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环保民声网!
当前所在:首页 > 环保时评

八桂生态美 愿君多采撷

发布时间:2024-06-17 来源: 广西壮族自治区生态环境厅 作者:佚名

  海洋生物的情思、浪漫沙滩的情愫、稻作原乡的情怀……日前,2024年“大地文心”生态文学作家采风广西行活动举办,作家们深入南宁、北海、钦州等地采风,以文学笔触描绘八桂大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画卷。本期“花山·美文”邀约作家们以散文随笔形式采撷八桂生态之美,让我们从作家们的微观感悟和娓娓道来中,感受一份乡土情怀,一种生态品悟,一颗大地文心。

  海豚嬉戏伴浪飞

  (吴世林)

  这次,我随采风团来到三娘湾,走进海豚科普馆,聆听北部湾中华白海豚研究保护与生命教育中心研究员的讲解,又勾起了我昔日两次观豚记忆。

  2004年新年伊始,三娘湾旅游管理区负责人给我们带来10多张照片告称:“三娘湾海里有中华白海豚!”当时身为媒体人的我立即随他们乘船出海,寻找白海豚。那天,渔船在海里转悠了许久,一直没有看到海豚的踪影,我有点失望。渔船正欲往回走的时候,突然管理区的人呼喊:“看见啦!看见啦!”我顺着他们手指的方向望去,海面上却是一片平静。大家都在四处张望,期待海豚再次跃起,可是等了很久,依然不见动静。又过了十多分钟,一只海豚在远处跃起,但瞬时又掉入海里了……那天,虽然看到的海豚不多,但也见证到三娘湾的确有白海豚的存在。在海里打鱼几十年的老船工说:“我们叫它拜风鱼,以前在三娘湾里多的是,老阿婆哄小孩子入睡时,经常唱《拜风鱼》歌谣呢!”

  老船工当即用当地方言为我们轻轻地唱起了童谣:“拜风鱼,拜上坡,疍家渔,冇米煮。”歌词的大意是:大风来了,只要看见拜风鱼在海面上不断跳跃,甚至跳上沙滩边,恶劣天气就快到了,疍家渔民啊,就不能出海打鱼了,也就没有米下锅了。

  从歌谣中可以看出,渔民们认为,只要见到白海豚在海面上不断地跳跃、摆动,就知道有恶劣天气到来。白海豚是天气预报员,是气象专家,是渔民的吉星。

  于是,我翻阅了明嘉靖《钦州志》,其卷二《物产·鱼属》记载:“拜风,无鳞,大似海猪。望东跃则东风起,南跃则南风起。故名。”由此可见,钦州人认识白海豚,至少可以追溯至明朝。

  当晚,我就写成了《白海豚戏水三娘湾》的消息在本地报刊上发出,成为当年新年伊始三娘湾旅游景区最大的新闻。随后,广西日报也刊发了类似的消息,并引起了在崇左山区里研究观测白头叶猴的著名科学家——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潘文石教授的关注。3个月后,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潘教授和他的助手来到了三娘湾,看到了可爱的中华白海豚,决心住下来研究它,保护它,并且一留下就是20年。这位被誉为“大熊猫之父”“白头叶猴教授”的科学家,用20年的坚持,又成为中华白海豚守护者。

  我虽然不是白海豚的研究专家,但对三娘湾的白海豚同样心心念念,经常关注它的动态,当起了义务宣传员,并决心为它写长篇报告文学。

  2015年盛夏,一个阳光火辣的正午,为了收集创作素材,我驱车前往三娘湾寻访潘老教授未遇,便随同他的研究团队出海,又一次与白海豚亲密接触。

  科研快艇如同离弦的箭一样离岸而去,驶出七八海里,就看到白海豚跃出水面了。我们立即把速度减下来,慢慢向白海豚靠拢。这些机灵的“精灵”,似乎并不理会人类的到来,自个儿在海面上纵情跳跃,与低飞的海鸥一起快乐地翩翩起舞。前方那只粉红色的白海豚,刚刚探出个脑袋来,紧接着又潜入水里,然后向远处游去;不远处,又见另一只白海豚钻出水面,带出几朵小浪花,瞬间闪电般潜下;左边那两只灰色的白海豚互相追逐,先后跃出,又次第落下,嬉闹得正欢;右边那三两只白海豚一起并排浮游,优雅地在这片属于它们的海域里自由自在地游弋。突然,一大一小两只白海豚抬起头来,小海豚的嘴里还叼着一条大黄鱼。哇,跟着妈妈学到本领啦!最令人兴奋的是,无论东南西北,抑或左右前后,随时都有可能看见白海豚突然跃出水面,粉红的、浅灰的、银白的、纯白的……在阳光的照耀下,交错地绘画出一小段一小段彩虹弧线,又敏捷地一头扎进水里,消失了,不知什么时候突然又会跃出来,让人目不暇接。

