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环保民声网!
当前所在:首页 > 环保资讯

“绿”变产业 产业变“绿” 石城厚植生态底蕴发展全域旅游

发布时间:2020-07-28 来源: 江西省生态环境厅 作者:佚名

  仲夏时节,走进江西省石城县琴江镇大畲村,莲叶田田,蔓延到远方与青山相融,翩翩荷花在风中摇曳,络绎不绝的游客徜徉在荷花荷叶的世界,全身心投入到大自然的魅力当中,享受大自然的抚慰。

  大畲村以百亩荷花观光园、客家民居南庐屋、通天寨等特色景点为核心,良好的生态与客家历史文化、地质景观相结合,打造出充满魅力和乡愁的美丽乡村画卷,是江西省5A级乡村旅游点、江西省第一批乡村旅游重点村。

  据了解,大畲村旅游业直接从业人员有200余人,全村人均直接从旅游产业获利超过1200元。并且,还有10个小组210余户农户以土地流转、劳务合作方式,参与乡村旅游开发。这是石城县打破传统农耕模式,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同时,以旅游带动经济发展的一个缩影。

  石城县位于江西母亲河赣江的源头,每年为赣江提供1000万立方米的国家I类水,拥有林地12.28万公顷,森林覆盖率达75.68%。赣江源村等6个行政村入选国家森林乡村。

  拥有如此丰厚的森林和水资源,既是石城保护赣江源头的资本,更是石城经济发展面临的难题。是将这笔丰厚的资源变现为经济效益,还是守住资源护得一江清水?石城县毫不迟疑地选择了后者——守住青山绿水,保护赣江源头。

  从2014年起,石城县将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纳入领导干部年度审议内容,把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列入年度目标绩效管理考评范畴。2018年起,将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纳入县人代会述职内容,在环境保护(含节能减排)“一票否决”制的基础上,增加了对各乡镇、单位环境保护工作的考评内容。对不顾生态环境盲目决策、抓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不力导致严重后果的进行严肃追责。2019年以来,共问责党员干部4人。并加强环保队伍建设,县生态环境局机构编制数由原来的28名增加至51名,公开选调11名工作人员。

  在生态保护制度和队伍上严格要求的同时,石城县加强水环境保护,规划设计10个乡镇圩镇、80个村庄污水处理设施及其配套污水管网建设约150公里,日处理能力达1.2万吨。最早启动的项目如小松镇污水处理厂、小松镇迳里村污水处理站已正常运行近两年。2019年3月,石城县以整县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作为典型案例在全国推广,是江西省唯一一个县。

  石城县还高标准划定生态保护线红,目前确定的生态保护红线占全县国土总面积的42.3%,高出全省平均14个百分点。全县湿地面积控制红线2.8万亩,纳入保护体系的湿地面积达2.3万亩,湿地保护率达82.16%,超出全省平均20多个百分点。

  经全县上下的共同努力,2019年,县城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9.5%,赣江源省控断面水质稳定在Ⅱ类标准以上,县城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县出境断面水质达标率100%。2016年被列为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2017年获批全省生态文明建设先行示范县,2019年顺利通过省级生态县考核验收。

  为了保护赣江源头,石城县树不能砍,矿不能采,水、气、土不能污染,守着好资源过紧日子,如何打破僵局?石城县探索出一条绿色的自然生态、红色的苏区历史、古色的客家文化相结合的全域旅游发展路径。

  2015年,石城县在全省率先提出了“全域旅游”的发展思路。2016年,成功入围“国家首批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名单,当年,被评为“江西省旅游强县”。2018年,石城县顺利通过验收,被认定为江西省首批全域旅游示范区。通过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石城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偏远山区小县发展成为具有较高人气和热度的旅游目的地。

  在保护好生态的前提下,既让产业变“绿”,又让“绿”变产业,石城县走好旅游强县新路,积极推进“旅游+”实践探索,做活产业链,让旅游实现了从“点”到“圈”的华丽转身。

  2019年,石城县接待游客人数691.9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40.02亿元,占GDP的比重近50%。

  不仅如此,总面积1581平方公里的石城县还将赣江源保护范畴扩大到全县范围,牢固树立“大赣江源”发展理念,大力实施植树护林、清污护水工程,在赣江源头崛起一座“生态王国”。

  如今的石城,天更蓝了,地更绿了,水更净了。石城县也获得“中国深呼吸小城100佳”“美丽中国国土气候旅居名片”等多张“国字号”名片。

  好生态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来到处处皆景、四季宜游的生态石城,全域旅游促进经济发展之路越走越宽。


原文链接:http://sthjt.jiangxi.gov.cn/doc/2020/07/24/135403.shtml

三农项目简介 本网招聘 本网概况 联系我们 会员服务 网站地图 免责声明 广告服务 投稿服务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环保民声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本网站索取稿酬。
北京中农时代农业技术研究院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环保民声网 hbjd.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019387、010-80440269、010-69945235
监督电话:18516948318,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敬胜胡同甲3号东侧;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邮箱: qgsndy@163.com 客服QQ : 2909421493 通联QQ : 213552413
北京中农时代农业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