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环保民声网!
当前所在:首页 > 政策法规

专家解读 | 《山东省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实施方案》

发布时间:2023-07-13 来源: 山东省生态环境厅 作者:佚名

  

  近日,山东省生态环境厅等7部门联合印发了《山东省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山东省生态环境规划研究院相关专家对《实施方案》进行了解读,具体如下。

  “十四五”时期,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进入了以降碳为重点战略方向、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由量变到质变的关键时期。2022年9月,国务院印发《关于支持山东深化新旧动能转换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支持山东在深化新旧动能转换基础上,着力探索转型发展之路,进一步增强区域发展活力动力,努力建设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

  近年来,随着我省持续推进“四减四增”结构调整、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等政策的实施,全省生态环境质量不断改善,产业、能源、运输、农业投入结构不断优化。但我省碳排放量、污染物排放量仍居高位,在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上还有一定差距,实现减污降碳协同增效迫在眉睫。

  基于环境污染物和碳排放高度同根同源的特征,我省出台《实施方案》,统筹碳达峰碳中和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关工作,强化源头治理、系统治理、综合治理,切实发挥降碳行动对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的源头牵引作用,创新政策措施,优化治理路线,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以碳达峰行动进一步深化环境治理,以环境治理助推高质量达峰,助力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

  《实施方案》按照突出协同增效、强化源头防控、优化技术路径、注重机制创新、鼓励先行先试的工作原则,提出到2025年初步形成污染物和碳减排协同增效的新局面,到2030年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取得显著成效等工作目标。

  《实施方案》从源头防控协同、重点领域协同、环境治理协同、管理模式协同和支撑保障等方面提出重点任务措施。一是源头防控协同方面。将碳达峰碳中和要求纳入“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构建分类指导的减污降碳政策体系。严格落实产能、煤耗、能耗、碳排放、污染物排放“五个减量替代”。到2025年,全省绿色出行创建城市中心城区绿色出行比例达到70%。二是重点领域协同方面。推进工矿企业、港口、物流园区和重点行业企业铁路专用线建设。到2030年,新能源汽车新车销售量达到汽车新车销售量的50%左右。通过提升建筑能效水平,清洁取暖改造等方式协同推进建筑领域减污降碳。协同推进种植业、畜牧业、渔业、农产品加工业等节能减排与污染治理。三是环境治理协同方面。实施低VOCs含量原辅材料使用替代,重点行业大气污染深度治理与节能降碳行动。通过用水系统集成优化、工业企业废水分质再生利用等方式实现源头减排。加强沼气、污泥等资源利用,实现末端减排。合理规划污染地块土地用途,推动严格管控类受污染耕地植树造林增汇。四是模式创新方面。基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和碳达峰目标要求,在全省探索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的有效模式。依托济南、青岛、烟台、潍坊4个国家低碳试点城市,开展污染物和温室气体协同减排机制研究。依托现有国家级和省级生态工业园区,打造一批减污降碳产业园区样板。通过政策激励、提升标准、鼓励先进等手段,打造“双近零”排放标杆企业。五是支撑保障方面。主要从实施绿色低碳科技创新工程,完善减污降碳法规标准体系,加强减污降碳协同管理,强化经济政策,提升监测、统计、核查、核算和报告基础能力等方面提出了支撑保障措施。

  可以预见,《实施方案》的发布和实施,将有力推动我省污染物和碳排放协同降低,助力我省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

  

  有关文件:《关于印发山东省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实施方案的通知》

           政策解读 | 《山东省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实施方案》


原文链接:http://sthj.shandong.gov.cn/dtxx/zcjd/202306/t20230625_4357275.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三农项目简介 本网招聘 本网概况 联系我们 会员服务 网站地图 免责声明 广告服务 投稿服务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环保民声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本网站索取稿酬。
北京中农时代农业技术研究院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环保民声网 hbjd.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019387、010-80440269、010-69945235
监督电话:18516948318,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敬胜胡同甲3号东侧;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邮箱: qgsndy@163.com 客服QQ : 2909421493 通联QQ : 213552413
北京中农时代农业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