  我们的船往东又开了约十分钟,来到一片叫黑水鼓的海面。黑水鼓更是白海豚的天堂,这里的白海豚多得数不过来。我专注地拍着前面那几只互相追逐的白海豚,好大一家子,其乐融融的样子。队长突然大声喊:“后面!”转头一看,船后又跳起几只更大的白海豚,一起列队前进,直冲过来,大有排山倒海之势,我又转过身来抓拍它们。拍着拍着,队长又小声说:“左边——”循声望去,左边有两只灰色白海豚绕来绕去,相互抚慰舔吻,如胶似漆,甚是亲昵……那天观豚的感受可谓畅快淋漓。

  这一次来到科普馆,使我对中华白海豚有了更深的认识。白海豚喜欢生活在咸淡水交汇的地方,没有盐度的内河,或盐度过高的深水海域,都不适合它们生存。能见到白海豚跃起的海域,水深一般都在10米以内。白海豚只生活在浅海的生活习性,使它成为浅海生态好坏的风向标,成为人们保护海洋生态的旗舰物种。党的十八大以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深入人心,钦州人民坚持走“让白海豚与大工业同在”的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双赢之路,三娘湾的海洋生态环境得到更好的保护,白海豚繁殖得更多,跳得更欢。

  多年来科研团队用标记重捕法,对三娘湾的中华白海豚进行照片识别和科学计数后得出结论,2006年有96只,2016年增至210只,20年后的今天,已超过300只。这完全得益于人类对白海豚的保护,对这片人类赖以生存的海洋的保护。

  经过观豚码头的时候,只见归来的快艇上,游客们脸上都乐开了花,不用问就知道看到海豚了;而离岸而去的快艇上,游客眼里都写满了期待。我故意问树下卖海鸭蛋的摊主,今天出海会不会看到海豚呢?她笑着说,以前出海能不能看到海豚,靠的是运气,现在出海,人人都有好运气。

  从靠好运气到有好运气,这不也是“广西生态优势金不换”的真实写照吗?

  浪漫银滩逐梦行

  (黄其龙)

  花是玫瑰花,被人插在北海银滩的细沙上,独此一朵。

  花朵的正前方,是夜空下的海。海浪正一卷一卷地从远处扑来,还没扑到玫瑰花跟前,又羞涩地退了回去。有大型船只在海上闪着灯,只见一艘船的模糊轮廓,隐藏在夜的深邃里。

  看到这沙滩上的花,我随即想到一个词:浪漫。这像是赠予这沙滩的一份浪漫。而银滩的浪漫,是生态的美好。

  我双脚蹚进海水,溅起一片水花。海水扑上脚肚,哟,白天太阳晒,水还是温的,脚肚像贴着艾草贴。脚底的沙子细软,海水往后退,沙子跟着滑下去,脚底一下子空了,脚便陷下去。海水很快又扑上来,携带着沙子,把脚埋得更深了。我伸了个长长的懒腰,海风钻进衣袖,给我舒舒服服地按摩了一遍。今天去了海洋环境检测中心站,又去了湿地公园和红树林,一路兼程这会儿偷得浮生半日闲,享受百里银滩“滩长平、沙细白、水温净、浪柔软”的生态特质——关于生态,我所认知的,是包括人在内的生命体处在生态环境中,感到肌体舒适,生发美的精神涌动。生态保护和生态修复,便是人有闲适之地,有跳脱庸常之地,有消解疲劳之地,人看见动植物,动植物遇见人,生物、天空、大地,都在一个可持续的平衡里。银滩及其所属海域,便是这样的地方。

  旁边有游客问我们:“你们不是广西本地的吧?”

  同行伙伴指了我们一圈,答:“我俩是北京来的,他俩是广西本地的。”

  “你们是从哪里来的?”

  “呼伦贝尔大草原来的。”

  “大草原啊!”

