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环保民声网!
当前所在:首页 > 环保资讯

底数清晰,源头严管,风险可控!泰安探索地下水污染防治新模式

发布时间:2024-08-12 来源: 山东省生态环境厅 作者:佚名

  8月5日,记者在山东省宁阳化工产业园看到,一排排粗大的管道架设在空中,环绕着整个园区。据了解,园区建设的“综合管廊”采用上下三层分布式结构,全部架空敷设,总长约4千米,园区内蒸汽、工业气体、液体产品、工业废水等均通过管廊运输,既实现了园区内各企业之间物料、能源等的互联互通,又有效防止了运输过程中遗撒、扬散对环境的影响。

  宁阳化工产业园投资10.95亿元,开展园区综合管廊和“一企一管”项目建设,强化源头防控,正是泰安市高质量推进地下水污染防治试验区建设的一个缩影。

  泰安市生态环境局党组书记、局长戴先锋对记者说:“自2021年11月泰安市入选全国地下水污染防治试验区建设城市以来,全市聚力攻坚,创新突破,以建立健全地下水污染防治工作机制为导向,以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管理和技术模式为着力点,坚持补短板、强弱项,试验区工作任务完成率已达到92%,集成成果17项,构建起‘底数清晰、源头严管、风险可控’的地下水环境管理体系,全市地下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建章立制 高位推动

  “到2024年,全市地下水污染防治重点区完成划定,重点行业地下水环境风险得到基本管控,地下水污染防治制度创新初见成效,地下水环境污染防治体系基本建成。高质量完成全国地下水污染防治体制机制创新示范试验区建设任务,形成一套可复制、可推广,能代表典型岩溶地下水污染防治的新模式,为全省及全国地下水污染防治工作提供借鉴经验。”这是泰安市政府于2022年5月份印发的《泰安市地下水污染防治试验区建设方案》确定的总体目标。

  泰安市以试验区建设为契机,坚持高位推动,成立市级工作专班,先后形成工作简报18期,定期向市委、市政府汇报试验区创建工作进展,开展试验区调研8次,统筹15个部门召开推进会28次,及时研究解决重大问题,不断加快创建进度。超前谋划部署,将深入推进地下水污染防治试验区建设纳入年度《政府工作报告》《泰安市建设山东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行动方案》《泰安市市级领导领衔推进重点改革事项清单》,由市委、市政府顶格强力推进。

  为强化资金保障,泰安市坚持任务项目化、项目清单化、清单责任化,聚焦源头防控、地下水源保护、监管能力建设等方面,谋划8个项目纳入中央生态环境污染防治项目库,争取中央污染防治资金,落实地方配套资金,地方配套比例达到60%,为试验区建设有序开展“输血供氧”。

  泰安市组建了由生态环境部土壤中心、部淮河流域局、省土壤中心、省环境规划院、省地矿五院等部门、单位专家组成的高水平技术帮扶团队,制定年度帮扶计划,明确成果集成形式,针对难点、堵点问题,建立“月调度、周例会”制度,确保高质量完成地下水污染防治试验区重点建设任务。

  依托帮扶组和技术支撑单位,建立交流沟通培训机制,通过线上培训研讨、线下专题调研相结合的方式,开展技术帮扶35次,全面提升全市生态环境系统管理人员地下水污染防治监管能力和水平。与省地矿五院共建地下水污染防治科普基地,打造地下水生态环境保护宣传窗口,努力营造地下水污染防治全民参与的良好氛围。

  摸清底数 分区管控

  地下水是水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相对于地表水污染而言,地下水污染具有隐蔽性、滞后性、复杂性等特点,污染防控和修复的难度较大。

  为摸清底数,泰安市完成7个化工企业集聚区、26个工业污染源地下水环境状况调查成果集成,实施垃圾填埋场、重点污染源地下水环境状况调查评估,着力推进地下水环境背景值调查,全面摸清地下水质量状况,为地下水污染评价及“十四五”考核点水质风险管理提供基础数据支撑。

