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环保民声网!
当前所在:首页 > 环保时评

保护生物多样性丨让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山西全力推动生物多样性保护扫描

发布时间:2021-05-27 来源: 山西省生态环境厅 作者:佚名

  来到山西,在灵空山顶远眺,群峰起伏,断崖壁立,绿波万顷,举目满是画意;在东钟楼上倾听,山风拂过,松叶沙沙,鸟鸣林间,充耳皆有诗情。

  

  多年来,山西省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加快生态系统保护力度,监测修复并举,从单一种植到“三化”融合,从“单兵作战”到系统治理,山西省林草资源数量得到有效增长,野生动物分布面积逐年上升,生物多样性得到恢复发展,处处呈现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景。

  

  统筹施策提升生态承载能力

  

  山西省南北狭长,地形地貌多样,物种资源丰富。

  

  一直以来,山西省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在大力实施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京津风沙源治理和三北防护林等国家工程的同时,启动太行山吕梁山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推进“七河”流域生态保护与修复重大工程,因地制宜,统筹施策,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开展生态文明建设,改善生态环境。

  

  “以前这里都是荒山,一到春天,黄土漫天。经过这么多年的绿化工作,现在树也多了,草也绿了,都快变成画儿了。”山西省黑茶山国有林管理局野鸡山林场小蛇头村造林现场热闹非凡,造林工程队的李桂莲边浇水边说。远处山坡上乔木林攀坡蔓生,灌木林错落有致。

  

  扎实的绿化工作使山西省生态功能日渐完备、生态根基更加牢固。“十三五”期间,山西省实施营造林2300万亩,森林覆盖率由2015年的20.5%,增长到2019年的23.18%,首次超过全国平均水平。

  

  在推进营造林的同时,山西省坚持系统保护、重点保护,加强草地资源监测,实施亚高山草甸保护修复、退化草地改良和退牧还草等生态修复工程。2019年以来,山西省利用中央财政林业草原生态保护恢复资金完成7.54万亩退化草原的生态保护修复。山西省草原的生态功能逐步提升,2020年底山西省草原综合植被盖度达到73%,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我们对关帝山林区兽类垂直分布开展系统调查发现,经过20多年的天然林禁伐和保护,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在关帝山以油松为主的大面积森林里已遍布了褐马鸡的踪迹。”山西庞泉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高级工程师杨向明表示。

  

  逐步完备的生态功能进一步提升了山西省的生态承载力。山西省第二次陆生野生动物资源调查数据显示,山西省现有野生动物541种,其中:哺乳类72种、鸟类426种、两栖类12种、爬行类31种。山西省有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25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85种。

  

  健全体系促进生态系统完整

  

  4月16日一早,管护员魏宣龙就忙了起来,带上GPS巡检手机和望远镜,备好干粮,驾着摩托车到4公里外的山西白寺沟管护责任区徒步巡护近万亩林地,监测辖区内的猕猴。

  

  山里的春天依旧很冷,刚爬上山坡,魏宣龙就看到四处探出的猴脑袋:“这群小家伙有200多只,怀孕母猴20多只。我这段时间主要是观察猴群健康状况,统计数量,发现大面积生病的情况要拍照登记上报管理局,由技术人员鉴别,及时防范疫病发生,半点马虎不得。”

  

  魏宣龙管护的白寺沟是山西历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辖区猕猴分布比较集中的区域。今年,该局加大野生动植物保护力度,创新自然保护工作机制,建立“一长两员双线网格化”管护机制,实行局、站两级林长负责制,划定46个责任区,分片设置资源监督员、防火督导员,一线常态化管护队伍总数达到72人,从管护站、劳务公司两条线落实网格化管护责任。

  

  混沟原始森林位于山西历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是华北唯一一块原始森林,号称华北地区的“物种基因库”,保育着金钱豹、原麝、连香树等32种国家一级、二级重点保护动植物,以及青檀、暖木等30种山西省重点保护动植物和174个中国特有种。目前,混沟原始森林生态系统稳定,动植物种群数量明显增加,生物多样性指数达到了1.84,与1984年首次科考结果相比,提高了8%左右,水土流失侵蚀模数下降了15%左右。

  

  自然保护区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为了确保各类自然生态系统安全稳定、保护生物多样性、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山西省在全国率先制定永久性生态公益林保护条例,建设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管理体系,下大力气完善自然保护区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升自然保护区的管理能力。截至目前,山西省已经建立包括46处自然保护区、83处森林公园、49处风景名胜区等在内的270多个省级以上自然保护地。

