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环保民声网!
当前所在:首页 > 环保时评

长白山管委会:逐绿前行景更美

发布时间:2024-07-26 来源: 吉林省生态环境厅 作者:佚名

  

  

  

  多年来,长白山保护开发区管委会始终严格遵循“生态第一、保护优先”原则,取得显著成效。中华秋沙鸭、紫貂等众多珍稀动物都选择在这里栖息繁衍。上图:中华秋沙鸭在长白山清澈的河水中嬉戏捕食。下图:长白山水獭“獭祭鱼”。李德福 摄(资料图片)

  进入3月,摄影师李德福比以前更忙了。

  “今年惊蛰一过,中华秋沙鸭就迁徙回到它们的老家长白山了。”最近,李德福踅摸着要多拍些中华秋沙鸭的视频和照片。

  长白山素有“地质宝库”和“生态天堂”的美誉,是摄影师们热爱的地方。打开李德福的自媒体号,能看到中华秋沙鸭、紫貂、啄木鸟、豹猫等珍稀动物以及长白山四季风景的视频照片。

  “中华秋沙鸭和大熊猫一样,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李德福告诉记者,与其他许多禽类不同,中华秋沙鸭依靠视力捕食,对其生活区域的水质要求极高,是水质“试纸”般的存在。近年来,老李和伙伴们每年都能顺利拍到中华秋沙鸭,这是长白山生态持续向好的例证。

  长白山地质遗迹十分丰富,完整记录了寒武纪以来的地质变迁活动。如今,这里分布有天池、瀑布、温泉、锦江峡谷、森林植被垂直分布带等地质生态景观,以及东北亚最完整的森林生态系统,具有极高的美学价值、生态保护价值、科学研究价值和人文历史价值。

  多年来,长白山保护开发区管委会始终严格遵循“生态第一、保护优先”原则,取得了显著成效,许多珍稀动物都选择在这里栖息繁衍。甚至不需要到野外,只消在长白山下的二道白河镇里,就能看到绿头鸭、太平鸟、水獭等许多野生动物与人类和谐共生的场面。

  长白山奇美的地质环境与优质丰富的自然生态,还赋予了作家们创作的灵感,吸引了诸如胡冬林、李相奎这样的作家们来长白山居住、探索和创作。“心灵纯净的人,在观察大自然的时候,会情不自禁地把内心所有美好的东西释放出来,与五彩斑斓的自然融合在一起,让美的东西更加完美。”作家李相奎在他的《长白山草木札记》中如是写道。

  据了解,1960年,作为国内最早一批保护区的长白山自然保护区成立。1979年,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长白山加入世界人与生物圈保护区网络。2005年长白山管委会成立,依法对辖区经济社会行政事务以及自然资源实行统一领导和管理。60多年来,一代代长白山人接续努力,像保护眼睛一样护卫着这片生态宝藏。

  “长白山的国际‘名头’可不少,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入选IUCN绿色名录、T20世界旅游名镇、国际慢城……这些都是多年来长白山取得的国际荣誉。”李德福曾经为T20世界旅游名镇活动拍摄过照片,当时国际友人云集的盛大场面,他至今仍记忆犹新。

  近年来,长白山管委会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扎实做好保护生态和发展生态旅游相得益彰文章,始终坚持以国际化的生态文明视野谋划发展布局,全力守护这里的一草一木、蓝天白云,精心建设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旅游城镇,一步一个脚印地在这里建设具有中国东北地域特征和文化特色的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

  “近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执行局批准18个新的地质公园列入世界地质公园网络名录,在入选的6个中国地质公园中就有长白山!”刚看到新闻的李德福既自豪又振奋,“行摄长白山,讲好长白山故事,做生态环境守护人,作为在这里生活几十年的老长白山人,我有信心,长白山一定会越来越好的!”

  记者手记:

  老话说“靠山吃山”,长白山人“靠山吃饭”不假,但他们明白一个朴素的道理——“不能吃饭砸锅”。他们对长白山的守护没有丝毫懈怠。多年来,长白山的生态环境质量一直是省内的排头兵,在生态环境治理与修复上也发挥着示范引领作用。

  在长白山保护开发区池北区的天伦广场附近有一处由一座水塔和带烟囱的锅炉房改造的“网红”地标,引得游客纷纷到此拍照留念。原来,为了保障这里的良好生态,长白山管委会严把审批关口,全区燃煤小锅炉保持了零基数,天伦广场这座带烟囱的锅炉房自然也成了历史的“遗迹”。

  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感受长白山的生态,看视频和文字是不够的,当你抵达长白山,呼吸第一口空气时,你才开始真正认识长白山。

  现在,长白山的生态会持续向好,旅游也发展快速,保护与发展相得益彰,建设践行“两山”理念试验区的长白山样板正在呈现。让我们拭目以待长白山更精彩的明天。

  


原文链接:http://sthjt.jl.gov.cn/ywdt/ssdt/dfdt/202404/t20240409_3137414.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三农项目简介 本网招聘 本网概况 联系我们 会员服务 网站地图 免责声明 广告服务 投稿服务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环保民声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本网站索取稿酬。
北京中农时代农业技术研究院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环保民声网 hbjd.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019387、010-80440269、010-69945235
监督电话:18516948318,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敬胜胡同甲3号东侧;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邮箱: qgsndy@163.com 客服QQ : 2909421493 通联QQ : 213552413
北京中农时代农业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