  我精神一振,在这样深邃的夜晚,相隔几千公里的人,在同一片海滩,赤着脚与海浪相亲,这是多么奇妙的相遇。空间上的变换,时间上的交叉,相遇如此生动有趣。在北京剧院听曲儿,在大草原策马奔腾,在美丽的南方听鸟赏花,我们带着各自的生活气息而来,气息交汇的一刻,我们忽然惊叹,我们都面带悦色。

  “这里的海滩真浪漫。”

  “这里的人更浪漫。”

  我们继续玩耍,用脚去踢海浪。卷起的裤脚湿了大半,干脆放下裤脚,尽情地玩耍。飞溅上来的水滴打上了嘴里,品到一丝咸腥的味道,中午吃的炖红鱼干也是这个味道。我立在沙滩上,海平面墨黑而辽远——那是无边无际的梦吧,大海也会做梦的,梦醒睁开那只巨大的眼,天就会变成蔚蓝色,海就会变成深蓝色,这片干净的海域向来如此。倘若海域充斥生活垃圾,污水横流,大海便不会做这样的梦,也无人愿意把玫瑰花插在海滩上。

  泼水,把脚埋入沙里,打拳,捉小螃蟹,哼唱歌曲。只半个小时,潮水就涨了上来,没到了膝盖。

  我们退上岸来,旁边的玫瑰花还在,幽幽地吐着香气。玫瑰花很快被淹到花托,我把整枝拔起来,插到浪卷不到的地方。

  “能托举美好爱情的,也只有干净的海滩了。”

  “银滩,银光闪闪的海滩。”

  “我们曾经也浪漫过。”

  “你想起了谁,哈哈——”

  我想到这几年来银滩看海,常见一对对即将步入婚姻殿堂的新人在沙滩上拍摄婚纱照,摄影师顶着烈日比画着手势,新人跟着摆弄出各种各样的姿势,追逐狂热的浪漫。婚纱照被人们看成是爱情的一次梦幻睁眼,人的一生能有一次梦幻睁眼,便是幸福地睁眼,幸福的开端。

  我想到这些年北海推进银滩美丽海湾建设,开展“十里银滩”改造,修复沙滩岸线,完善海岸配套公共设施建设,百里银滩实现华丽变身。如今的银滩海湾,生态环境持续向好,海湾优良水质面积比例稳定保持100%。银滩旅游度假区也升级为“国家级”,整个流域生态环境的公共价值得到极大彰显。

  白天,这里水清滩净、鱼鸥翔集、人海和谐,人们欢声笑语,尽享乐海亲海。夜晚,这里浪漫依旧,海风轻拂、细沙温柔、潮声动听,人们也能尽享滩净、海清之美,不愧是“天下第一滩”。

  我们的住处就在海边,白天推窗即见深蓝的海。我知道,今夜枕着海浪的声音入梦,兴许能在梦中看到玫瑰花的主人公,他们就在这北部湾畔的美景里,就在这银光闪闪的海滩上,拍一组最美的婚纱照,步入一场浪漫的婚礼……

  稻作原乡稻花香

  (朱千华)

  初夏时节,我跟随采风团的车行进在八桂秀美山水间。沿途所见,稻禾青青,长势喜人,可见今之夏粮,又是丰收。广西灿烂的稻作生态文明深深吸引着我,怀揣着故乡的记忆,一路上感觉稻香千里。

  北方麦子,南方水稻。我的故乡盛产麦子,也种水稻。种水稻是要下功夫的,耕地、耙田、插秧等,程序都有所讲究。我的祖父是种田好手。每当稻子成熟,我就看见他眉目舒展,撸起袖子敞开怀,行走在田埂上。有个细节,我印象最深:他把稻穗置于掌心,粗糙的手掌如磨盘,捻磨几下就捻出米来,嗅嗅米香,满脸的褶子绽开了花……

  水稻扬花,不特别显眼,花很小,细碎的小花粒挂在穗头上,白色,淡淡清香。所谓稻花香,更多是田野上一种宁静和愉悦。大片稻田扬花时,行人见了,会产生条件反射,觉得有阵阵稻花香。辛弃疾夜走黄沙岭,写下稻花香里说丰年;郭兰英唱的风吹稻花香两岸,都是平和喜悦的情境。

  那时稻子青青,妹妹在田埂上奔跑,催开了古溪河边的一路槐花。祖父呢,在牛身后扶着犁。我跟在祖父后面,脚趾间踩着黄泥。我常在祖父臂弯里酣然入梦。

  水稻喜温暖,湿润,强光。稻子扬花在六月,天气正热。那时,稻花是否有香味,谁也不在意。太阳升起前,祖父已在稻田里拔完稗草。侧目望去,原野上绿油油一片,那是祖父的希望。稻子长势很好,只需勤戽水,又是丰年。

