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环保民声网!
当前所在:首页 > 环保时评

【人民日报】建设万物和谐的美丽世界

发布时间:2021-08-07 来源: 吉林省生态环境厅 作者:佚名

  【现象】北京发布2020年生物多样性调查阶段性结果,发现70种北京新记录种;云南发布生物多样性领域重大科技成果,仅2020年就发现新物种、新记录种256种;江苏发布《关于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的意见》,开展以长江江豚为重点的水生生物监测……近年来,不少地方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在生物资源调查、种质资源保存、生态系统保护、生物生态安全、生物资源开发利用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成为我国致力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生动写照。

  【点评】“山积而高,泽积而长。”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实践,离不开科学技术的保障与助力。中国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国家之一,也是最早批准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的国家之一。从基因测序到开展监测,从人工扩繁到物种保护,中国在利用科学技术保护生物多样性方面成果斐然,为全球贡献了智慧和力量。

  英国《自然》杂志报道称:“中国在全球生物多样性治理中发挥着关键作用,中国科学家有值得全世界倾听的宝贵经验。”在云南昆明,坐落着一个收集、保藏、共享野生生物种质资源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中国西南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截至去年底,这里已保存野生植物种子10601种85046份,被称为保护野生种质资源的“诺亚方舟”。资源库对经过干燥和冷冻技术处理后的种子进行长期储存,为我国野生生物种质资源的保护、研究及合理利用提供技术支撑条件,在国际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既着眼未来,也立足当下。科学技术对于保护生物多样性领域的作用在实践中日益凸显。比如,以前,农技人员只能去实地进行田间调查,远远不能满足大面积、快速、无损的作物长势状况监测和病虫害及时防控的需求。如今,遥感监测可以实现“预警千里之外”。农技人员通过监测植被长势、覆盖度、地表温度、湿度等指标,就能分析大群害虫的行动轨迹,评估病虫害的发生状况,这一技术目前已经被应用于农业生产当中。

  进入互联网时代,信息技术让海量数据的处理成为可能,也为保护生物多样性创造了更广阔更便利的平台。中国数字植物标本馆、中国植物图像库、国家动物标本资源库……近年来,数据库网络、数字化计划等的出现,为改善生物多样性受到严重威胁的局面提供助力。从信息的收集、存储,到资源的管理、分析,不断完善的生物多样性信息网络,实现了对生物多样性海量数据资源的功能挖掘和利用,为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研究提供了坚实的信息基础。

  干热河谷生物多样性与生态修复、全球气候变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协同作用、世界遗产红河哈尼梯田的可持续发展……今年7月,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OP15)青年生物多样性科学探索活动在云南举行,一项项科学成果和实践成果传递出生物多样性的魅力。让科学技术成为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坚实支撑,我们就一定能守护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建设万物和谐的美丽世界。


原文链接:http://sthjt.jl.gov.cn/zwzx/qghb/202108/t20210804_8167068.html

三农项目简介 本网招聘 本网概况 联系我们 会员服务 网站地图 免责声明 广告服务 投稿服务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环保民声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本网站索取稿酬。
北京中农时代农业技术研究院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环保民声网 hbjd.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019387、010-80440269、010-69945235
监督电话:18516948318,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敬胜胡同甲3号东侧;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邮箱: qgsndy@163.com 客服QQ : 2909421493 通联QQ : 213552413
北京中农时代农业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