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环保民声网!
当前所在:首页 > 媒体视点

《联合日报》:向“绿”而行 ——山东奋力书写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发布时间:2023-08-27 来源: 山东省生态环境厅 作者:佚名

  

  

  近日,在莒南县茶溪川乡村振兴示范区,3万余亩茶园绿意葱葱,生机勃勃。刘祺 摄

  九曲黄河,奔腾东流,激荡齐鲁,动能澎湃。

  去年8月,国务院印发《关于支持山东深化新旧动能转换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意见》,赋予山东深化新旧动能转换、建设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的重大历史使命。

  今年是山东建设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的开局之年。山东牢牢抓住这一重大历史机遇,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施黄河重大国家战略,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高位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全省生态环境质量连创最优水平,绿色发展理念深入人心,山东正奋力书写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多措并举 推进绿色低碳发展行动

  绿色生产加速推进,绿色消费方兴未艾,低碳节能蔚然成风,生态环保融入日常……近年来,山东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绿色越来越成为山东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

  “2022年,山东省PM2.5浓度36微克/立方米、较2017年改善33.3%,优良天数比例73.2%、较2017年(65.1%)提升8.1个百分点,二氧化硫、二氧化氮浓度稳定达到国家一级标准。”山东省生态环境厅党组书记、厅长侯翠荣说,山东“蓝天白云,繁星闪烁”的景象已经从“奢侈品”逐渐变为“日用品”。

  2022年12月,山东省委、省政府高起点谋划推进,出台实施《山东省建设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细化确定160项重点任务,配套制定责任清单、政策清单、项目清单,把建设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各项工作的总抓手,吹响了山东建设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的冲锋号。

  据介绍,《行动计划》充分考虑山东的发展基础和未来发展要求,对深化新旧动能转换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进行全面部署,主要包括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引领农业农村现代化、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等十个方面,按照“长短结合、切实可行”的原则,提出了2025年发展目标,并对每项重点任务都明确了具体指标和量化目标。

  目前,山东正推动打造“1+2+16+N”政策体系:“1”是国发〔2022〕18号文件,“2”是国务院《意见》分工落实方案和全省三年《行动计划》,“16”是各设区市的三年行动计划,“N”是分领域落实举措,力争在建设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的开局起步之年,抓好任务落地落实。

  号角已吹响,蓝图已绘就。从出台三年行动计划,到打造生态环保产业集群,从支持建设低碳城市,到打造低碳社区、工业园区,山东借助“碳”索,成功找到了一条符合省情,又具备创新借鉴意义的绿色低碳发展之路。

  生态优先 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水面碧波荡漾,岸边杨柳垂金,空中群鸟盘旋……滕州市西岗镇九龙湾湿地公园中描绘出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动人景象。往日因曹庄煤矿采煤形成的塌陷地,如今改造为风光旖旎的生态湿地公园,成为附近居民休闲旅游的新去处。

  在西岗镇,还有更多的塌陷地,通过治理变废为宝,成为了“生态聚宝盆”。该镇累计投资1.27亿元,完成水面修复工程20公顷,水产养殖示范区48.7公顷,湿地生态工程35.3公顷,林果采摘工程30公顷,实施九龙湾湿地连片治理,打造了绿树成荫、鸟语花香、亭台水榭、一步一景的城镇后花园。

  说到污染防治,不得不提到五莲县。五莲县是典型的山区县,共有大小山头3300多座,山地丘陵面积达86%。“对此,我们深入实施‘生态强县’战略,探索具有山区特色的绿色崛起之路。”五莲县委书记武光锋说。

  在污染治理之外,五莲县通过创新国企介入撬动社会资本投入等模式,一举将两万多亩荒山全部进行绿化,彻底改变了过去“年年造林不见林、年年栽果不见果”现象。在该区域,五莲县属国企建设了弘丰生态林,通过持续绿化改造,现在已栽植生态林3000亩、黄桃经济林2000亩,真正实现了“荒山变青山、叶子变票子”。

  目前,五莲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近40%,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5个百分点。五莲县先后创建为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中国最美县域、国家园林县城、全国绿化模范县。

  近年来,山东统筹开展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一体化推进修山、增绿、扩湿、整地,着力提升生态系统的质量和稳定性。尤其对泰山、沂蒙山、尼山、沂山和南四湖、东平湖、黄河三角洲等重点生态区域,组织实施生态保护和修复项目210多个,生态修复治理面积超过300万亩,生态系统质量和功能持续增强。

  经过一系列生态治理,一幅青山绿水、天蓝海碧,林深草茂的美丽画卷正在齐鲁大地徐徐展开。

  动能转换 助力绿色产业转型升级

  绿色低碳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主要途径,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离不开项目支撑。

