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环保民声网!
当前所在:首页 > 重点播报

乡土产业做不大的原因

发布时间:2020-01-09 来源: 作者:

  自古以来,我国就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具有广袤的天地,且在中国不同的地方具有不同的地形、土壤、气候以及种植传统,因此根据不同地点不同条件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农业是乡土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随着经济、时代、互联网的不断发展,随着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和人民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已经有部分的农村地区顺应时代的潮流,不断改变自身,结合市场发展规律,走出了属于自己的产品发展之路。但在许多人看来乡村土产业很难做大,这是为什么那?

  1、“伪特产”,含金量不高

  一些地方对产自家门口的产品像对待自己的孩子,充满了主观和感情色彩,“溺爱”式地把自家产品当作特产。其实,其中的许多产品算不得乡土特色产品,是“伪特产”,含金量不高。

  “伪特产”类的产品,从品种到品质,从工艺传承到历史文化都称不上特产,比如一般的大葱、一般的大米等。如果把这些普通农产品当作特产来营销,只会阴错阳差、事倍功半。但这个问题也要根据具体情况判断,同样的产品,有些确实可以被称为特产,比如章丘大葱、五常大米等。因为这些产品要么品质更优,要么工艺更特,要么长久流传。

  2、特色过度,受众过小

  有一部分乡土特色产品,产品特色十足:或是因为口味特殊,或是因为加工方式繁复,亦或是因为消费场所有特殊的要求,这些产品更像是当地人在当地的专属产品。

  用在原产地的正宗产品和营销手法打外埠市场,不一定奏效。将乡土特色产品从“尝鲜”消费转变成“持续”消费,是乡土特色产品企业需要面对和解决的共同课题。要让乡土特色产品畅销,就要更换换思路,从乡土特色产品生产企业的角色中走出来,用普通消费者的视角审视产品特色。比如老干妈辣酱,它无疑是从特产出发的,但却能征服大部分中国人的味蕾,这里面的分寸和奥妙值得好好研究借鉴。

  3、产品既特又好,但是受自然制约,产量少

  小品类、小规模的优质乡土特色产品遍布全国各地,对于这类产品,要首先搞清楚其规模小、产量少的原因。如果我们把这些品种品类资源稀缺的特产列为营销备选对象,就要考虑在保持产品品质的前提下,能不能将之规模化和市场化。

  物以稀为贵,这样好吃又少的产品一般不愁卖。小品类农产品如果仅仅想找到一种匹配的营销模式并不难,但是要想有更大的发展,谋求更广阔的“钱”景,就需要对这个乡土特色产品做出进一步的评估。

  4、经营固守“老”“特”模式

  经营模式固守“老”“特”的具体表现有以下几种:

  一是倚“老”卖”老”。一些经典特产,其中不乏百年老字号的产品,其品类知名度高而品牌知名度低,数十年如一日,在营销模式上倚“老”卖“老”,循规蹈矩。

  二是倚“特”卖“特”。一些企业以当地特色为卖点,把产品定位于中高端礼品市场,依靠本地机关和企业团购、商务送礼、年节走亲访友馈赠以及外来旅客尝鲜购买为市场,在家门口坐享其成,形成了模式,也形成了自我束缚。

  与倚“特”卖“特”相伴相生的是,产品定价畸高,认为不贵不特色,导致特色农产品适应的群体很窄,更加依赖礼品市场,没有走入消费者的日常生活,因此市场始终做不大。

  5、区域公用品牌误区

  过分倚重区域公用品牌,是乡土特色产品企业做品牌的一个重大误区。比如阳澄湖大闸蟹。

  “阳澄湖”牌由苏州蟹业协会注册成为商标,是该商标的实际拥有者,养蟹的却是分散的养殖户,协会并不具体经营,品牌所有者与产品经营者分离。每年正宗的阳澄湖大闸蟹还没开捕,冒牌产品就在各大超市和众多以“阳澄湖大闸蟹”为名头的专卖店里开始叫卖。“假蟹数量起码是真蟹的 5~10 倍,全国的真假蟹比例更是远在 1∶10 以上”。阳澄湖大闸蟹行业协会会长杨维龙说。

  在品牌名称中嵌入公用产地名称,很容易出现滥用的情况,因为这样的通用名称,并不可能为一家企业独占独享。谁拥有、谁经营,谁才会珍惜,打造产权清晰的企业商业品牌才是乡土特色产品的根本之道。

三农项目简介 本网招聘 本网概况 联系我们 会员服务 网站地图 免责声明 广告服务 投稿服务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环保民声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本网站索取稿酬。
北京中农时代农业技术研究院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环保民声网 hbjd.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019387、010-80440269、010-69945235
监督电话:18516948318,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敬胜胡同甲3号东侧;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邮箱: qgsndy@163.com 客服QQ : 2909421493 通联QQ : 213552413
北京中农时代农业技术研究院