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环保民声网!
当前所在:首页 > 法纪通报

云南省生态环境厅关于2022年6月22日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拟审查情况的公示

发布时间:2022-06-23 来源: 云南省生态环境厅 作者:佚名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程序及信息公开要求,经审议,我厅拟对以下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作出审批意见,现将有关情况予以公示。

  联系电话:0871-64103332、0871-64667476、0871-68226553(省投资项目审批服务中心受理窗口) 公示期:5个工作日

  听证权利告知: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自公示起五日内申请人、利害关系人可提出听证申请。

  通讯地址:昆明市西山区广福路商业中心A9栋  传    真:0871-64123089    邮编:650028

序号 

项目名称 

建设地点 

建设单位 

环评机构 

项目概况 

主要环境影响及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 

云南省滇中引水二期配套工程 

丽江市、大理州、楚雄州、昆明市、玉溪市、红河州 

云南省滇中引水工程建设管理局 

云南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 

工程任务以城镇生活与工业供水为主,兼顾农业和生态用水。工程向34个受水区供水,包括32个直接受水区、2个间接受水区,共涉及36个县(市、区)。2030年工程多年平均供水量26.23亿m3(渠首水量);2040年工程多年平均供水量34.03亿m3(渠首水量),其中供给城镇生活9.34亿m3、工业12.95亿m3,供给农业灌溉5.02亿m3,向湖泊环境补水6.72亿m3。工程共布置各级干支线155条,其中干线31条,分干线82条,支线42条,线路全长1719.58km。共布置539个输水建筑物,其中明渠(暗涵)77条、管道317条、倒虹吸34条、隧洞69条、渡槽24。工程建设调蓄水库 1 座(中村水库),总库容 530 万 m³。工程共设置提水泵站50座(新建、改扩建泵站49座,利用已建泵站1座),总装机156.97MW。工程总工期 65 个月,工程总投资300.35亿元,其中环保投资90758.67万元。 

一、项目主要环境影响 

(1)陆生生态:工程建设占地总面积3780.46hm2,占评价区总面积的1.87%。占用面积最大的植被景观类型为水田、暖温性针叶林和旱地,占用比例分别为评价区同类型面积的3.65%、2.28%和0.90%。工程占地造成评价区生物生产力减少33240.86t/a,生物量损失103693.32t,分别为评价区总生产力的1.99%和总生物量的2.02%。工程占地不会对评价区景观组成和结构、生态系统功能和完整性产生明显影响。工程建设将导致部分植物个体数量减少,但受影响的植物均为区域常见植物种类,在评价区广泛分布,工程建设不会导致评价区物种种群结构、区系特征的明显改变,采取避让和圈地保护等措施基础上,工程建设不会对重点保护植物及名木古树造成影响。工程施工噪声、人员活动和污染可能对动物活动产生一定影响,工程占地将导致动物生境减少,但影响较小。在加强施工监管,水质保护、禁止购买、捕捉和食用野生珍稀濒危动物等措施的基础上,工程建设不会对珍稀濒危保护动物产生明显影响。 

(2)水生生态:工程建成后,可有效改善受水区河道生态环境,底栖动物和水生高等植物多样性将会有所提高,有利于鱼类繁殖和摄食,促进鱼类生长。同时由于生态流量得到保障、水量的增加和水质的改善,对于改善其水生生物的栖息环境是有利的。通过分析,金沙江上游鱼类入侵输水管线及受退水区的可能性很小,不会产生生物入侵影响。工程对受退水区鱼类生境、鱼类区系组成、鱼类繁殖、渔业资源、珍稀保护鱼类、鱼类“三场”的影响较轻。 

