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环保民声网!
当前所在:首页 > 媒体视点

《中国环境报》宜春监测资质总数位居全省第一

发布时间:2024-08-30 来源: 江西省生态环境厅 作者:佚名

  2024年2月,江西省宜春市袁州生态环境局水科工作人员在袁河流域水质日常排查工作中,发现袁河某支流挥发酚浓度与平时相比偏高。

  “需要加大排查力度,扩大排查范围,第一时间开展监测,快速溯清污染来源。”宜春市袁州生态环境监测站(以下简称袁州站)监测人员紧急赶赴现场,采样、送样、监测、数据审核报送,监测频率两小时一次,仅用半天时间就锁定污染源。

  “我们市10个县级监测站具备监测资质1432项,资质总数位居全省11个地市第一,基本能满足日常监测需求。”宜春市生态环境局生态环境监测科负责人张亮告诉记者。

  近年来,宜春市生态环境局全力推动全市生态环境监测队伍面貌大转变、能力大提升、事业大发展。

  从无到有,环境监测面貌大改变

  “监测资质扩项需在两个月内完成,大家有没有困难?”“没有!”

  2020年4月在监测资质申请工作部署会上,袁州站站长江利的询问得到了大家的积极响应。

  因撤市设区,原环境监测站上收。但宜春市袁州区多年以来一直不具备自主环境监测能力,新建袁州站迫在眉睫。

  资质申请是监测站开展监测工作的基础。2020年,全体人员攻坚袁州站资质申请项目,最终于2021年1月取得“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证书”,结束了袁州区自撤市设区以来没有监测站的历史。

  三年内,袁州站监测能力实现从无到有、从有到强,樟树站、万载站资质能力项目数一年内均增加100项以上。

  目前,袁州站具有水、气、土、声、固废5个类别共207个项目的资质,位居江西省县区级监测站前列。2023年,袁州站荣获中国环境监测总站授予的“能力考核优秀区县监测站”称号。

  宜春市袁州区监测能力实现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的跨越式发展,也折射出宜春市对加强生态环境监测能力的高度重视。

  宜春市制定市属监测站监测能力建设实施方案,将监测能力作为主要考核指标。同时,宜春市严格树立“干好了得表扬给荣誉、干不好做检讨被问责”的新导向,倒逼责任落实,并自2020年起,要求各地具备资质的项目原则上不得委外监测。

  从弱到强,推进环境监测能力大提升

  “我们要快速提高全市重点行业特征污染因子的监测能力,袁州站负责锂电企业固废监测的培训;万载站负责花炮企业高氯废水监测培训;樟树站负责化工园区挥发性有机物监测培训……”张亮在2023年全市监测工作会议上布置。

  宜春市牢固树立全市监测工作“一盘棋”思想,利用10个县级监测站的各自优势,搭建了一张县级监测站沟通交流网。一年来,县级监测站间相互交流学习人次达到150余人(次)。

  宜春市抓好谋划,以系统眼光推进全市生态环境监测能力整体提升。

  市级监测由宜春市生态环境局生态环境监测科牵头负责各项监测工作。在正科级袁州站增挂宜春中心城区生态环境监测站牌子,负责袁州区及市属经开区、宜阳新区、明月山风景名胜区范围内的环境质量监测、执法监测、污染源监测等工作。其余市、县保留具备独立法人的9个县级生态环境监测机构,负责本区域内的监测工作。

  近年来,宜春市新配备了1名正科级和5名副科级的监测站站长。机构改革以来,宜春市采取招考、人才引进等方式补充人员,目前监测实有人员和技术人员均增幅50%以上,为生态环境监测能力提升提供了有力的队伍保障。

  从虚到实,不断锤炼环境监测队伍本领

  2022年11月,宜春市锦江流域发生重大突发环境事件,生态环境监测人员在第一时间内奔赴现场。

  “锦江沿线的万载、上高、宜丰、高安等县级监测站全员做好应急监测准备,具备条件的袁州站也派出分析人员进行技术支援。”在全市各县监测站快速联动下,约160余公里的受污染河段,快速锁定了污染源范围。

  “此次应急监测事件也折射出了部分县级监测站在宜春市重点行业特征污染监测因子方面监测能力的欠缺,大家要持续提升监测能力。”应急指挥部专家在总结时表示。

  宜春市深刻汲取经验教训,举一反三制定应急监测能力提升方案,2023年以来,已累计投入1000余万元购置应急设备,基本达到《生态环境应急监测能力建设指南》中应急监测装备配置要求。

  “宜春市加大了对涉锂企业的监测力度、在重点河流断面安装了氟化物和铊自动监控预警监测设备,并对相关重点河流断面开展手工加密预警监测。”张亮说。

  目前,宜春市袁河、锦江流域沿线的袁州、万载、上高、宜丰、高安等监测站均具备了锂电行业铊和氟化物等特征污染因子的应急监测能力。

  自2020年起,宜春市将具备地表水常规29项监测能力纳入年度考核,推动各地积极扩项并在日常开展实际监测。经过不懈努力,2023年全市新增持证上岗考核合格人数94人,项目总数达1946项,人均新增项目数20项。


原文链接:http://sthjt.jiangxi.gov.cn/art/2024/8/30/art_42069_4994585.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三农项目简介 本网招聘 本网概况 联系我们 会员服务 网站地图 免责声明 广告服务 投稿服务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环保民声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本网站索取稿酬。
北京中农时代农业技术研究院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环保民声网 hbjd.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019387、010-80440269、010-69945235
监督电话:18516948318,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敬胜胡同甲3号东侧;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邮箱: qgsndy@163.com 客服QQ : 2909421493 通联QQ : 213552413
北京中农时代农业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