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环保民声网!
当前所在:首页 > 焦点暗访

在有福之州,见一泓澄澈清水

发布时间:2024-08-12 来源: 福建省生态环境厅 作者:佚名

  “十里柳如丝,‌湖光晚更奇。”7日,当记者泛舟于“西湖—白马河—东西河”内河航线上,明代诗人谢肇淛的《西湖晚泛》之意境,在400多年后的今天,风姿更加动人。

  这条全长6.5公里的“水上福道”,是福州市首条实现湖与河相连互通的航线,串联起西湖、冶山、三坊七巷、三山两塔等福州核心历史文化风貌区。船行其中,一池碧波映树影,垂柳、碧桃、花灌木,最令人称奇的莫过于数也数不尽的榕树,榕须随风飘荡,榕根盘根错节,一旁的媒体工作者惊呼:“瞬间对‘这座拥有16万株榕树的榕城’有了实感。”

  西湖,是福州迄今保留最完整的一座古园林,开化屿、谢坪屿、窑角屿“织就”古典园林“一池三山”布局,如同镶嵌在福州中轴线上的一颗璀璨“明珠”。

  但,“明珠”也曾蒙尘。“内涝严重、水体黑臭严重,这是许多老福州人对西湖的记忆。”福州市城区水系联排联调中心副主任薛裕彬直言不讳。

  究其原因,一方面,源于地理环境:福州城内地势北高南低,北部屏山、象山、冶山等群山上汇聚的水顺势而下,携带大量泥沙经河道流入西湖,在西湖淤积。另一方面,则是此前生态理念落后带来的顽疾:随着周边土地大量开发以及市民用水量不断增多,原先沿湖周边污水管道容量满足不了要求,大量生活污水直接汇入西湖,湖水变得发臭发黑。

  穿过烟云,回望历史。改变,要从“‘挖’西湖为民谋福祉”的故事说起。20世纪90年代,习近平同志提出“全党动员、全民动手、条块结合、齐抓共治”的治水方略,实施整治内河6年规划,推动西湖综合整治、晋安河清淤工程,开展闽江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重现“山青水秀桔子红”。

  福州30余载治水征途,由此开启。

  先是对西湖一治到底。外源管控、内源治理、水质改善……福州打出一套标本兼治的组合拳,在双河长制与“河长日”的护航下,日常巡查排查、排水设施常态化维护管养、水质水位精准调度以及“6+X”日常监督联席会议等机制逐步建立,让西湖的长效管养实时在线。

  很快,福州描绘了更大的蓝图:从“一闸三线”工程到闽江河口湿地,从诗画闽江到内河游、温泉游,从“护河爱水、清洁家园”到智慧治水管水、全域治水,打造幸福河湖可持续发展的“福州样板”。

  一组数据印证丰硕成果:目前,福州城区黑臭水体已全部消除,并建成500多公里滨河林荫绿道、379个串珠公园、5000多亩滨河公园绿地。

  “我们把城市规划建设融入自然山水格局,以国土空间规划塑造山水城市空间格局,推动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保护和系统治理。”福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副局长张帆说。

  2017年,福州还安上“智慧大脑”,变“九龙治水”为“一网统管”,实现对城区各水系的智能监测、预警预报、科学调度。“我们整合建设、水利、城管等部门涉水职能,率先组建城区水系联排联调中心,并在全国率先将物联网NB-IOT技术应用于智慧井盖与智慧防汛,综合应用互联网和GIS等技术,实现水系治理要素的技术资源共享,绘制城区水系联排联调‘一张图’。”薛裕彬说。

  7月25日,台风“格美”在福建登陆,福州主城区24小时最大降雨量达327.5毫米。福州采取“上截、中疏、下排”的内涝工程治理策略,建设了“大、中、小、微”四套排水系统:由上游水库、“高水高排”工程、闸站、堤防组成城市防洪排涝系统,由内河行泄通道和湖体、调蓄池等构成城区蓄滞行泄系统,由城市雨水管网、收水边井、路面行泄通道等构成城区雨水收集输送系统,由雨水花园、下沉式绿地及透水廊道等构成城区源头减排系统,全力打好排水防涝攻坚战。

  “通过建立联排联调机制,组建城区水系联排联调中心,城区排水防涝应急处置率提升了50%。我们还打造城区水系科学调度平台,实现对城区1000多个库、湖、河、池、闸、站的智慧、精准管控。”薛裕彬说。

  采访即将结束,夕阳西下,泛舟于福州白马河上,耳畔传来各类清脆的鸟鸣,星星点点的光源不约而同地亮了起来,两侧的商业街散发着诱人的食物香气。岸上,勺园里文创园人群熙攘,年轻人碰了碰酒杯,街头巷尾,尽是人间烟火气。


原文链接:https://sthjt.fujian.gov.cn/zwgk/hbyw/202408/t20240812_6500485.htm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三农项目简介 本网招聘 本网概况 联系我们 会员服务 网站地图 免责声明 广告服务 投稿服务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环保民声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本网站索取稿酬。
北京中农时代农业技术研究院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环保民声网 hbjd.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019387、010-80440269、010-69945235
监督电话:18516948318,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敬胜胡同甲3号东侧;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邮箱: qgsndy@163.com 客服QQ : 2909421493 通联QQ : 213552413
北京中农时代农业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