(3)地表水环境:施工期废污水主要包括混凝土拌和废水、机修含油废水、施工人员生活污水等,由于施工区分散、排放强度低,根据受纳水体水质目标,采取处理措施后达标排放或回用,对地表水环境影响较小。工程运行后,滇中引水置换了当地水资源城镇生活、城镇工业供水,将被城市挤占的当地用水归还农业和生态用水,调蓄水库共配置4.88亿m³生态水量,在落实水污染防治补充规划和本报告提出的下泄措施后,将大幅增加受退水区生态水量,有力改善受退水区水生态水环境质量。根据《滇中引水工程受退水区水污染防治补充规划(2019-2040年)》,设计水平年,滇中引水受水区各退水河流均实现了“增水减污”。本报告根据滇中地区各受退水小区的实际情况差异,重点围绕“十四五”水质目标提升至II类的退水河流和受退水小区,对污染负荷和排污系数进行了进一步复核。经复核后,与现状相比工程受退水河流氨氮、COD、TP入河量均有较大规模削减。本工程通水后,在严格落实水污染防治补充规划及地方政府制定的有关水污染防治措施后,退水区河流总体上可以满足水质目标要求。工程实施后,随着相对优质的金沙江水源源不断地进入各充蓄水库,库区水资源条件得到有效恢复和补充、水体自净能力得到提高、水环境质量得到有效改善,各充蓄水库的富营养化程度均得到不同程度的减缓和改善。滇中引水工程水源水温较低,对充蓄水库的入流水温及水库水温结构造成一定的低温水影响,经预测5-7月作物生长季出库水温均不低于14℃,且各调蓄水库的灌片内绝大部分改造为高效节水灌溉方式,因此影响较小。 

(4)地下水环境:本工程隧洞较多,但大部分隧洞规模较小,影响半径小,周边没有地下水保护目标。经预测分析,本工程10条隧洞施工会对周边18个村组的生产生活用水产生影响。施工期出现影响后,通过采取应急供水和替代水源措施保障受影响的群众生产生活用水,总体上本工程对地下水环境的影响较小。此外隧洞施工期排水量较大,悬浮物含量高、pH值较高,采取絮凝沉淀池处理后,根据受纳水体水质目标,达标排放或引至敏感水体下游排放,可以有效减小对地表水环境的影响。 

(5)环境空气、噪声、固废:经预测,输水线路区江品甸、新街、中普连棚等117个居民点,弃渣场周边龙虎村,生产生活区周边小王寺、大庙、徐营、新民村、乌龙小村、茶树、摩梭村、大山坳、小山坳、杨宝庄、蔡家屯11个居民点,存在噪声超标情况,需通过选用低噪声设备、合理安排施工时间等措施,降低施工噪声影响;施工道路附近的南七场、天桥营、鸡鸣村等20个居民点均存在昼间噪声超标现象,考虑设置隔声屏障或采取必要的经济补偿。工程施工及交通运输均存在较大的扬尘污染,在采取相应的环保措施后可得到有效减缓,随着施工的结束,这些影响也将消失。本工程共布设365个生产生活区,施工期生活垃圾产生量约7.02万t,在采取收集、清运等措施后,对周边环境影响较小。 

(6)环境敏感区:在采取环保措施基础上,工程建设不会对牟定白马山、楚雄三峰山、双柏白竹山、华宁登楼山4个自然保护区的保护对象、结构和功能完整性产生严重不利影响;不会对巍山红河源国家地质公园结构完整性造成影响;不会对长桥海国家湿地公园湿地生态系统产生影响;不会对工程涉及的23处水源保护区造成显著影响。工程建设将对化佛山、昙华山、紫溪山、抚仙-星云湖泊、秀山、锦屏山、异龙湖7处风景名胜区的景观环境质量造成一定不利影响;对云南东山国家森林公园植被和功能造成一定不利影响;对生态保护红线面积和功能造成一定不利影响。 

二、项目预防及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 

(1)陆生生态:优化工程布置,减少临时占地,尽可能缩小作业面,临时占地尽量避免占用自然植被;在人员活动较多和较集中的施工营地,设置自然保护、环境保护的警示牌,提醒人们依法保护自然环境和生物多样性;对禄丰干线附近的龙棕进行圈地保护,施工中注意避让、严禁破坏;对通海县河西镇解家营村工程附近的黄连木古树,进行挂牌保护;工程建设要永久性的和临时性占用一部分耕地、森林等,使这些资源受到损失,因此必须按照国家相关土地补偿标准予以补偿;对工程征占地区域,开展植物植被修复措施,植物应选用当地乡土物种。 

(2)水生生态:加强宣传保护教育及施工管理,严禁施工人员捕捞鱼类,严禁开展破坏河流、湖库水生生态环境的行为;在49座调蓄水库出库的管线接口处设立拦鱼网;水库坝下生态用水按枯季不低于坝址多年平均径流量的10%,汛期不少于多年平均天然径流量的30%下放;加强受水区的渔政管理,提高渔政部门的执法力度。 

