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环保民声网!
当前所在:首页 > 环保资讯

云南省生态环境厅党组书记、厅长王天喜在《云岭之窗》杂志发表署名文章《努力当好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

发布时间:2024-01-21 来源: 云南省生态环境厅 作者:佚名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两次考察云南时强调,“生态环境是云南的宝贵财富,也是全国的宝贵财富”,“要树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驰而不息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守护好七彩云南的蓝天白云、绿水青山、良田沃土”,“努力成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并“不断取得新进展”。这是习近平总书记赋予云南的重要政治任务,为云南生态文明建设指明了方向。我们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坚决扛起生态文明建设政治责任,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筑牢我国西南生态安全屏障,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建设迈出重大步伐,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生态画卷正在云岭大地徐徐展开。

  

  近年来,云南积极探索符合省情特点的绿色发展路径,以“生态为民”为出发点,厚植绿色基底,实施绿美云南建设,守护“青山”,有效扩绿,最大可能挖掘生态潜能,积极构建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生态体系,推动“青山”到“金山”的生动实践,不断筑牢国家西南生态安全屏障。图为位于怒江州境内的孔雀山。中共怒江州委办公室供图 张军/摄

  

  生态治理水平明显提升

  坚持将法治作为生态环境治理的根本手段,从严修订九大高原湖泊保护条例,制定或修订创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促进条例、土壤污染防治条例等地方性法规24部,制定实施全面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实施方案、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规划、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实施意见、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实施意见、“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城乡绿化美化三年行动等政策文件,累计完成生态文明领域的建设、保护、治理、管控、执法、责任、产权、补偿8类制度共160余项改革任务,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的“四梁八柱”基本形成。生态环境损害赔偿、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等一批先行先试、实践创新的改革事项成效逐步凸显,生态保护补偿、河(湖)长制、林长制、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等一批在全国范围内具有标志性、引领性的重点改革任务不断突破,跨省流域的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赤水河流域生态保护补偿落地见效。

  

  景迈山古茶林 周思雨/摄

  生态环境质量显著改善

  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坚决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以细颗粒物(PM2.5)和臭氧(O3)协同控制为主线,加强区域联防联控,大力推进挥发性有机物和氮氧化物协同减排,16个州(市)政府所在地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连续7年超过98%。统筹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治理,深入推进保好水、治差水、护饮水行动,纳入国家考核的地表水断面优良水体比例达94.1%、实现历史最高,九大高原湖泊水质总体向优向好,滇池、星云湖摘掉劣V类“帽子”,洱海一度消失的海菜花连片绽放,泸沽湖(云南部分)被评为首批全国9个美丽河湖优秀案例之一,赤水河(云南段)入选全国第二批美丽河湖优秀案例,六大水系出境跨界断面水质长期稳定100%达标,实现“一江清水出云南”。强化土壤污染源头防控,“无废城市”建设和新污染物治理稳步推进,土壤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2022年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90.69%。2022年公众生态环境综合满意率达94%、居全国前列,蓝天白云、空气清新成为云南的标识,水清岸绿、鱼翔浅底成为云南的标配,青山常绿、良田沃土成为云南的标签。

  

  生物多样性保护亮点纷呈

  在全国率先制定生物多样性保护条例、发布生物物种名录、实施极小种群物种保护行动、成立生物多样性保护处,建成全国唯一、亚洲第一、世界第二的中国西南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亚洲象、香格里拉、高黎贡山、哀牢山纳入国家公园创建布局,建立各类自然保护区366个,全省划定生态保护红线面积11.35万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的29.6%,全省90%的重要生态系统和83%的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物种得到有效保护,森林覆盖率稳居全国前列。COP15第一阶段会议在昆明成功举办,收获“昆明宣言”、昆明生物多样性基金等重大成果,向全世界展现了云南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成功实践及丰硕成果,生物多样性已经成为云南的一张亮丽名片。亚洲象的“北上南归之旅”,红嘴鸥漂洋过海的“春城之约”,延续千年的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申遗成功,云南成为全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典范。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秘书处称赞“中国已经成为生物多样性方面的全球领导者,云南、昆明已经成为全球生态文明的一个象征”。

  

  雁鸭群 熊明/摄

  绿色发展步伐愈加坚实

  坚定不移走生态绿色高质量发展之路,加快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印发实施碳达峰碳中和实施意见和碳达峰实施方案,绿电装机占比超过86%、发电量占比近90%,西电东送累计外送电力超1.5万亿千瓦时,绿色能源跃升为第一大支柱产业,以新能源电池、硅光伏为引领的电子行业已成为第四大支柱产业。2012年以来,能耗强度累计下降36.9%,碳排放强度超额完成国家下达目标,以年均3.1%的能源消费增速支撑了年均8.3%的经济增长。积极探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路径,以生态文明示范创建助推绿色发展,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20个、国家“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9个,完成九大高原湖泊生态产品价值核算,建立全国首个政府主导的流域“存量”和“流量”生态产品价值核算体系,基本摸清九湖流域生态“家底”。大力推进高原特色农业发展,全省有机产品有效证书2409张、获证组织1717个,均居全国第1位。坚定不移转方式、调结构、优布局,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扎实推进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生态优势正加快转化为发展优势,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绿色底色越擦越亮。

  生态环境问题整改有力有效

  从严从实抓好生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洱海保护治理实现从“一湖之治”向“流域之治”、“生态之治”转变,滇池沿岸违规违建整治取得决定性成效,被列为中央生态环保督察整改成效正面典型案例。不折不扣抓实国家移交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警示片披露问题整改,组织拍摄云南省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警示片,由“被动接受”向“主动排查”、“主动整改”转变。紧盯生态环境重点领域安全隐患,全面排查整治小水电、污水垃圾、农业面源污染、重金属污染等突出问题,强化环境应急管理和处置能力。通过突出问题整治,为全省生态环境保护树立了铁规矩、新标杆,守护绿水青山、铸就金山银山成为共识共为。

  新征程上,我们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深刻认识抓生态环境就是抓云南的永续发展、就是抓子孙后代的民生福祉,坚持“保护为先、治污为重、扩绿为基、转型为要、发展为本”的总体思路,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持续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深入推进九大高原湖泊保护治理,着力补齐城乡“两污”治理短板,创新实现生态产品价值转化,大力发展现代林业,切实抓好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培育壮大绿色产业,推动形成绿色生活方式,有效防范化解重大生态安全风险,坚决筑牢国家西南生态安全屏障,不断绘就七彩云南生态画卷,着力打造美丽中国先行区,努力成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


原文链接:https://sthjt.yn.gov.cn/ywdt/xxywrdjj/202401/t20240119_236781.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三农项目简介 本网招聘 本网概况 联系我们 会员服务 网站地图 免责声明 广告服务 投稿服务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环保民声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本网站索取稿酬。
北京中农时代农业技术研究院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环保民声网 hbjd.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019387、010-80440269、010-69945235
监督电话:18516948318,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敬胜胡同甲3号东侧;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邮箱: qgsndy@163.com 客服QQ : 2909421493 通联QQ : 213552413
北京中农时代农业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