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环保民声网!
当前所在:首页 > 媒体视点

“同心”共建,京津冀三地开出生态共生花

发布时间:2024-01-06 来源: 北京市生态环境局 作者:佚名

  “同心”共建,京津冀三地开出生态共生花

  发言人:市生态环境局综合处处长梁文玥

  各位记者朋友们、观众朋友们:

  大家下午好!我是北京市生态环境局综合处梁文玥。“美丽北京 你我共建”需要集众智、凝合力,重在同心。近年来,京津冀三地共绘生态“同心圆”,开出多彩“共生花”,京畿大地蓝天白云常在、一湾碧水长清、绿色低碳扩容、人与自然共生。

  2023年,京津冀协同发展进入了全面深化拓展新阶段,京津冀生态环境联建联防联治工作蹄疾步稳,三地拧成“一股绳”,下好“一盘棋”,一步一个脚印,共同努力把习近平总书记擘画的宏伟蓝图变成生动实景。

  今天,我用四句话向大家讲述这一年来京津冀三地在生态环境联防联治方面的“同心”故事。

  “同心”布局,朋友圈越来越大

  去年,三地生态环境部门成立京津冀生态环境联建联防联治工作协调小组,今年,我们在此基础上协商成立了京津冀生态协同专题工作组,负责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让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北京生态画卷更加多姿多彩。同时,我们列好清单、精准落实,将联建、联防、联治夯实夯细;将“十四五”时期京津冀生态环境联建联防联治合作框架协议变成一项一项可以落地的具体工作内容,实现了“1+1+1>3”的效果。

  “同心”谋划,涉及领域越来越广

  今年,三地生态环境部门在既有协同机制基础上继续开拓,实现了京津冀环评机构跨区域协同监管、辐射安全协同管理、跨区域生态环境信访举报协同处置、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案件协同办理,以“四合一”铁拳联合提升跨区域生态环境监管能力。同时,“手牵手”开展低碳出行碳减排量核算技术规范编制;在大兴、平谷、顺义等远郊区与毗邻地区开展联合联动执法基础上,以延庆区、张家口市为试点探索建立源头追溯、数据共享、队伍联建等区域执法互助新模式。

  “同心”绘绿,生态底色越来越浓

  空气质量关乎每个人的健康,今年我们完成了空气重污染应急预案修订,对标“十四五”时期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气目标,突出精准、科学、依法治污,对工业企业、施工工地开展绩效分级、实施差异化管控;连续7年共同开展区域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尽最大努力巩固“蓝天白云”成效。水是生命之源,今年,京冀两地签署了官厅水库上游永定河流域水源保护横向生态补偿协议,“保水共同体”新增门头沟区,由密云水库的“两市三区”拓展到密云水库、官厅水库“两市四区”,即密云区、怀柔区、延庆区、门头沟区和张家口市、承德市。11月,官厅水厅迎来了浩浩荡荡的“南迁大军”,数百万只候鸟在此停歇休整,正是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的真实写照。在减污降碳方面,我们发布了全国首个面向车用氢能领域的碳减排方法学,推动交通领域减污降碳;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先进低碳技术、低碳领跑者企业、气候友好型区域和气候投融资等试点,在国家低碳试点城市建设评估中排名第一;朝阳区、昌平区分别获得第七批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称号,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北京市再添两张“国字号”生态名片。

  “同心”发力,重点区域越来越美

  近年来,北京“新两翼”生态环境建设不断取得新成效,北京城市副中心国家绿色发展示范区加速建设,正由“生机勃发”迈向“高质量发展步伐加快”的新阶段,完成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机构系统开发建设,北京城市副中心积极探索多能耦合等实践做法纳入生态环境部减污降碳协同创新实践案例,通州区加快气候投融资试点建设,落实“通武廊”协议携手北三县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绿色成为副中心高质量发展的深厚根基;雄安新区也展开生态环境新画卷,落实白洋淀流域跨省(市)界河流水污染防治工作机制,房山区与保定市涿州市、涞水县联合开展执法检查,三地开展2023年京津冀突发水污染事件联合应急演练,共同保障白洋淀入淀河流水质,淀区野生鸟类增加、生态环境更加“宜居”。

  在工作中,我们深刻感受到了京津冀三地链接的越来越紧密,生态环境治理成效也在出镜率越来越高的蓝天中得到彰显。未来,我们还将在区域绿色低碳发展、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水环境联保联治、联动执法等领域继续深耕,让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在绿水青山中找到归宿,共同绘就山清水秀的三地生态画卷!


原文链接:https://sthjj.beijing.gov.cn/bjhrb/index/xxgk69/zfxxgk43/fdzdgknr2/ywdt28/xwfb/436329449/index.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三农项目简介 本网招聘 本网概况 联系我们 会员服务 网站地图 免责声明 广告服务 投稿服务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环保民声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本网站索取稿酬。
北京中农时代农业技术研究院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环保民声网 hbjd.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019387、010-80440269、010-69945235
监督电话:18516948318,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敬胜胡同甲3号东侧;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邮箱: qgsndy@163.com 客服QQ : 2909421493 通联QQ : 213552413
北京中农时代农业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