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环保民声网!
当前所在:首页 > 政策法规

关于《重庆市生态环境监测“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的解读

发布时间:2022-09-02 来源: 重庆市生态环境局 作者:佚名

  

  

  关于《重庆市生态环境监测“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的解读

  2022年8月,重庆市生态环境局印发《重庆市生态环境监测“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渝环〔2022〕98号,以下简称《规划》),现解读如下:

  一、背景及依据

  生态环境监测是生态环境保护的基础,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支撑。“十四五”时期,生态环境质量改善进入了由量变到质变的关键时期,面向更加艰巨复杂的污染防治攻坚任务和日新月异的现代科技发展,监测服务供给、体制机制、基础能力还存在诸多短板和挑战,一些关键环节和新兴领域的监测支撑薄弱甚至空白,亟需进一步巩固和拓展。根据《“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生态环境监测规划纲要(2020—2035年)》《“十四五”生态环境监测规划》《重庆市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等,制定本《规划》。规划期为2021—2025年。

  二、编制过程

  《规划》编制历经前期调研、技术要点编制、组织起草、征求意见、专家论证等程序。启动以来先后召开19次规划相关会议,组织开展22轮集中编写。《规划》先后3次征求有关市级部门、四川省生态环境厅、各区县(自治县)、公众意见,根据反馈意见修改完善后,通过市生态环境局局务会审议。

  三、主要内容

  《规划》共14个方面50部分内容,第一方面至第二方面,总结分析了我市生态环境监测现状与形势,提出“十四五”期间我市生态环境监测总体要求;第三方面至第十方面,提出生态环境监测8大业务领域、28项重点工程任务;第十一方面至第十二方面,提出生态环境监测产学研用创新发展和现代化引领;第十三方面至第十四方面,提出工程项目和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学笃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深化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重庆提出的营造良好政治生态,坚持“两点”定位、“两地”“两高”目标、发挥“三个作用”和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重要指示要求,认真落实市第六次党代会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融入和服务新发展格局,面向山清水秀美丽之地建设目标,落实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和减污降碳协同增效要求,坚持“支撑、引领、服务”基本定位和精准、科学、依法治污工作方针,以监测先行、监测灵敏、监测准确为导向,以更高标准保证监测数据“真、准、全、快、新”为根基,以健全科学独立权威高效的生态环境监测体系为主线,巩固环境质量监测、强化污染源监测、拓展生态质量监测,扎实推进生态环境监测从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能型跨越,系统提升生态环境监测体系与监测能力现代化水平。

  (二)目标指标。

  到2025年,政府主导、部门协同、企业履责、社会参与、公众监督的“大监测”格局成熟定型,全市“1+4+36+N”科学、独立、权威、高效的生态环境监测体系基本建成。建成要素统筹、规范统一、天地一体、上下协同、信息共享的“西部领先、全国一流”生态环境监测网络,生态环境监测现代化建设取得新成效,实现精准支撑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目标。

  (三)重点任务。

  一是着眼发展需要,加快开展碳监测评估,开展试点工作,提升技术能力。二是强化协同控制,深化大气环境监测,重点拓展大气颗粒物组分和光化学监测,加强污染来源解析。三是拓展“三水”统筹,增强水生态环境监测,重点提升地表水环境监控监管能力、建设三峡库区生态环境综合监测研究示范站,突出水生态监测评价。四是围绕风险防范,完善土壤和地下水监测,健全分级分类监测网络。五是突出人居健康,推进声、辐射和新污染物监测,开展不同程度试点示范。六是提升系统观念,拓展生态质量监测,开展生态质量指数(EQI)监测评价。七是深化测管协同,强化污染源和应急监测,平战结合提升能力。八是夯实质量根基,推动监测数据智慧应用,提升监测大数据应用水平。九是瞄准科技攻关,推动产学研用创新发展,打造特色鲜明实验室。十是坚持深化改革,围绕“两站三线”(监测中心站、三峡库区生态环境综合监测研究示范站,质控线、应急线、实验室安全线)、区县监测能力“一站一策”重点工作,带动全市监测能力提档升级,推进生态环境监测现代化。

  

  

  政策原文:

   重庆市生态环境局关于印发《重庆市生态环境监测“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的通知


原文链接:http://sthjj.cq.gov.cn/zwgk_249/zfxxgkml/zcjd/wzjd/202208/t20220829_11047497.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三农项目简介 本网招聘 本网概况 联系我们 会员服务 网站地图 免责声明 广告服务 投稿服务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环保民声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本网站索取稿酬。
北京中农时代农业技术研究院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环保民声网 hbjd.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019387、010-80440269、010-69945235
监督电话:18516948318,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敬胜胡同甲3号东侧;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邮箱: qgsndy@163.com 客服QQ : 2909421493 通联QQ : 213552413
北京中农时代农业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