  此时,祖父心里比任何时候都要满足,走在田埂上很轻松。祖父总是问我,你闻见稻花香了吗?我说什么也没有啊。稻花香,在很长的年月之后,我才真正闻到。

  六月,太阳散发出炫目的光,热辣辣地照着。稻田里的水渐渐蒸发,娇嫩的秧苗,在渐渐干涸的地里焦渴难耐。田岸边有条弯曲的小渠,水是有的,却很少。祖父就去戽水。戽水要两个人。祖父和邻家大伯顶着烈日去戽水。戽斗实为木桶,一种人力提灌农具。灼人的烈日下,他们浑身被汗水浸透,其中辛劳只有稻田知道。晚上月白风清,凉爽的风送来“呱呱”蛙声。祖父拿起大蒲扇,在田埂边纳凉,周身弥漫着田野的气息,这是他最逍遥的时候。

  故乡稻田无边无际。镰刀和脚步在稻田里忙碌。天地间,只有阳光,一切豁然开朗。镰刀与稻秸接触瞬间,发出“唰唰”的声音。成片的稻子倒下,像金色的阳光铺满大地。再一把一把捆扎。祖父抽完一台水烟,就挑担子,把割下的稻,运到打谷场。此时,最后一抹夕阳慢慢淡去。

  后来在某个日出或某个月夜,我看到,祖父蹲在稻谷堆旁边,喃喃自语,与稻子喋喋不休。我很惊讶木讷的祖父有如此滔滔不绝的话。他脸上盛满沧桑的沟壑也异常生动,似与稻子话别。水边荷枯,又一个夏天走了。

  我终于长大。故乡水稻种得少了,以种麦子为主。在麦子成熟季节,我来到了热烈的南方。南宁是我生活的城市,但我从未把她与水稻联系在一起。

  直到有一天,2020年9月,广西考古工作者在隆安娅怀洞遗址中,发现了1.6万年前的稻属植硅体。从此,南宁成为世界人类最早驯化野生稻的地方。这是多么令人振奋的消息!也就是说,在1.6万年前,壮族先民已过上饭稻羹鱼的日子。

  这还不算。2012年10月,世界知名科学期刊《自然》杂志上,一篇题为《水稻全基因组遗传变异图谱的构建及驯化起源》的科研论文震惊世界。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创新中心主任韩斌的科研团队,在研究水稻基因时有了一个惊天发现。

  韩斌院士通过当代最前沿的基因研究,准确无误地确定,世界水稻起源于广西,确切地说,就在南宁。这与娅怀洞的考古发现不谋而合。可以自豪地说,广西,是世界稻作原乡。

  广西地理位置纬度低,热量足,光、温、水总体气候条件,非常适宜水稻生长。广西地形多样,形成了广西水稻的复杂体系,这里从南到北,皆可种植双季稻。

  桂南地区,是广西重点产粮区,著名的上林大米、东津细米、大湾大米、古辣香米皆产于此;桂中稻作区,主要地形以石山居多,低山、丘陵交错,以双季稻为主,出产东兰墨米、象州大米、象州红米等广西名品。其中,象州红米令我印象最深,俗称血米,其米皮赤红,米心玉白,煮米饭后,有浓郁的荔浦芋香。

  后来,我到桂北龙胜,看到当地人把水稻种到了山上。山风吹来,我闻到了清清的稻花香。那是个美妙的下午,我在布满水稻的山谷里穿行。南方岁月如太阳火热,我从一个山头转到另一个山头。山间稻田总能让我感到稻花纷扬。山风将稻香轻轻糅进阳光,我已经记不清黄昏是怎样到来,太阳又是如何离去。

  我总在想,什么时候遍访八桂大地,看看稻田,最好是扬花季节。稻子一扬花,人也心花怒放。


原文链接:http://sthjt.gxzf.gov.cn/zwxx/qnyw/t18557968.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三农项目简介 本网招聘 本网概况 联系我们 会员服务 网站地图 免责声明 广告服务 投稿服务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环保民声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本网站索取稿酬。
北京中农时代农业技术研究院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环保民声网 hbjd.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019387、010-80440269、010-69945235
监督电话:18516948318,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敬胜胡同甲3号东侧;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邮箱: qgsndy@163.com 客服QQ : 2909421493 通联QQ : 213552413
北京中农时代农业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