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环保民声网!
当前所在:首页 > 媒体视点

以“四到”精神为企业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四川金堂助推项目落地跑出“加速度”

发布时间:2022-04-15 来源: 四川省生态环境厅 作者:佚名

  

  3月29日,在四川省成都市淮州新城通威太阳能(金堂)有限公司,通过参观通道全透明玻璃,企业的电池片生产过程一览无余。无尘车间内IGV智能小车来回穿梭,机械臂有序挥舞,训练有素、身着不同颜色工装的工人在设备屏幕前操作系统……这是一座现代化高效智能5G晶硅电池片的“超级工厂”。

  “这是通威30GW高效晶硅电池一期项目。”通威太阳能(金堂)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翟绪锦说,项目全部建成投产后,有望成为全球规模最大、工艺设备最先进、智能化程度最高的电池片生产基地。

  有着“三个最”的光伏龙头企业,如何与金堂结缘?

  从设备进场到产品下线仅用20天

  金堂县是成都市唯一以节能环保为主导的产业核心聚集地,现已发展成为中西部地区规模最大、集中度最高、门类最齐全、配套最完善的节能环保产业基地,先后荣获国家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节能环保)、中国环保装备(成都)制造基地、国家五星级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四川省环保产业示范园区等荣誉。

  “金堂县对重大项目支持力度很大,在帮助企业解决困难等方面的服务意识,在成都乃至四川省来说都比较突出。”翟绪锦说。

  为了推进项目落地见效,金堂县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积极组织相关部门为“卡脖子”问题和难点进行沟通协调,政府与公司组建联合指挥部,助推项目落地跑出“加速度”。

  据了解,通威太阳能光伏产业基地项目总投资约200亿元,建设年产30GW高效太阳能电池及配套项目,其中,一期6.6GW项目于2020年3月25日开工建设。从去年5月8日第一台设备进场,再到第一片电池片下线仅用20天。

  区位条件优越,着力打造节能环保产业

  据了解,金堂县地理区位优越,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重要节点、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的重要支点、成都国际铁路港经开区的核心区。

  近年来,金堂县委、县政府紧紧围绕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以构建“133”现代产业体系、建设绿色制造先锋城市为引领,着力肩负建设碳中和产业生态圈主承载地使命,坚定以晶硅光伏、新型锂电池、资源循环利用和节能装备制造为主的绿色低碳产业链发展定力,深入推进“建圈强链”,全力推进产业结构、能源结构调整,不断推进绿色低碳产业高质量发展。

  截至目前,全县节能环保产业已集聚通威太阳能、通合新能源、宁德时代、巴莫科技、长虹格润等规上工业企业135家,年主营业务收入达168亿元。基本形成了以晶硅光伏、新型锂电池为核心,水、气、声、渣等环境治理装备制造、监测服务和资源循环利用为优势的产业链条。

  2022年1月,成都市委、市政府专门出台《关于支持淮州新城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明确将金堂县淮州新城作为成都绿色低碳优势产业集中承载区,致力于打造绿色低碳增长极、全国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示范区。

  “在金堂县和淮州新城布局节能环保产业、实施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机遇难得、未来可期、大有作为。”在3月25日召开的四川省节能环保产业暨环保基础设施招商会上,金堂县委书记、淮州新城党工委书记钟静远介绍道。

  秉持“四到”精神,优化营商环境

  作为光伏行业的领头羊,通威的虹吸效应是显而易见的。四川省节能环保产业暨环保基础设施招商会的召开,再次强化了金堂县的吸引力,通威期待更多的合作伙伴。

  “我们希望吸附更多光伏产业链上的企业到成都聚集发展,借助成都国际铁路港对外辐射的功能,着力完善硅料、电池片、组件产业链。”翟绪锦说。

  据了解,近年来,金堂县依托现有产业基础细分领域,聚焦晶硅光伏为代表的清洁能源产业,大力招引切片、电池片、光伏发电装备等企业;聚焦新型锂电为代表的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大力招引正极材料、隔膜、电芯等企业;聚焦节能环保装备产业,大力招引大气和水处理设备等企业,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绿色制造基地。

  为了让落地企业“拎包”入驻,金堂县准备了一整套的“大礼包”。包括在淮州新城配套有完善的水、电、气基础设施;建成上百万平方米的标准化厂房、高品质科创空间;实行企业秘书制和企业联络员制,推出工商注册全程“跑腿帮办”,设置重大项目“绿色通道”,开通24小时“不打烊”招商热线等,全力做好项目落地要素保障,及时打通难点堵点问题。

  “我们诚挚邀请各位企业家朋友到金堂和淮州新城投资兴业。”钟静远表示,金堂将秉持不叫不到、随叫随到、说到做到、服务周到“四到”精神,全面优化营商环境,为企业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来源:中国环境报

  


原文链接:http://sthjt.sc.gov.cn/sthjt/c103878/2022/4/14/aa8f0685398e4e70b9e35e30f3c989b7.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三农项目简介 本网招聘 本网概况 联系我们 会员服务 网站地图 免责声明 广告服务 投稿服务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环保民声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本网站索取稿酬。
北京中农时代农业技术研究院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环保民声网 hbjd.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019387、010-80440269、010-69945235
监督电话:18516948318,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敬胜胡同甲3号东侧;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邮箱: qgsndy@163.com 客服QQ : 2909421493 通联QQ : 213552413
北京中农时代农业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