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环保民声网!
当前所在:首页 > 媒体视点

《大众日报》:一个生态文明示范区的绿色账本

发布时间:2023-02-18 来源: 山东省生态环境厅 作者:佚名

  

  日照市东港区创建省级“两山”基地近日通过审核。这是该区继国家级生态文明示范区后,获得的又一块绿色金字招牌。对此,东港区委书记刘祥龙表示:“越是要强招引、推项目、兴产业,在环保上越是不能含糊,要算好生态这本账。”
加与减
生态建设里的民生账
去年底,东港区一口气启动了十多项生态文明建设工程,总投资不下两亿元。
虽然政府钱袋子吃紧,但东港区对生态文明建设从来“不差钱”。数据统计,近年来,东港区累计投入20多亿元,实施了生态补水、雨污分流改造、碧海行动等一系列生态修复工程。仅2021年,用于生态环保的投入就达5.15亿元。全区新建83处公园绿地、45处林荫停车场,31条道路得到绿化提升,完成527个居住小区雨污分流改造、12处城市黑臭水体整治、98个村的污水治理,新增造林面积1.6万亩。
有了生态投入的加法,排放、能耗的减法顺理成章:去年,东港区饮用水水源地达标率100%,PM2.5均值27μg/m3,空气质量优良率89.2%。
“这里原先计划建一个高端商业楼宇集群,后来改成了绿色文化广场。”站在日照老城区核心地带——海曲印象文化广场的图书馆顶楼,望着大片的景观绿地,东港区住建局局长李芳叶算了一笔账,“搞绿化、美化,上民生项目,政府要多投入1.5亿元。如果全部用来引进商业楼宇项目,每年税收不下1亿元。”
为什么要做这样一笔“赔本买卖”?东港区委、区政府认准一个理:舍了财政收入,赚的是生态大局,换取的是群众幸福指数。
去冬今春,东港区涛雒镇小草坡村村民王运江没再为取暖的事烦恼。原来,村里争取了上边政策,在94户村民中搞“光伏+电代煤”试点,不但减少了碳排放、降低了取暖成本,操作起来也方便。“什么时候想开暖,遥控器一按就行,不必再半夜起来添煤,不用惦记着掏炉灰,更不用担心一氧化碳中毒。”
生态环境建设带来的幸福感,实实在在,看得见、摸得着。
进与退
算清产业选择账
投资上千万元的项目,因为有一项环评指标不过关而被婉拒。这在东港区并不鲜见。
“现在无论是上项目还是发展产业,都要先看环评、看环保指标。”东港区招商投资促进中心工作人员李林说。东港区对新上项目,严把生态环评关、质量效益关,对不符合产业引进政策、不符合环境功能区划、不符合亩均效益底线的一律说“不”。
“这里的水好、土好,产的蓝莓滋味浓、口感好、价格高!”东港区陈疃镇水陈坡村村民许振华说。
陈疃镇山多、石头多。十多年前,依靠丰富的石头资源,陈疃镇不少山头长出了石材加工作坊。“那时候,一年靠打石头能赚五六万元。”许振华回忆。
村民赚了钱,原本绿色的山坡却变得千疮百孔,石材加工形成的污水更是污染了附近的河流。为保护生态,东港区毅然将石材企业全部关停,200多位石材加工从业者转行,干起茶叶和特色林果种植业。“村里在山上种了好几百亩蓝莓,每年收入上千万元,一点不比打石头挣得少。”
数据显示,几年来,东港区陆续关停取缔“散乱污”企业59家,深度治理建材企业19家,1096台燃煤锅炉全被拆除。
如何把生态优势转化为战略新兴产业集群发展的优势?这是东港区一直在思考和实践的课题。
距离海边2公里,投资11.75亿元的日照开元森泊度假乐园项目即将竣工,主打水上亲子游、亲子度假。该项目不但与周边景观景点业态互补,还将众多山、海休闲旅游项目串联,形成一条城乡互动、山海共融的全新休闲产业链条。
在推动污染产业转型的同时,东港区把环境友好型产业作为招商引资的主攻方向,吸引了一批高端高质项目落地投产,并出台政策支持企业推动科技创新、延伸产业链、培育经济增长点,重点打造航空、旅游、电子信息、数字经济等新型产业集群。
去年以来,东港区吸引华为空间智能、太古工业装备、日照国金中心等创新型项目69个,计划总投资110亿元。其中,投资1.5亿元的山东力山特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落地后,致力于智能(无人)起重机、工业除尘、烟气脱硫脱硝、重金属脱除、工业污水治理与金属酸洗废酸再生研发制造,完全投产后年产值可达6.8亿元,成为东港工业的又一增长极。
数据显示,去年,东港区港口经济、钢铁制造、航空及信息技术等八大绿色产业链产值达到620亿元,高新技术产值同比增长12%。良好的生态环境形成的绿色产业孵化效应正在不断显现。


原文链接:http://sthj.shandong.gov.cn/dtxx/mykhb/202302/t20230214_4243873.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三农项目简介 本网招聘 本网概况 联系我们 会员服务 网站地图 免责声明 广告服务 投稿服务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环保民声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本网站索取稿酬。
北京中农时代农业技术研究院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环保民声网 hbjd.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019387、010-80440269、010-69945235
监督电话:18516948318,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敬胜胡同甲3号东侧;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邮箱: qgsndy@163.com 客服QQ : 2909421493 通联QQ : 213552413
北京中农时代农业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