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环保民声网!
当前所在:首页 > 通知公告

山东省生态环境厅2022年度法治政府建设情况报告

发布时间:2023-03-05 来源: 山东省生态环境厅 作者:佚名

  

  2022年,山东省生态环境厅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践行习近平法治思想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全面落实党中央关于全面依法治国的决策部署和省委依法治省工作要求,生态环境法治政府建设全面提升。   

  一、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牢固树立法治理念

  始终把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作为长期坚持的首要政治任务,不断增强法治政府建设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行动自觉。2022年省生态环境厅党组印发《山东省生态环境厅2022年度法治政府建设工作要点》,将法治政府建设重点工作纳入对各市生态环境局绩效考核,法治政府建设与生态文明建设、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统筹谋划、一体落实。厅党组印发《关于明确领导干部述法工作有关要求的通知》,厅主要负责同志切实履行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严格落实法律顾问、公职律师制度,参加相关案件研究,出具专项法律意见建议。

  二、全面推动地方法规体系构建,强化依法行政支撑

  2022年出台的《山东省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条例》将危废全过程监管等举措,修订的《山东省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条例》将机动车超标排放联合执法和鼓励使用新能源机动车等举措写入立法。科学谋划2023—2027年地方立法规划建议项目,积极组织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条例、噪声污染防治条例、辐射污染防治条例等立法前期研究工作。制定印发了《山东省高耗能高排放建设项目碳排放减量替代办法(试行)》《山东省省级生态工业园区管理办法》等5个行政规范性文件,承办了《山东省“无废城市”建设工作方案》《山东省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管理规定(试行)》2个省政府重大行政决策事项。

  三、创新环境执法方式,严格规范依法行政

  不断优化执法方式,突出“执法+服务”理念。一是开展生态环境执法大练兵,大练兵总成绩荣膺全国第一。二是创新执法工作机制,违法犯罪线索全过程联合发现等3项机制被生态环境部转发全国。三是建设综合执法智慧监管系统,实行表单式执法,实现全员、全业务、全流程系统规范闭环管理。四是全面推行以企业环境信用评价为基础的差异化执法方式,常态化落实监督执法正面清单制度,对正面清单企业以非现场检查为主,全省正面清单企业数量居全国前列。五是创新打造大数据“智慧监管”+问题整改“云端审核”非现场执法新模式。六是联合省检察院、省公安厅开展深入打击危险废物环境违法犯罪和自动监测数据弄虚作假违法犯罪行动。

  四、优化法治营商环境,持续释放服务“温度”

  一是优化审批服务。推进环评审批提质增效,建立部省市三级环评服务重大项目清单和管理台账,提前介入、“一对一”服务。扩大环评“打捆”审批范围,督促产业园区开展跟踪监测并向社会公开。二是打造高效便民服务。实行机动车环保检验“交钥匙”服务,惠及全省1410家机动车排放检验机构。推广非道路移动机械编码登记“零跑腿”服务。联合法院深入开展“企业环保法律服务日”活动,全省各级共举办活动323场次,接待企业1108家,打造了与企业沟通交流的“绿色通道”。三是突出执法为民服务。修订生态环境行政处罚裁量基准,增加修正裁量系数,降低处罚金额,对11种违法行为不予处罚,5种违法行为从轻或减轻处罚,给予企业容错纠错空间。

  五、积极开展多元普法,推动法治理念深入人心

  印发年度普法工作计划和普法责任清单,推动落实“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组织开展《噪声污染防治法》《山东省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条例》等法律法规的专题培训及知识竞赛。在抖音平台直播宣传《排污许可管理条例》,1万余家企业观看。在世界环境日、全国低碳日宣传活动集中对生态环境法律法规进行全面宣传。开展送法入企活动,全省发放服务手册14万册。开展生态环境安全第二轮“万企全员警示”活动,226万余人观看。

  省生态环境厅法治政府建设工作还存在生态环境法治文化推动不够深入、整体执法能力还需进一步提高等问题。下一步,省生态环境厅将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导,不断优化法治环境,推动法治政府建设走深走实。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是强化生态环境立法能力建设。积极配合立法机关推动《山东省生物多样性保护条例》出台,为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法制保障。二是提高综合执法能力。深入开展生态环境综合执法,依托企业环境信用评价实施差异化执法,加大行政边界联合执法,大力推行非现场执法。三是加强环境法治宣传。推动法治文化基地建设,将普法工作贯穿我省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始终,不断提高全社会环境保护法治意识。


原文链接:http://sthj.shandong.gov.cn/zwgk/gsgg/202302/t20230224_4251494.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环保民声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本网站索取稿酬。
北京中农时代农业技术研究院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环保民声网 hbjd.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019387、010-80440269、010-69945235
监督电话:18516948318,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敬胜胡同甲3号东侧;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邮箱: qgsndy@163.com 客服QQ : 2909421493 通联QQ : 213552413
北京中农时代农业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