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环保民声网!
当前所在:首页 > 媒体视点

生态扶贫的福建答卷(中国环境报)

发布时间:2021-03-13 来源: 福建省生态环境厅 作者:佚名

  

  生态保护与脱贫攻坚,一头连着绿水青山,一头连着金山银山。近年来,福建省生态环境厅坚决扛起脱贫攻坚政治责任,把脱贫攻坚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和第一民生工程,在推动贫困地区绿色发展、健全生态补偿机制、增加贫困人口收入等方面出台15项扶贫政策,对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共安排中央和省级生态环境资金37.41亿元,以生态环境保护助力脱贫攻坚,建设“绿盈乡村”,强化绿色富民。

  

    

提升“三感”,让风景变“钱景”

  坚持生态优先,坚持以人为本,福建省生态环境厅协同打赢打好精准脱贫和污染防治两大攻坚战,不断提高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实施小流域“为民办实事”项目,开展小流域精细化治理,采取综合措施恢复水生态,实现“水清、河畅、岸绿、生态”。2020年省级扶贫开发重点县小流域Ⅰ类~Ⅲ类水质比例达到98.6%,比2016年提高10.7个百分点。开展中央农村环境整治和省级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共整治23个重点县的1698个村庄,改善了贫困地区人居环境,让老百姓住的干净。组织实施保障百姓源头饮用水安全“六个100%”工程和农村“千吨万人”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专项整治工程,从“划、治、建、管、防”等五个方面着手,打造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的“铜墙铁壁”,让老百姓喝得放心。将贫困地区生态功能极重要区域、生态功能极敏感区域以及重要保护地等纳入生态保护红线,率先对闽江流域的14个重点县实施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试点工程,确保贫困地区生态安全。

  2016年以来,福建省生态环境厅累计筹措帮扶资金3.52亿元,推进定点帮扶的武平县、佳阳乡生态环境治理,将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武平县生态环境质量实现蜕变,不仅全面消除劣V类水体,且Ⅰ类~Ⅲ类水质比例达到100%,2018年荣获省级生态县称号,2020年荣获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称号。受益于良好的生态,武平县着力打造“中国黄金果之乡”,实现了贫困村的美丽蝶变。佳阳乡将帮扶资金用于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福鼎白茶种植、海上养殖等产业。依托辖区生态资源优势壮大起来的生态农业,为佳阳全乡农民人均增收约5000元,成为当地脱贫增收的重要产业。

  

突出“三绿”,促进以绿富民

  福建省生态环境厅推动扶贫开发与生态保护相协调、脱贫致富与高质量发展相促进,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为符合环境准入要求的建设项目开辟绿色通道,引导贫困地区产业转型。实施重大项目环评审批一对一专人对接机制,推动邵武市金塘工业园区热电联产项目、尤溪经济开发区城南工业集中区热电联产项目等一批投资总额约510亿元的产业项目落地,增强贫困地区的内生动力。

  加强亲清服务,依托“生态云”亲清服务平台推行在线审批、在线咨询等6个方面的在线服务,打造线上“环保超市”和“环保医院”,平台分别入驻环保第三方服务机构174家、环保各类专家1000多名,帮助贫困地区企业解决环境治理实际困难,促进贫困地区实现绿色领跑。

  支持23个重点县建成12个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和1个“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梯次推进富有绿化、绿韵、绿态、绿魂的“绿盈乡村”建设。目前,23个重点县所辖64.15%村庄达到“绿盈乡村”标准。

  

健全“三机制”,巩固生态扶贫成果

  通过建立健全生态补偿、碳汇交易等制度,发挥财政手段、经济手段的杠杆作用,福建省生态环境厅着力提高贫困地区、贫困人口收入,巩固生态环保扶贫成果。

  健全流域生态补偿机制。2016年以来累计安排重点县流域生态补偿资金33.28亿元,为贫困地区保护和发展提供了资金保障。促成闽粤两省签订汀江—韩江跨省流域上下游横向生态补偿协议,成为全国第二个试点省份,并推动这一制度常态化。

  推进林业碳汇交易。积极推进林业碳汇项目开发,重点扶持贫困地区碳汇造林、森林经营等碳汇项目,优先支持贫困地区碳汇进入市场交易。累计实施碳汇造林面积108万亩,备案项目20个,签发碳汇291万吨,碳汇项目减排量成交250多万吨,成交额达3860多万元,推动贫困地区“生态得保护、林农得利益”。

  建立增加贫困人口收入机制。引导贫困地区采取政府购买服务或设立公益岗位的方式,安置贫困人口就业,重点聘用贫困人员担任生态环境网格监管员,增加收入。

  新年伊始,福建省生态环境厅将强化担当作为,全面落实“四个不摘”要求,接续推进脱贫地区巩固扶贫成果并实现全面振兴。(来源:中国环境报

作者:魏然)

  

  


原文链接:http://sthjt.fujian.gov.cn/zwgk/hbyw/202102/t20210208_5533362.htm

三农项目简介 本网招聘 本网概况 联系我们 会员服务 网站地图 免责声明 广告服务 投稿服务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环保民声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本网站索取稿酬。
北京中农时代农业技术研究院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环保民声网 hbjd.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019387、010-80440269、010-69945235
监督电话:18516948318,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敬胜胡同甲3号东侧;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邮箱: qgsndy@163.com 客服QQ : 2909421493 通联QQ : 213552413
北京中农时代农业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