  

  这些保护地涵盖了在山西省分布的所有国家一级、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的栖息地、越冬地和主要迁徙停歇地。在这里,85%的陆生野生动植物得到有效保护,保护地为其生长、繁殖、越冬、觅食、迁徙、停歇等提供了良好环境。随着自然保护地体系的逐步健全,山西省野生动物保护网络初步形成。通过采用生物措施、工程措施对濒危物种进行抢救性保护,山西省褐马鸡、金钱豹、原麝、黑鹳等四大旗舰物种种群数量稳步增加。在“爱鸟周”活动期间,倡议开展观鸟护飞行动,加大巡护救护力度,使鸟类栖息地环境不断优化。

  

  “我们利用有害生物远程诊断系统24小时实时监测,严格疫源疫病监测,布设固定监测样地样线,实施原麝、水曲柳、九杆旗等珍稀濒危动植物和古树保护项目。你扫这个就可以查看古树信息。”山西灵空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工作人员陈雄指着古树“身份证”介绍,“下一步,我们还将继续完善空天地一体化监测体系。”

  

  修复为先维护生物多样发展

  

  春日的汾河湿地,碧水悠悠,各种水鸟,时而浮于水面,时而展翅飞翔。目前,随着湿地保护的推进,山西省“七河一流域”及“五湖”重要生态功能区一批湿地自然保护地初见成效,黑鹳、苍鹭等鸟类种群不断扩大,东方白鹳现身山西省湿地。越来越多的湿地正在成为鸟类的天堂。

  

  “最近几年咱们的环境好多了,尤其到冬天白天鹅就过来了,还有白骨顶鸡、斑嘴鸭、秋沙鸭都是一群一群的。我们巡护的时候照个照片挺好看的。”山西洪洞汾河国家湿地公园巡护员王红旗笑着介绍。

  

  湿地与森林、海洋并称为三大生态系统,具有调节气候、净化水质、涵养水源、蓄洪防涝、维护生物多样性等生态功能。山西省作为“华北水塔”,湿地保护意义重大。近年来,山西省启动了《山西省湿地保护条例》立法工作,将湿地保护纳入法治化轨道;出台了《山西省省级重要湿地认定办法》,实现湿地保护的分级管理模式。

  

  “目前,山西省湿地总面积15.19万公顷,湿地公园数达到63处,其中国家湿地公园19处,省级湿地公园44处。湿地类自然保护区3处,山西省湿地保护率达到47.55%。”山西省自然保护地服务中心主任王占勤介绍。

  

  为提升湿地生物多样性,山西省各级财政加大了对湿地保护修复的投入力度,“十三五”期间,共实施湿地保护修复项目106个,确保湿地面积不减少、功能不退化。

  

  在建设山西稷山汾河国家湿地公园期间,稷山县陆续对湿地保育区和恢复重建区的汾河河岸按原有生态位植被模式进行芦苇和香蒲的补植、重植。并针对汾河两岸植被退化的问题,进行自然原型驳岸和人工自然型驳岸的建设。目前,植被恢复效果初见成效,生态功能逐渐恢复,园内近百种鸟类栖息成了一道美丽风景。

  

  不只在晋南,在山西省朔州市右玉县,苍头河经过系统治理,早已层林叠翠、碧水长流。山西右玉苍头河国家湿地公园也成为鸳鸯、赤麻鸭等多种水禽的重要繁殖地和国家二级重点保护植物野大豆在山西分布的北界。“湿地公园起到对苍头河的水源水质涵养、净化功能和保护鸟类栖息地的作用,可以提高对外界干扰的抵抗能力,优化环境,对防治土地荒漠化与沙化具有重大意义。这里也成为越来越多野外摄影爱好者的打卡地。”山西省朔州市右玉县水利局黄凤清说。

  

  (记者张丽媛)

  

  内容来源:学习强国

  


原文链接:https://sthjt.shanxi.gov.cn/html/snxw/20210525/108015.html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环保民声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本网站索取稿酬。
北京中农时代农业技术研究院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环保民声网 hbjd.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019387、010-80440269、010-69945235
监督电话:18516948318,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敬胜胡同甲3号东侧;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邮箱: qgsndy@163.com 客服QQ : 2909421493 通联QQ : 213552413
北京中农时代农业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