  泰安市将推动地下水污染防治分区管理纳入《泰安市“十四五”土壤和地下水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印发实施《泰安市地下水污染防治重点区划定方案(试行)》。市生态环境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等15部门联合印发《泰安市地下水污染防治重点区分区管控要求(试行)》,从环境准入、风险排查、环境监测、水资源开发利用等方面,推动地下水分区管控措施落实,保障全市地下水环境安全。

  泰安市生态环境局土壤与固废生态环境科负责人刘攀介绍,泰安市科学分层评价,高质量开展重点区划定,探索适合北方覆盖型岩溶地下水的脆弱性评价方法。改进脆弱性评价模型,将岩溶塌陷坑纳入脆弱性评价指标,优化北方岩溶地下水脆弱性评价方法,探索形成上覆孔隙水—下伏岩溶水“分层评价,整体就高”的重点区划定模式,提高了评价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按照创新的适合北方岩溶区域的地下水重点区划定模式,泰安市将地下水型饮用水水源直接纳入保护类区域,将地下水功能价值高、地下水脆弱性高、污染载荷高的区域纳入一级管控类区域,将地下水功能价值高、地下水脆弱性高、污染载荷中或低的区域纳入二级管控类区域,对不同区域研究制定环境准入、风险防控、监督监测等差异化环境管理要求,实现精准、科学监管。

  敢于创新 精准发力

  从探索“源识别+量检测+补漏点”的防控模式,到构建“全生命周期”地下水环境监测井管理体系,再到建立“全链条清单化”执法检查新模式……泰安市坚持“有解思维”,敢于创新突破,高质量推进试验区建设。

  泰安市因地制宜,综合施策,建立重点行业企业渗漏排查工作模式。新泰市循环经济产业园先行试点,通过采用管道机器人、潜望镜、闭水试验等技术手段,对园区企业重点防渗区地面、污水管网和污水检查井开展渗漏检测,探索形成“源识别+量检测+补漏点”的防控模式。

  泰安市生态环境局新泰分局党组书记、局长高颖告诉记者:“园区使用污水检查井渗漏内衬修复技术,在非开挖状态下完成检查井渗漏修复工作,污水渗漏量减少约98%,管网改造成本降低约50%。”

  泰安市还围绕重点行业企业整体推进,组织辖区内32家企业综合使用压力试验、探地雷达、高密度法等高效无损技术开展渗漏排查工作,实现污水近零渗漏。总结形成焦化、农药行业渗漏排查工作指南,为同行业渗漏排查工作开展提供了“泰安经验”。

  围绕构建“全生命周期”地下水环境监测井管理体系,泰安市开展地下水环境监测“一张网”建设,梳理整合各部门1161眼现有监测井,建设“一井一档”资料库。制定监测井规范化管理工作要点,构建从建井维护到封井回填的“全生命周期”管理体系,提升地下水环境监测体系的规范化、信息化水平。搭建涵盖试验区建设成果、地下水污染源监管、地下水资源保护、地下水监测预警、遥感监测、生态环境监管及问题督办、数据库管理等功能模块于一体的地下水环境监测预警系统,通过数据驱动二三维态势场景推演,模拟和分析地下水中污染物运移扩散趋势,为地下水污染溯源和风险管控提供技术支撑。

  为建立“全链条清单化”执法检查新模式,按照“建清单、分等级、全链条、控风险”原则,泰安市建立土壤和地下水规范化执法检查指标体系,明确九大类、50项管理要求,为重点监管单位提供了“一站式”规范化自评工作清单。对20项土壤和地下水环境管理问题实行“一票否决”,通过精准科学执法,保障了土壤和地下水法律法规的有效落实。试验区建设以来,督促企业完成隐患排查问题整改217项,形成隐患排查典型案例两个,实施源头管控项目14个,有效降低了土壤和地下水环境风险。

  


原文链接:http://sthj.shandong.gov.cn/dtxx/zhbsdxw/202408/t20240812_4751323.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环保民声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本网站索取稿酬。
北京中农时代农业技术研究院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环保民声网 hbjd.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019387、010-80440269、010-69945235
监督电话:18516948318,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敬胜胡同甲3号东侧;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邮箱: qgsndy@163.com 客服QQ : 2909421493 通联QQ : 213552413
北京中农时代农业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