(3)地表水环境:对施工期废污水采取措施处理后尽量回用,不能回用的部分达标排放,涉及水源保护区等敏感水体的采用管道引至下游排放;采取以新带老措施,对18座充蓄水库设置生态流量下放措施;严格实施《滇中引水工程水污染防治补充规划(2019年-2040年)》,保障受退水区水质达标;明渠和输水河道应按照《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管理规定》划定水源保护范围,并在两侧修建栅栏隔离屏障;根据区域污染负荷、水质现状和水质目标,结合国家、云南省最新污染防治要求,建议对渔泡江、曲江流域及九湖流域进一步加强污染防治工作;对现状不达标充蓄水库开展达标治理、饮用水水源地规范化建设、饮用水水源地环境综合整治等,保证饮用水水源安全;通过采取有针对性的污染防治措施,以有效削减、控制水污染源,改善输水河道水质,确保滇中引水通水前各输水河流达到相应水质目标。 

(4)地下水环境:隧洞施工过程中,根据工程区岩溶地下水的特点,对地下水遵循“先探后掘,以堵为主、堵排结合,分级治理、突出重点”的总体处理原则;按照“因地制宜、因土制宜、因水制宜及因需制宜”的原则,选择可行的替代水源方案,针对受影响村组当地水资源条件,采取机井、引水、自来水、水窖等水源替代工程措施,并辅以应急供水措施,保障当地居民生产生活用水。 

(5)环境空气、声环境、生活垃圾:合理安排施工强度,合理布置机械设备,避免在同一地点集中布置过多强噪声设备;对受影响人数较多且超标严重的工段,采取设置移动式声屏障;配备洒水车,由专人负责洒水,非雨日早、中、晚在施工区、施工道路、弃渣场运输道路等地来回洒水,以减少扬尘,缩短粉尘扩散距离和控制粉尘污染范围;生产生活区设置移动式垃圾收集桶、水泥抹面垃圾池,委托环卫部门定期清运至所在县区生活垃圾填埋场的处置措施。 

(6)环境敏感区:进一步优化施工布置,减少敏感区内工程占地;开工前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办理敏感区用地手续;施工过程中注意保护好表层土壤,用于施工结束后施工迹地的恢复;加强施工人员宣传教育;加强用火监管,开展森林火灾的防控工作;严格施工管理,做好施工“三废”处理,采用低噪声施工机械、设备和工艺,采取洒水、清扫等措施降低大气、噪声影响;对工程临时占地区进行植被恢复,对永久占地区进行景观设计,植被恢复禁用外来物种;加强敏感区周边隧洞施工涌水监控;开展生态监测等措施。 

(7)环境风险:对水源保护区内永久道路采取路面径流收集并修建事故池;强化隧洞排水处理设施的运行管理,严格按照设计要求添加混凝剂、絮凝剂、柠檬酸,及时对沉淀池进行清淤,在进口处安装流量计,在清水池安装pH自动检测仪;在隧洞开挖前必须修建完成沉淀池及外排管道,安排专人对管道沿线进行巡查,发现管道破损等事故及时处置;制定突发水质污染事故应急预案,建立水质自动监测系统,一旦发生突发性水污染事故,根据影响范围,迅速停止取、供水,及时上报事故相关信息。 

三、公众参与情况 

2019年10月-2020年3月,建设单位在省级和州(市)级政府网站开展了首次公示,同时在受水区发放调查问卷1568份。2021年7月,建设单位组织相关单位通过网络平台、报纸及现场张贴公示的形式进行了公众参与第二次信息公示(征求意见稿),报纸公示选取云南省受众面广、认知度高的主流媒体云南日报作为载体,公示时间分别为 2021年7月7日-2021年7月20日。总体而言,公众对滇中引水二期工程建设的认知度是较高,公众对工程建设均持支持态度,无反对意见。建设单位对公众参与调查过程中公众反馈的意见和建议进行了整理,评价单位在报告书中对公众反馈的意见均予以采纳。建设单位按照要求编制了公众参与说明。 

四、建设单位或地方政府部门所作出的相关承诺文件 

云南省滇中引水二期工程有限公司《关于组织编制滇中引水二期配套工程有关线路对周边泉点井等影响对象供水保障措施实施方案的承诺》 

-->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程序及信息公开要求,经审议,我厅拟对以下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作出审批意见,现将有关情况予以公示。

