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环保民声网!
当前所在:首页 > 环保时评

七台河生态蝶变:一座煤城的绿色答卷

发布时间:2024-09-18 来源: 黑龙江省生态环境厅 作者:佚名

    近年来,七台河市矢志不渝践行“两山”理念,扛牢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的责任,秉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策,植被生态质量稳步改善,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连续10年保持“国家园林城市”称号,成为黑龙江省首个荣获“中国气候宜居城市”称号的城市。据黑龙江省生态气象中心《七台河市2023年植被生态质量监测报告》显示,2023年七台河市植被生态质量指数较2000年提高14.8个百分点,植被覆盖度增长8.1个百分点,植被净初级生产力增加123.1克碳/平方米。这不仅映射出七台河市生态环境的实质向好,更是“两山”理念实践成果的生动例证。






修复植绿  重塑自然生态和谐风貌






    七台河严格对标国家和省的刚性要求,科学有序推进矿山生态修复、水土流失治理、湿地保护与恢复。对465处采矿废弃地、棚改搬迁废弃地和历史遗留破损山体等生态环境损毁区域进行回填、削坡、覆土、植被复栽,让曾经受损的生态系统逐渐恢复生机。对12家重点企业实行土壤多重管理机制,完成608条侵蚀沟治理任务,培肥地力18万亩。    以七台河市茄子河区铁山收费站周边区域为例,对比高分光学卫星影像表明,图中红色框线7处标注区域,2017年为裸地或棚户区,2024年变为水体或植被。






产业兴绿  奏响绿色低碳发展强音






    七台河针对煤炭开采伴生大量煤矸石造成埋压土地、破坏原地貌植被的问题,以产业创新驱动煤矸石资源化利用。组建了全省唯一煤矸石综合利用产业研究院,对煤矸石开展全组分靶向研究。启动了江河经济开发区固废资源化利用再生组团,培育了百春固废为龙头的一批煤矸石产业集群,利用不同组分煤矸石生产建筑陶瓷、高岭土、空心砖、水工制品等产品,走出“矸石变陶瓷”式的煤系固废综合利用产业高值转化道路。此外,七台河鼓励支持发展生物医药、新材料、制造与再制造产业,坚决遏制和疏解“两高”项目盲目发展,指导炼焦、水泥等行业的27个项目在环评中开展碳排放影响评价,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得益彰。






立法护绿  夯实法治根基行稳致远






    七台河市始终将法治创新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坚实保障。在全省率先出台专门的地方性法规《七台河市倭肯河流域水环境保护条例》,标志着七台河市倭肯河流域水环境保护工作有了更具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法治保障。开创性出台全国首部煤矸石污染防治地方性法规《七台河市煤矸石污染环境防治和综合利用条例》,对煤矸石的产生、贮存、运输、利用和处置等环节进行了全面规范。此外,农村人居环境治理条例、城市绿化条例相继出台,扎实织密生态文明建设的法网。






能源注绿  焕发煤城转型澎湃动力






    七台河凭借自然资源优势,积极引进战略投资,推动绿色低碳能源快速发展。光伏矩阵在煤矸石堆放废弃地上熠熠生辉,已获批的8个风电项目建成后全市风电总装机规模将达240.8万千瓦,甲醇加注站和全省首家油氢电综合一体加注站投入运营,九龙抽水蓄能项目和LNG国际能源储运调峰中心正在加紧筹建。这一系列能源创新举措正有力推动着这座煤城的能源结构向更加绿色、低碳的方向转型。






生态绘绿  勾勒城市美丽宜居画卷






    秉持 “山水林田湖草沙是生命共同体”的理念,在全省率先开展地市级层面生态产品总值核算,制定生态产品总值(GEP)核算指南与技术方法,推进GEP向GDP转化。全力实施造林绿化、三北造林、义务植树等生态建设举措。自2021年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以来,全市栽植各类乔灌木997.6万株(丛),绿化国土面积达2704.93公顷。规划打造“腾空地”为城市“绿空间”,把“废矿山”改建成口袋公园,棚改搬迁腾空地修建成人才公园、转角公园、带状公园,共打造森林矿山、森林工厂16个,口袋公园6个,开窗见绿、出门见景已融入市民日常,煤城变“美城”的生态画卷正在七台河大地上徐徐展开。    数据显示,2000年以来的24年间,生长季植被生态质量指数范围为56.3至77.0,整体呈提高趋势,年均增速达0.6。其中,2013年是七台河市植被生态质量指数变化的关键时间节点,此后植被生态质量指数均超过24年均值,这与党的十八大以来七台河市委、市政府坚持把生态保护作为转型发展“地基石”的发展战略相契合,生态价值逐步显现。






文旅享绿  冠军之城沐浴“两山”之利






    七台河依托绿水青山的自然优势,深度挖掘自身肃慎文化、抗联文化和冠军文化资源,推动文体旅商深度融合。独具特色的生态旅游产品持续推出,目前全市开发A级以上旅游景区7个、省级旅游度假区1个、省级以上乡村旅游重点村点12个、S级滑雪场1个。赛训经济蓬勃发展,2023年首次市场化运营赛事即接待参赛人员达3000人,并吸引500余名短道速滑运动员到我市转训、集训,带动消费1600余万元。“奥运冠军之城”名片持续被擦亮,以短道速滑为主题的观、滑、品、钓等旅游项目备受游客青睐,2023年接待旅游人数达到67.6万人次,同比增长50.7%。    七台河植被生态质量的改善,是这座煤城对绿水青山的深情回应,是对过去粗放发展的深刻反思,更是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庄严承诺。七台河将持之以恒践行 “稳煤固基、转型发展、生态优先、绿色低碳” 之路,努力打造经济与生态相得益彰、生产与生活和谐交融、活力与魅力充分彰显的宜居宜业美丽家园。
原文链接:http://sthj.hlj.gov.cn/sthj/c111948/202409/c00_31769327.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三农项目简介 本网招聘 本网概况 联系我们 会员服务 网站地图 免责声明 广告服务 投稿服务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环保民声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本网站索取稿酬。
北京中农时代农业技术研究院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环保民声网 hbjd.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019387、010-80440269、010-69945235
监督电话:18516948318,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敬胜胡同甲3号东侧;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邮箱: qgsndy@163.com 客服QQ : 2909421493 通联QQ : 213552413
北京中农时代农业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