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环保民声网!
当前所在:首页 > 环保时评

突出环境应急事件处置横向联动 强化“空、地、水”一体化纵向衔接----辽源市突发生态环境事件应急执法演练成效显著

发布时间:2022-12-09 来源: 吉林省生态环境厅 作者:佚名

  长期以来,辽源市生态环境部门高度重视突发生态环境问题应急处置工作,结合辖区内生态环境保护重点领域、重点区域特点,不断摸索拓展应急处置办法,探求完善应急处置长效机制,秉持“平战结合、以练为战、实战强兵”的练兵理念,坚持将开展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执法演练作为全面提高突发生态环境事件应对能力的务实举措、检验生态环境应急执法机制响应水平的重要手段、持续提升执法能力、打造环保铁军“主力军”的重要平台。10月20日,辽源市生态环境局首次会同市水利局、市农业农村局、市疾控中心、市水务集团等四部门,联合开展了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执法演练活动,市生态环境局局长姜俊同志、支队长杨晓军同志及各参演单位主要领导、分管领导现场观摩。

  

  

  精心设计演练脚本,推进应急执法演练取得实效。

  脚本是保障演练成功的重要基础。根据以往突发生态环境事件处置经验,结合当地工作实际需要,本次演练场地设置在杨木林水库取水口上游5公里处,以模拟水面上漂来大面积不明液体漂浮带、极有可能引发水质污染的突发环境事件为演练背景,以“全过程、全链条”开展应急执法为演练方式,以确保水库饮用水水质安全为演练目的。市生态环境局接到杨木水库管理办公室预警电话后,立即向局主要领导报告,环保执法支队迅速响应,成立环境应急执法指挥部,调配专家统筹处置力量,组织开展相关工作,下达应急执法处置命令。事发3小时后,经过各部门卓有成效的努力,不明漂浮带被成功打捞清理,油污漂浮带围截工作基本完成,经过监测,水源地水质恢复正常,造成的环境污染基本消除,本次事故应急响应终止,环保执法支队配合水库管理中心做好打捞污染物后续处理工作,防止造成二次污染。

  注重发挥联动作用,夯实应急事件处置基础。

  “险情就是命令”,各部门“闻令而动”,在收到突发环境事件通知后,按照饮用水水源地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机制,分工协作,第一时间开展处置工作。市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支队、市农业综合行政执法支队、市水利局水库管理中心、水务集团、市疾控中心等5支队伍,按照既定的《辽源市杨木水库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成立水库地面监控中心调度组、2个无人机巡察组、4个地面巡查组、污染物调查组、污染物控制组、风险防范组、现场监测组、后续处置组,各司其职,确保突发事件得到及时妥善处置。各部门间强化横向联合,统筹执法资源,检验了各单位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力量、任务划分、组织保障及物资、装备、器材的准备情况,突显了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合力,为进一步探索完善部门联动机制提供了可供参考的科学依据。

  加强非现场监管手段运用,助力综合执法能力提升。

  辽源市生态环境保护综合执法支队参演人员全部身着新式执法服装,投入到应急处置的“主战场”,发挥了铁军“主力军”作用,展示了“首战有我”的优良作风和“文明执法”的精神风貌。同时,运用无人机及水库地面监控系统等非现场执法手段开展巡查及违法问题调查取证工作,推进“空、地、水、”一体化纵向衔接。2名无人机操作人员按照指挥部要求,设置不同路线,在不同高度和位置定点、定高飞行,地面监控中心与无人机实时数据联动,实时拍摄影像,并将影像信号通过卫星4G网络同步传送回到地面监控中心,实现了对应急处置现场人员的“可视化”指挥。环境应急监测人员布设点位,利用便携式快速监测设备,通过即时监测现场水面油污种类和浓度,分析和研判库区环境受污染程度,实现“测管同步”,为下一步应急处置决策提供有力技术支撑。

  

  

  

  开展突发生态环境事件应急演练,是不断提高应急执法处置水平的大胆尝试,是在进一步提升生态环境综合执法能力上迈出的关键一步。通过组织应急演练,使全市饮用水水源地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预案更加完善,更加具有针对性、可行性和可操作性。无人机、走航船、在线监控等非现场执法手段的充分运用,彰显了智慧辅助设备在执法实践中不可替代的作用,显著提升了环境突发事件处置的能力和效率。辽源市生态环境部门将以成功举办这次应急执法演练为契机,扎实推进执法队伍规范化建设。力求执法能力再提高,执法方式再优化,执法效能再提升,为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助力生态强省建设贡献执法力量。


原文链接:http://sthjt.jl.gov.cn/ztzl/jlssthjbhzhzfj/ywjx/202210/t20221031_8613153.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三农项目简介 本网招聘 本网概况 联系我们 会员服务 网站地图 免责声明 广告服务 投稿服务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环保民声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本网站索取稿酬。
北京中农时代农业技术研究院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环保民声网 hbjd.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019387、010-80440269、010-69945235
监督电话:18516948318,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敬胜胡同甲3号东侧;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邮箱: qgsndy@163.com 客服QQ : 2909421493 通联QQ : 213552413
北京中农时代农业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