  日前,在菏泽东明石化30万吨/年UPC科技试验工程项目施工现场,各类工程机械开足马力,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启动。据悉,该项目是全球首套UPC技术装置,总投资300亿元,占地2800亩,主要建设年产30万吨原油裂解制烯烃、30万吨UPC烯烃分离、40万吨高密度聚乙烯、35万吨抗冲聚丙烯、20万吨EVA等装置以及配套公用工程设施。

  “目前项目工艺包已基本编制完成,内部道路正有序施工,罐区正在打桩,即将转入大规模施工建设阶段,预计2025年12月建设完成。”该项目负责人说,项目建成后可实现原油到化工品的直接转化,与传统“炼化一体”化工艺相比,生产同等规模的乙烯可以减少原油消耗约60%。

  企业是落实国家政策的主体,只有企业实现了碳达峰碳中和,整个社会才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

  省能源局依托海阳核电一期工程,全面建成全国首个核能居民供暖工程,打造了全国首个核能“零碳”供暖城市。海阳核能供暖工程每个供暖季可替代煤炭消费10万吨,减排二氧化碳18万吨、二氧化硫等大气污染物约3000吨,相当于种植阔叶林1000公顷。

  围绕“双碳”目标,山东港口不断扩大电能、太阳能、LNG、氢能等新能源和清洁能源的研究和应用,港区拥有加氢站1座、智能集卡充换电站2座、加气站5座、汽车充电桩120座,太阳能应用项目11个。

  成绩的取得,离不开一系列有效举措。近年来,山东接续实施两轮“四减四增”三年行动。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实行碳排放和污染物排放减量或等量替代;组织开展近零碳城市、园区、社区示范创建,深入推进国家低碳城市试点建设。创新开展全省碳普惠体系建设,在全国第一个开展重点行业、重点产品全生命周期碳足迹评价。305家发电企业完成全国碳市场第一个履约周期配额清缴,累计成交额占全国58%以上;燃煤电厂超低排放改造全面完成,全省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8381.8万千瓦,光伏发电装机和新型储能并网规模均居全国首位。

  共治共享 构建美丽乡村新格局

  走进青岛市即墨区温泉街道宫家庄村,道路干净整洁、污水管道全覆盖铺设、垃圾集中分类存放,新农村、新气象扑面而来。而在几年前,村里生活垃圾乱堆乱放,一到下雨天,污水和垃圾就随着雨水直接流到河道里。

  变化始于2021年。为了破解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难题,助力乡村生态振兴,即墨区多措并举积极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仅2021年农村环境整治项目就涉及9个镇街26个建制村。“通过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行动,村居环境取得明显改善,村民满意度和幸福感得到进一步提升。”青岛市生态环境局即墨分局负责人说。

  无独有偶。位于淄博市高青县东部的蓑衣樊村,紧邻天鹅湖慢城和黄河安澜湾景区,是引黄济淄工程必经之地。

  过去,沿黄而生的蓑衣樊村,受黄河水浸渍,粮食收成寥寥,村民只能靠种稻打渔为生,产业结构单一,基础设施薄弱,增收途径有限。2011年前后,村民人均收入2000元左右,村集体收入几乎为零。

  近年来,依托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蓑衣樊村改善村容村貌,用好生态资源,发展生态农业、生态旅游,做强绿色产业,实现了由“省级贫困村”到“五面红旗村”的转变,村民吃上了“生态饭”。

  推窗见绿、山林环绕的场景在山东农村越来越多,乡村“气质”越来越好,绿色“家底”越来越厚重。蒙阴获得“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和“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荣誉称号、马踏湖摘取全国首批“美丽河湖”桂冠、灵山湾以综合成绩第一名获评首批国家“美丽海湾”……一个个“美丽乡村”充分彰显齐鲁生态之美、和谐之美,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在基层农村的生动实践。

  如今的山东,绿色低碳发展已是印刻在骨子里的鲜明特征,一批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发展成果,让山东建设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的未来之路更宽广、更精彩。


原文链接:http://sthj.shandong.gov.cn/dtxx/mykhb/202308/t20230824_4399530.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三农项目简介 本网招聘 本网概况 联系我们 会员服务 网站地图 免责声明 广告服务 投稿服务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环保民声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本网站索取稿酬。
北京中农时代农业技术研究院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环保民声网 hbjd.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019387、010-80440269、010-69945235
监督电话:18516948318,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敬胜胡同甲3号东侧;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邮箱: qgsndy@163.com 客服QQ : 2909421493 通联QQ : 213552413
北京中农时代农业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