的存在。在植物稳稳地占据陆地后,动物也逐渐离开海洋,采到陆地之上,不断进化、发展。在生命漫长的演变过程中,地球经历了五次大规模的生物灭绝事件,每一次,地球上一半以上的物种都会消失,生物的生命格局都会被重新打乱。
大自然似乎在用行动宣告,世界上没有永远的霸主,无论多么庞大、凶猛的生命,在大自然的力量面前,它都无能为力。但生命也是顽强的,在每一次的大灭绝之后生命都未曾消失。随着恐龙的灭绝,中生代结束,新生代开始,这是地球历史上最新的一个地质时代。在这一时代,动物和植物都发展到最高阶段,哺乳动物更是爆发式增长,而人类的出现,则意味着哺乳类发展到最高级阶段。生命在地球上从无到高、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走过了数亿年的时间。
但这些在漫长岁月进化并生存下来的生命和物种却似乎正迎来“第六次物种大灭绝”,届时地球表面75%的生命可能都将被撞毁,而再次重建则需要几百万年甚至更久的时间。不同的是,前五次生物灭绝事件是因环境因素,而即将到来的第六次灭绝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人类活动带来的影响。据科学家估计,如果没有人类的干扰,在过去的2亿年中,平均大约每100年有90种脊椎动物灭绝,平均每27年有一个高等植物灭绝。然而,在人类的干扰下,鸟类和哺乳类动物灭绝的速度提高了100至1000倍。
此外,在过去的1600多年里,有记录的高等动物和植物已灭绝724种。这样快速增长的灭绝速度,并没有留给自然填补物种空白、维持生态平衡的时间,地球的生物多样性正在急剧丧失。海洋正是地球上大多数植物和动物的家园,数平年来,不断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提供支持。如今气候变化、海洋污染、过度捕捞等问题已经对海洋安全造成了严重的威胁。人们既已知过去,了解海洋的出现、生命的诞生4生存是一件多么漫长与艰难的事情。我们更应重视未来,“世界海洋曰”便是一个载体和平台,关爱海洋、保护海洋,需要我们的共同观念和自觉行动。
2020年,请关注我们的海洋。
转载文章旨在传播有益信息,如果本文及其素材无意中侵犯了您的版权和/或其它相关知识产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在核实后将在第一时间予以删除。
转自:《海洋世界》杂志
作者以南
原文链接:http://sthjt.fujian.gov.cn/zwgk/ywxx/hyhjgl/202003/t20200302_5206384.htm
- 《国家危险废物名录(...[2024-12-25]
- 生态环境部关于印发《...[2024-12-25]
- 河南省生态环境厅办公...[2024-12-25]
- 重庆市生态环境局关于...[2024-12-25]
- 上海市生态环境局关于...[2024-12-25]
- 简明问答:北京市生态...[2024-12-25]
- 关于同意徐大堡核电厂...[2024-12-25]
- 关于印发第二批生态质...[2024-12-25]
- 关于公布第二批通过评...[2024-12-25]
- 《国家危险废物名录(...[2024-12-25]
- 生态环境部关于印发《...[2024-12-25]
- 河南省生态环境厅办公...[2024-12-25]
- 重庆市生态环境局关于...[2024-12-25]
- 上海市生态环境局关于...[2024-12-25]
- 简明问答:北京市生态...[2024-12-25]
- 关于同意徐大堡核电厂...[2024-12-25]
- 关于印发第二批生态质...[2024-12-25]
- 关于公布第二批通过评...[2024-1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