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环保民声网!
当前所在:首页 > 环保时评

安丘市打造“多元矩阵”提升生态环境执法监管效能

发布时间:2024-07-26 来源: 山东省生态环境厅 作者:佚名

  

  生态环境保护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深化协同、多方共建。近年来,潍坊市生态环境局安丘分局统筹各领域资源,汇聚各方面力量,全力构建“全系统、全天候、智慧化、服务型”生态环境执法监管矩阵体系,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空气质量综合指数4.86、同比改善2.8%;重点河流水质指数4.83、同比改善14.7%,居8县市第1位。

  一是统筹整合资源要素,健全联动执法机制。强化纵向发力,全域推行网格化环境监管,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无缝覆盖、责任到人”的原则和“定区域、定职责、定人员、定任务、定考核”的“五定”要求,在全市14个镇街区、101个社区、866个村建立了市、镇、社区、村居四级网格。同步推进监管重心下移、力量下沉,全市3055家固定污染源由1493名网格员动态监管、差异化监管。注重横向协作,厘清职责边界,与8个专业委员会、28个职能部门建立线索通报反馈和信息共享机制,认真落实联席会议,联合培训等生态环境联勤联动执法工作机制,照单履职尽责,凝聚生态环境保护合力。

  二是实施清单执法监管,打造全时全域覆盖。推进执法领域全覆盖,建立以排污许可制为核心的固定污染源执法监管体系,将所有企业纳入生态环境保护综合执法智慧监管系统,按区域、行业、规模、要素等分类管理,并根据企业环境信用体系等级,常态化实施正面清单管理制度,采取差异化监管措施。目前,安丘市实有企业3055家,其中黄标管理78家、蓝标管理33家;核发排污许可证224家,重点监管单位62家,正面清单企业7家。推进执法时段全覆盖,探索建立“日常管理+错时执法+夜间巡查”全天候执法模式,打造全方位、全时段巡查机制,全面实现执法时间无缝隙、全覆盖、无盲区。

  三是加快智慧环保建设,优化精准执法手段。强化“互联网+监管”模式,依托“云上智环”综合监管平台,建设安丘生态环境指挥中心,将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运用于环保监管,让“数据多跑路”,打通数据壁垒、物理隔阂,推进全区域、全行业环保智慧监管,促进问题早发现早处置。目前,全市21个水气质量监测子站、68个在线监控、16071个智慧用电监控点位、65个VOCs监控、78个高空瞭望系统、14个危废监控和10家门禁系统全部联网投用,均可借助实现“无感执法”;监督执法正面清单内企业7家,开展非现场执法检查12次,指导帮扶8次,非现场执法占比100%;清单外企业现场检查290家、非现场检查132家,执法精准性提高60%以上。

  四是转变监管理念方式,延伸服务执法功能。转变传统执法观念,加强行政指导,实行监管与服务统一,杜绝以罚代管、一罚了之。聚焦项目建设初期人员短缺问题,创新开展“环保秘书入企业、三帮理念助发展”活动,推行“一企业一目录、一项目一秘书”包靠服务模式,推进项目从考察落地、建成投产过程污染防治的全流程介入。聚焦企业建成投运后环境管理不完善问题,突出“环境医院”和“五个精准”理念,分行业、分领域、分时段推进监督帮扶,避免项目“带病运行”“走弯路”。聚焦企业关注的营商环境问题,推行“无感执法”“一证式执法”,并明确20种首违不罚情形、3种从轻或者减轻处罚情形,实现精准科学依法治污和避免入企频次过多“双赢”。2024年以来,累计帮扶指导企业677家、整改问题193个,办理行政处罚10件、环境污染犯罪3件,免于处罚1家。

  


原文链接:http://sthj.shandong.gov.cn/dtxx/dsdt/202405/t20240531_4733389.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三农项目简介 本网招聘 本网概况 联系我们 会员服务 网站地图 免责声明 广告服务 投稿服务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环保民声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本网站索取稿酬。
北京中农时代农业技术研究院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环保民声网 hbjd.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019387、010-80440269、010-69945235
监督电话:18516948318,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敬胜胡同甲3号东侧;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邮箱: qgsndy@163.com 客服QQ : 2909421493 通联QQ : 213552413
北京中农时代农业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