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环保民声网!
当前所在:首页 > 环保资讯

无废城市巡礼 | 五大类固废治理齐发力 镇江统筹推进“无废城市”和减污降碳协同

发布时间:2024-08-26 来源: 江苏省生态环境厅 作者:佚名

  我省开展全域“无废城市”建设以来,各地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为引领,探索建立分工明确、相互衔接、充分协作的联合工作机制,持续推进生活垃圾、建筑垃圾、工业固废、农业废弃物等固体废物源头减量和资源化利用,促进城市绿色发展转型,加快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工业和农业生产方式,全省固体废物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得到明显提升。

  “江苏生态环境”特开设“无废城市”建设巡礼专栏,旨在展示江苏在“无废城市”建设中取得的显著成效和形成的可复制、可推广典型经验模式,进一步引导全社会提升“无废理念”,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时尚生活方式,推动“无废细胞”建设,增强民生福祉。

  近年来,镇江市委、市政府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先后完成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国家低碳建设试点城市、全国工业绿色转型发展试点城市、国家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试点城市等多项任务,为开展“无废城市”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为大力推进“无废城市”建设,镇江市成立由市长任指挥长的“无废城市”建设指挥部,制定并印发《镇江市“无废城市”建设实施方案》,以一般工业固废、农业废弃物、生活垃圾、建筑垃圾和危险废物等五大类固废为重点,持续提升固体废物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水平,统筹推进“无废城市”和减污降碳协同,将镇江市打造成亮点突出、监管高效、路径清晰的“无废城市”建设样板。

  依托城市名片

  探索特色产业三化治理

  江苏恒顺醋业股份有限公司作为镇江香醋的龙头企业,在技术、产品、运营、渠道等方面不断创新突破,通过调整发酵工艺、控制发酵温度等技术改进,实施智能化生产,持续降低醋糟产生量,实现工业固废源头减量。恒顺醋业、酒业、酱菜等加工制作产生的醋糟、酒糟、酱渣转移至恒顺产业园内的恒欣生物,通过生物发酵并与营养物质复配生产有机肥、营养土,广泛用于农业种植、畜禽养殖、现代设施农业、家庭园艺等,如外售给戴庄进行发酵床养殖,助力戴庄生态循环农业。

  

  放大戴庄经验

  发展生态循环农业

  零化肥、零农药、零除草剂,昔日的低产“望天丘”种出高产有机稻。句容市戴庄村通过推广醋糟育秧、紫云英绿肥、发酵床养殖和稻鸭共作等生态循环种养模式,构建水、稻、菜、草、畜于一体的农业生态系统,促进农业废弃物的生态循环,化肥年施用量从亩均160斤直降至零,粮食亩产量从600斤增至1000斤以上。截至2023年底,镇江市已培育3批次、39个“戴庄经验”试点村,推广一批绿色农业生态技术,形成了镇江市生态循环农业发展模式。

  

  力争吃干榨净

  推广餐厨废弃物协同处置

  镇江餐厨废弃物及生活污泥协同处理试点项目,采用“餐厨源头预处理+污泥热水解+污泥、餐厨废弃物协同厌氧消化+沼渣深度脱水太阳能干化+沼气净化提纯制天然气”工艺,每天可向市政燃气管网输送大约3000立方米的天然气,干化的沼渣制成生物炭土用于种植苗木,可培育出效果极佳的“移动森林”,真正实现了“变废为宝”“物尽其用”。这是全国首例从规划、设计、施工到运行完全采用城市有机质协同处理理念的项目,目前餐厨废弃物和生活污泥协同处置“镇江模式”已在湖北荆门、江西九江等地成功复制。

  

  紧盯首末两端

  破解建筑垃圾处理难题

  随着城市建设的加速,建筑垃圾逐年增多,镇江从“源头”和“末端”同时发力。一方面,积极推进源头减量,使用镁质板材和预制构件研发生产模块化装配式房屋,逐步提高城镇新建绿色建筑比例,从源头上显著减少建筑垃圾的产生。另一方面,大力提高资源化利用率,利用“两级破碎+两级分选”预处理生产线处理后的再生粗、细骨料和废渣土,根据配伍要求制备再生砖、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小型预制构件等产品,每年可消纳50万吨建筑垃圾,切实提升了镇江市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水平。

  

  致力变废为宝

  拓宽危险废物利用途径

  镇江积极推动市内企业开展技术攻关或引进先进技术,切实提高危险废物利用处置能力。实施分隔壁精馏塔为核心的热集分离技术改造,研发出草甘膦母液定向转化生产焦磷酸钠技术,磷资源利用率达96%,年减少危险废物约6万吨;积极推进水泥窑协同处置飞灰项目,利用“飞灰洗脱—水质净化—蒸发制盐”工艺制备副产品工业钠盐和钾盐,推动生活垃圾焚烧飞灰资源化利用;引进水煤浆气化炉协同利用技术,使用有机类危废替代煤炭,制备粗合成气(CO、H2等,后续用于生产甲醇、醋酸),气化炉渣作为原料生产砖、水泥等建材,既解决了减煤指标落实问题,又实现了危险废物的资源化利用。

  

  镇江始终秉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牢记习近平总书记“镇江很有前途”的谆谆嘱托,奋力扛起生态文明建设的镇江重任,一个天蓝、地绿、水清、低碳、“无废”的美丽镇江正向我们走来。


原文链接:http://sthjt.jiangsu.gov.cn/art/2024/8/23/art_84025_11332555.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环保民声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本网站索取稿酬。
北京中农时代农业技术研究院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环保民声网 hbjd.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019387、010-80440269、010-69945235
监督电话:18516948318,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敬胜胡同甲3号东侧;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邮箱: qgsndy@163.com 客服QQ : 2909421493 通联QQ : 213552413
北京中农时代农业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