  联系电话:0871-64103332、0871-64667476、0871-68226553(省投资项目审批服务中心受理窗口) 公示期:5个工作日

  听证权利告知: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自公示起五日内申请人、利害关系人可提出听证申请。

  通讯地址:昆明市西山区广福路商业中心A9栋  传    真:0871-64123089    邮编:650028

序号 

项目名称 

建设地点 

建设单位 

环评机构 

项目概况 

主要环境影响及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 

云南省滇中引水二期配套工程 

丽江市、大理州、楚雄州、昆明市、玉溪市、红河州 

云南省滇中引水工程建设管理局 

云南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 

工程任务以城镇生活与工业供水为主,兼顾农业和生态用水。工程向34个受水区供水,包括32个直接受水区、2个间接受水区,共涉及36个县(市、区)。2030年工程多年平均供水量26.23亿m3(渠首水量);2040年工程多年平均供水量34.03亿m3(渠首水量),其中供给城镇生活9.34亿m3、工业12.95亿m3,供给农业灌溉5.02亿m3,向湖泊环境补水6.72亿m3。工程共布置各级干支线155条,其中干线31条,分干线82条,支线42条,线路全长1719.58km。共布置539个输水建筑物,其中明渠(暗涵)77条、管道317条、倒虹吸34条、隧洞69条、渡槽24。工程建设调蓄水库 1 座(中村水库),总库容 530 万 m³。工程共设置提水泵站50座(新建、改扩建泵站49座,利用已建泵站1座),总装机156.97MW。工程总工期 65 个月,工程总投资300.35亿元,其中环保投资90758.67万元。 

一、项目主要环境影响 

(1)陆生生态:工程建设占地总面积3780.46hm2,占评价区总面积的1.87%。占用面积最大的植被景观类型为水田、暖温性针叶林和旱地,占用比例分别为评价区同类型面积的3.65%、2.28%和0.90%。工程占地造成评价区生物生产力减少33240.86t/a,生物量损失103693.32t,分别为评价区总生产力的1.99%和总生物量的2.02%。工程占地不会对评价区景观组成和结构、生态系统功能和完整性产生明显影响。工程建设将导致部分植物个体数量减少,但受影响的植物均为区域常见植物种类,在评价区广泛分布,工程建设不会导致评价区物种种群结构、区系特征的明显改变,采取避让和圈地保护等措施基础上,工程建设不会对重点保护植物及名木古树造成影响。工程施工噪声、人员活动和污染可能对动物活动产生一定影响,工程占地将导致动物生境减少,但影响较小。在加强施工监管,水质保护、禁止购买、捕捉和食用野生珍稀濒危动物等措施的基础上,工程建设不会对珍稀濒危保护动物产生明显影响。 

(2)水生生态:工程建成后,可有效改善受水区河道生态环境,底栖动物和水生高等植物多样性将会有所提高,有利于鱼类繁殖和摄食,促进鱼类生长。同时由于生态流量得到保障、水量的增加和水质的改善,对于改善其水生生物的栖息环境是有利的。通过分析,金沙江上游鱼类入侵输水管线及受退水区的可能性很小,不会产生生物入侵影响。工程对受退水区鱼类生境、鱼类区系组成、鱼类繁殖、渔业资源、珍稀保护鱼类、鱼类“三场”的影响较轻。 

(3)地表水环境:施工期废污水主要包括混凝土拌和废水、机修含油废水、施工人员生活污水等,由于施工区分散、排放强度低,根据受纳水体水质目标,采取处理措施后达标排放或回用,对地表水环境影响较小。工程运行后,滇中引水置换了当地水资源城镇生活、城镇工业供水,将被城市挤占的当地用水归还农业和生态用水,调蓄水库共配置4.88亿m³生态水量,在落实水污染防治补充规划和本报告提出的下泄措施后,将大幅增加受退水区生态水量,有力改善受退水区水生态水环境质量。根据《滇中引水工程受退水区水污染防治补充规划(2019-2040年)》,设计水平年,滇中引水受水区各退水河流均实现了“增水减污”。本报告根据滇中地区各受退水小区的实际情况差异,重点围绕“十四五”水质目标提升至II类的退水河流和受退水小区,对污染负荷和排污系数进行了进一步复核。经复核后,与现状相比工程受退水河流氨氮、COD、TP入河量均有较大规模削减。本工程通水后,在严格落实水污染防治补充规划及地方政府制定的有关水污染防治措施后,退水区河流总体上可以满足水质目标要求。工程实施后,随着相对优质的金沙江水源源不断地进入各充蓄水库,库区水资源条件得到有效恢复和补充、水体自净能力得到提高、水环境质量得到有效改善,各充蓄水库的富营养化程度均得到不同程度的减缓和改善。滇中引水工程水源水温较低,对充蓄水库的入流水温及水库水温结构造成一定的低温水影响,经预测5-7月作物生长季出库水温均不低于14℃,且各调蓄水库的灌片内绝大部分改造为高效节水灌溉方式,因此影响较小。 

