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环保民声网!
当前所在:首页 > 媒体视点

闪电新闻:山东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明确这六项重点任务

发布时间:2022-04-15 来源: 山东省生态环境厅 作者:佚名

  4月13日下午,山东省政府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解读《山东省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的若干措施》。

  山东省生态环境厅党组副书记、副厅长、新闻发言人侯翠荣介绍,2021年,山东在超额完成“十三五”生态环境9项约束性指标任务的基础上,全省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向好,PM2.5浓度连续2年保持两位数改善,重污染天数同比减少六成;国控地表水断面优良水体比例同比改善13.1个百分点、改善幅度全国第一,在2020年历史性全面消除劣五类水体的基础上,又历史性全面消除五类水体,实现“十四五”良好开局。但全省生态环境保护结构性、根源性、趋势性压力总体上尚未根本缓解,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的任务任重道远。

  

  2021年1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意见》突出了从“坚决打好”到“深入打好”的重大决策,以更强力度、更大深度、更宽广度明确了“十四五”及2035年全国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路线图、任务书。按照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省生态环境厅会同32个省有关部门(单位)编制完成了《若干措施》。主要对到2025年单位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细颗粒物(PM2.5)浓度、优良天数比率、地表水国控断面中水质优良水体比例、劣Ⅴ类水体消除、近岸海域优良水质面积比例等关键指标的目标任务进行了明确,对全省主要污染物排放减少、重污染天气及城市黑臭水体消除、土壤污染风险管控、生态系统质量提升等提出了要求。同时提出,到2035年,全省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广泛形成,碳排放达峰后稳中有降,生态环境根本好转,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山东建设目标基本实现。

  为完成这一目标,《若干措施》明确了六项重点任务:

  持续推进绿色低碳转型。坚持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协同治理,深挖降碳潜力,深化新一轮“四减四增”行动,推进全省碳排放服务体系建设,支持青岛市开展西海岸新区气候投融资试点。

  深入打好蓝天保卫战。着力打好消除重污染天气、臭氧污染防治、柴油货车污染治理3场攻坚战,加强大气面源和噪声污染控制,强化道路扬尘综合治理,实施噪声污染防治行动,设区市全面实现功能区声环境质量自动监测。

  深入打好碧水保卫战。以“两个清零,一个提标”为抓手,消除城市黑臭水体;以总氮污染防治引领陆海协同治理;以湖区面源污染治理为重点,保障南四湖东平湖水质安全;以“千吨万人”以下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规范化建设为抓手,推进农村饮用水水质保障。

  深入打好净土保卫战。整县制推进秸秆、畜禽粪污等农业生产废弃物综合利用和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抓好农用地源头防控和土地安全利用,严格建设用地污染地块名录管控和准入管理;推进地下水协同治理;合理布局生活垃圾、建筑垃圾、工业固体废物、危险废物、医疗废物处理处置设施等城镇环境基础设施建设。

  扎实推进生态保护修复。突出黄河流域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廊道建设和滩区治理;稳步推进水土流失治理、矿山修复和城市生态修复;开展全省生态状况、重点区域流域、生态保护红线、自然保护地、县域重点生态功能区5大评估;强化“两山”实践基地、美丽河湖海湾示范引领。

  切实维护生态环境安全。建成放射源在线监控系统,强化市级以下辐射监管机构与队伍建设,守牢核与辐射安全底线;探索制定危险废物分级分类管理制度,建设环境应急物资储备库,严格控制环境风险。


原文链接:http://sthj.shandong.gov.cn/dtxx/mykhb/202204/t20220413_3899316.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三农项目简介 本网招聘 本网概况 联系我们 会员服务 网站地图 免责声明 广告服务 投稿服务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环保民声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本网站索取稿酬。
北京中农时代农业技术研究院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环保民声网 hbjd.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019387、010-80440269、010-69945235
监督电话:18516948318,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敬胜胡同甲3号东侧;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邮箱: qgsndy@163.com 客服QQ : 2909421493 通联QQ : 213552413
北京中农时代农业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