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环保民声网!
当前所在:首页 > 环保时评

壮美广西·新山海经⑬丨瑶山仙子

发布时间:2024-08-12 来源: 广西壮族自治区生态环境厅 作者:佚名

  绿色映底蕴,山海见初心。广西是全球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和中国南方重要生态屏障,生态质量、生物多样性丰富度等均居全国前列。随着环境改善、保护力度加大,珍稀动植物的栖息地变多了,种群数量也增加了。让我们跟随记者的脚步,一起看看八桂大地上这些珍稀的精灵,感受万物蓬勃生长,念好新时代生态环境保护的“山海经”。

  

  “身姿曼妙,形似蝴蝶,隐居大瑶山,超凡脱俗,宛若仙子。”得知记者要去寻找瑶山苣苔,广西植物研究所植物资源地理学研究中心副主任黄俞淞满舌生香,不吝溢美之词。

  “那时正值中秋,瑶山苣苔花期正盛,我们沿着崎岖山路,行至一片陡峭斜坡,终于目睹了仙子风采。”与黄俞淞一同做瑶山苣苔救护项目的邹春玉,向记者讲述起第一次与瑶山仙子的相遇,“在高大的树林下,它们显得非常娇小,但令人一见倾心,为之神夺。”

  七月,夏雨霏霏,记者如愿来到广西大瑶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简称大瑶山保护区)圣堂山,一睹瑶山苣苔风姿。

  金秀大瑶山,是瑶山苣苔唯一的隐居之地。原始森林遮天盖日的山间,云雾缭绕,出尘绝俗。

  

  瑶山苣苔“仙居”地圣堂山上,风光旖旎,云雾缭绕,宛如人间仙境。记者 王艳群 摄

  跟随保护站护林员李桂安,记者沿着泥泞的巡山路,一步三滑,来到海拔800多米的一处崖坡。

  “看,这就是瑶山苣苔,世界独一无二的华夏瑰宝,1999年就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了。”李桂安轻轻拨开林下一处草丛,瑶山苣苔展露真容。

  

  瑶山苣苔,花朵秀丽,形似蝴蝶,宛如超凡脱俗的“仙子”。覃琨 摄

  虽未逢花季,但片片圆叶,一尘不染,真可谓仙姿玉质。

  “瑶山苣苔一般都是三五株一丛,这里有1900多株,是目前大瑶山里最大的群落。”2020年,此处“仙居”被发现,李桂安每隔一周必来此“点名”,为仙子们拔除周边杂草、拂去身上枯叶。

  “目前,已知的野生瑶山苣苔总共有6244株,分布在3个片区。其中,圣堂山片区位于大瑶山保护区圣堂山保护站管辖区域,株数为3377株;金秀老山片区位于广西金秀老山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株数为1679株;金秀共和村片区位于保护区外,株数为1188株。”“仙居”何处,同行的大瑶山保护区生产科科长覃琨了然于心。

  这些数据是广西植物研究所于2020年专门对瑶山苣苔开展本底调查获取的。“之前所有的数据都仅限于对老山片区的调查。”黄俞淞说,这次调查将范围扩大到整个金秀县域,特别是海拔700米以上的林区。

  瑶山苣苔属于极小种群物种。1981年,最先被发现于老山林场。1999年,广西第一次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调查时,曾通过样方估算老山片区约有9600株,可2020年实际调查时,仅1679株。

  周边居民开荒、放牧和采挖等人为活动,是最大的破坏源。“这次大范围、地毯式的调查,非常重要。”黄俞淞说,瑶山苣苔生于深山,过去鲜为人知。将它神秘面纱撩起,保护工作才能有的放矢。

  有“人口普查”做基础,就地保护的规模进一步扩大,由原来的一个片区扩展到三个片区。

  金秀共和村片区立起了警示牌,村民也收到了宣传手册。大家意识到,决不能让作为瑶药的苣苔,绝迹于大瑶山。

  真正使仙子家族迎来重振契机的,是十余年不断探索的叶片种质扦插人工繁育技术。

  就在圣堂山的一处崖坡上,李桂安拿起工具,小心翼翼地从一株瑶山苣苔上剪下一片坚挺饱满的叶子,并沿45度角将叶柄基部切开,随后走到相隔几米的扦插点,轻轻将其插入疏松的土层。

  “扦插完毕的叶片,会慢慢生根发芽。”李桂安边操作边说,瑶山苣苔对空气、土壤等自然环境要求颇为苛刻,在这个过程中,得像照顾婴儿一样,耐心且细致。

  2021年,广西植物研究所与大瑶山保护区合作,在适宜生长的林下草本层,设立了3个不同海拔梯度的自然地扦插点,成活率达92%以上。如今,500株“新生儿”已初绽仙姿。

  

  采用叶片种质扦插技术繁育出的瑶山苣苔幼苗。覃琨 摄

  目前,瑶山苣苔已由原来的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下调为二级,保护工作已渐行渐稳。

  历经千重劫,归来仍是仙。

  瑶山苣苔总是在中秋佳节绽放花朵。或许有一天,这位仙子走出大瑶山,与人们共赏盛世明月时,也会“当惊世界殊”吧。

  

  报纸版面截图


原文链接:http://sthjt.gxzf.gov.cn/zwxx/qnyw/t18808621.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三农项目简介 本网招聘 本网概况 联系我们 会员服务 网站地图 免责声明 广告服务 投稿服务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环保民声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本网站索取稿酬。
北京中农时代农业技术研究院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环保民声网 hbjd.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019387、010-80440269、010-69945235
监督电话:18516948318,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敬胜胡同甲3号东侧;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邮箱: qgsndy@163.com 客服QQ : 2909421493 通联QQ : 213552413
北京中农时代农业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