(4)地下水环境:本工程隧洞较多,但大部分隧洞规模较小,影响半径小,周边没有地下水保护目标。经预测分析,本工程10条隧洞施工会对周边18个村组的生产生活用水产生影响。施工期出现影响后,通过采取应急供水和替代水源措施保障受影响的群众生产生活用水,总体上本工程对地下水环境的影响较小。此外隧洞施工期排水量较大,悬浮物含量高、pH值较高,采取絮凝沉淀池处理后,根据受纳水体水质目标,达标排放或引至敏感水体下游排放,可以有效减小对地表水环境的影响。 

(5)环境空气、噪声、固废:经预测,输水线路区江品甸、新街、中普连棚等117个居民点,弃渣场周边龙虎村,生产生活区周边小王寺、大庙、徐营、新民村、乌龙小村、茶树、摩梭村、大山坳、小山坳、杨宝庄、蔡家屯11个居民点,存在噪声超标情况,需通过选用低噪声设备、合理安排施工时间等措施,降低施工噪声影响;施工道路附近的南七场、天桥营、鸡鸣村等20个居民点均存在昼间噪声超标现象,考虑设置隔声屏障或采取必要的经济补偿。工程施工及交通运输均存在较大的扬尘污染,在采取相应的环保措施后可得到有效减缓,随着施工的结束,这些影响也将消失。本工程共布设365个生产生活区,施工期生活垃圾产生量约7.02万t,在采取收集、清运等措施后,对周边环境影响较小。 

(6)环境敏感区:在采取环保措施基础上,工程建设不会对牟定白马山、楚雄三峰山、双柏白竹山、华宁登楼山4个自然保护区的保护对象、结构和功能完整性产生严重不利影响;不会对巍山红河源国家地质公园结构完整性造成影响;不会对长桥海国家湿地公园湿地生态系统产生影响;不会对工程涉及的23处水源保护区造成显著影响。工程建设将对化佛山、昙华山、紫溪山、抚仙-星云湖泊、秀山、锦屏山、异龙湖7处风景名胜区的景观环境质量造成一定不利影响;对云南东山国家森林公园植被和功能造成一定不利影响;对生态保护红线面积和功能造成一定不利影响。 

二、项目预防及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 

(1)陆生生态:优化工程布置,减少临时占地,尽可能缩小作业面,临时占地尽量避免占用自然植被;在人员活动较多和较集中的施工营地,设置自然保护、环境保护的警示牌,提醒人们依法保护自然环境和生物多样性;对禄丰干线附近的龙棕进行圈地保护,施工中注意避让、严禁破坏;对通海县河西镇解家营村工程附近的黄连木古树,进行挂牌保护;工程建设要永久性的和临时性占用一部分耕地、森林等,使这些资源受到损失,因此必须按照国家相关土地补偿标准予以补偿;对工程征占地区域,开展植物植被修复措施,植物应选用当地乡土物种。 

(2)水生生态:加强宣传保护教育及施工管理,严禁施工人员捕捞鱼类,严禁开展破坏河流、湖库水生生态环境的行为;在49座调蓄水库出库的管线接口处设立拦鱼网;水库坝下生态用水按枯季不低于坝址多年平均径流量的10%,汛期不少于多年平均天然径流量的30%下放;加强受水区的渔政管理,提高渔政部门的执法力度。 

(3)地表水环境:对施工期废污水采取措施处理后尽量回用,不能回用的部分达标排放,涉及水源保护区等敏感水体的采用管道引至下游排放;采取以新带老措施,对18座充蓄水库设置生态流量下放措施;严格实施《滇中引水工程水污染防治补充规划(2019年-2040年)》,保障受退水区水质达标;明渠和输水河道应按照《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管理规定》划定水源保护范围,并在两侧修建栅栏隔离屏障;根据区域污染负荷、水质现状和水质目标,结合国家、云南省最新污染防治要求,建议对渔泡江、曲江流域及九湖流域进一步加强污染防治工作;对现状不达标充蓄水库开展达标治理、饮用水水源地规范化建设、饮用水水源地环境综合整治等,保证饮用水水源安全;通过采取有针对性的污染防治措施,以有效削减、控制水污染源,改善输水河道水质,确保滇中引水通水前各输水河流达到相应水质目标。 

(4)地下水环境:隧洞施工过程中,根据工程区岩溶地下水的特点,对地下水遵循“先探后掘,以堵为主、堵排结合,分级治理、突出重点”的总体处理原则;按照“因地制宜、因土制宜、因水制宜及因需制宜”的原则,选择可行的替代水源方案,针对受影响村组当地水资源条件,采取机井、引水、自来水、水窖等水源替代工程措施,并辅以应急供水措施,保障当地居民生产生活用水。 

(5)环境空气、声环境、生活垃圾:合理安排施工强度,合理布置机械设备,避免在同一地点集中布置过多强噪声设备;对受影响人数较多且超标严重的工段,采取设置移动式声屏障;配备洒水车,由专人负责洒水,非雨日早、中、晚在施工区、施工道路、弃渣场运输道路等地来回洒水,以减少扬尘,缩短粉尘扩散距离和控制粉尘污染范围;生产生活区设置移动式垃圾收集桶、水泥抹面垃圾池,委托环卫部门定期清运至所在县区生活垃圾填埋场的处置措施。 

(6)环境敏感区:进一步优化施工布置,减少敏感区内工程占地;开工前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办理敏感区用地手续;施工过程中注意保护好表层土壤,用于施工结束后施工迹地的恢复;加强施工人员宣传教育;加强用火监管,开展森林火灾的防控工作;严格施工管理,做好施工“三废”处理,采用低噪声施工机械、设备和工艺,采取洒水、清扫等措施降低大气、噪声影响;对工程临时占地区进行植被恢复,对永久占地区进行景观设计,植被恢复禁用外来物种;加强敏感区周边隧洞施工涌水监控;开展生态监测等措施。 

(7)环境风险:对水源保护区内永久道路采取路面径流收集并修建事故池;强化隧洞排水处理设施的运行管理,严格按照设计要求添加混凝剂、絮凝剂、柠檬酸,及时对沉淀池进行清淤,在进口处安装流量计,在清水池安装pH自动检测仪;在隧洞开挖前必须修建完成沉淀池及外排管道,安排专人对管道沿线进行巡查,发现管道破损等事故及时处置;制定突发水质污染事故应急预案,建立水质自动监测系统,一旦发生突发性水污染事故,根据影响范围,迅速停止取、供水,及时上报事故相关信息。 

三、公众参与情况 

2019年10月-2020年3月,建设单位在省级和州(市)级政府网站开展了首次公示,同时在受水区发放调查问卷1568份。2021年7月,建设单位组织相关单位通过网络平台、报纸及现场张贴公示的形式进行了公众参与第二次信息公示(征求意见稿),报纸公示选取云南省受众面广、认知度高的主流媒体云南日报作为载体,公示时间分别为 2021年7月7日-2021年7月20日。总体而言,公众对滇中引水二期工程建设的认知度是较高,公众对工程建设均持支持态度,无反对意见。建设单位对公众参与调查过程中公众反馈的意见和建议进行了整理,评价单位在报告书中对公众反馈的意见均予以采纳。建设单位按照要求编制了公众参与说明。 

四、建设单位或地方政府部门所作出的相关承诺文件 

云南省滇中引水二期工程有限公司《关于组织编制滇中引水二期配套工程有关线路对周边泉点井等影响对象供水保障措施实施方案的承诺》 


原文链接:http://sthjt.yn.gov.cn/hpgl/jsxmhjyxpj/npzxmgs/202206/t20220622_230408.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三农项目简介 本网招聘 本网概况 联系我们 会员服务 网站地图 免责声明 广告服务 投稿服务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环保民声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本网站索取稿酬。
北京中农时代农业技术研究院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环保民声网 hbjd.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019387、010-80440269、010-69945235
监督电话:18516948318,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敬胜胡同甲3号东侧;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邮箱: qgsndy@163.com 客服QQ : 2909421493 通联QQ : 213552413
北京中农时代农业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